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复亮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胸外科术后的康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367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胸外科术后的康复设备,属于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有框架,框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坐板,升降坐板的下方设有固定在底板顶端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升降坐板的底端相连,框架的顶端固定有顶板,升降坐板上背离框架后端面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凹腔;通过按摩机构的设置,能够在进行扩胸锻炼的同时,还能够使按摩辊在凹腔内进行移动并转动,使按摩辊上的多个按摩凸起能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解决了前期需要在床上静卧的患者,其背部经常受压,并导致血液不循环发生压疮的问题,其结构设计合理,按摩效果好。按摩效果好。按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胸外科术后的康复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康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胸外科术后的康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主要指食道、肺部、纵隔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患者经过胸外科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快速提高患者身体的康复速度。
[0003]目前,患者在经过胸外科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然而现有的康复设备,不方便进行调节,无法满足不同身高或不同手臂长度的患者进行使用的需求,且无法在锻炼的同时,还能达到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胸外科术后的康复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胸外科术后的康复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有框架,框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坐板,升降坐板的下方设有固定在底板顶端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升降坐板的底端相连,框架的顶端固定有顶板,升降坐板上背离框架后端面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凹腔,凹腔处还设有固定在升降坐板上背离框架后端面的一侧壁上的软垫,升降坐板上的凹腔与顶板之间连接有可调节式锻炼机构,凹腔内还安装有按摩机构,可调节式锻炼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转动柱,转动柱均转动连接在顶板的顶端,转动柱的一侧均设有固定在顶板顶端的弧形固定筒,弧形固定筒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板,转动柱的顶端均固定有固定外杆,固定外杆的一侧壁上均固定有弧形活塞杆,弧形活塞杆的另一端均滑动贯穿至对应的弧形固定筒内,并与对应的活塞板相连,固定外杆内均开设有伸缩腔室,伸缩腔室内均滑动连接有L型锻炼杆,L型锻炼杆的下端外侧均固接有海绵套,固定外杆的一侧壁上均螺纹连接有旋钮螺钉,对应的L型锻炼杆一侧壁上均等距开设有与旋钮螺钉相配合的多个螺孔。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坐板的两侧壁上均固定有滑动座,框架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与滑动座相配合的滑动槽。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凹腔的内底壁上固定有两个相对称的气囊,气囊的进气口处均连接有L型进气管,L型进气管的一端均延伸至升降坐板的外侧,弧形固定筒的出气口处均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均固定嵌设在顶板上,排气管的一端均延伸至顶板的外侧,并连接有伸缩软管,伸缩软管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L型进气管一端相连。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按摩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凹腔内的U型杆,U型杆的两侧壁上均固定有导向座,凹腔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导向座相配合的导向槽,导向槽内均固定有滑杆,导向座均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滑杆外侧,导向座的顶端均与对应的导向槽端部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均活动套设在对应的滑杆外侧。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U型杆的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轴,转轴
的外侧固接有按摩辊,按摩辊的两侧均设有固接在转轴外侧的齿轮,齿轮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齿条,齿条均固定在凹腔的一侧壁上。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按摩辊的外侧固定有多个呈环绕式均匀分布的按摩凸起,按摩凸起呈半圆状结构,气囊的顶端均与U型杆的底端相连。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胸外科术后的康复设备,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0012](1)通过电动伸缩杆的设置,能够方便针对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调节升降坐板的高度,其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
[0013](2)通过可调节式锻炼机构的设置,能够便于针对不同手臂长度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进一步扩大本装置的适用范围;
[0014](3)通过按摩机构的设置,能够在进行扩胸锻炼的同时,还能够使按摩辊在凹腔内进行移动并转动,使按摩辊上的多个按摩凸起能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解决了前期需要在床上静卧的患者,其背部经常受压,并导致血液不循环发生压疮的问题,其结构设计合理,按摩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L型进气管与伸缩软管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按摩机构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活塞板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多个螺孔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板;2、框架;21、升降坐板;22、电动伸缩杆;23、滑动座;3、顶板;4、可调节式锻炼机构;401、转动柱;402、弧形固定筒;403、活塞板;404、固定外杆;405、弧形活塞杆;406、L型锻炼杆;407、旋钮螺钉;408、气囊;409、L型进气管;410、排气管;411、伸缩软管;5、按摩机构;501、U型杆;502、导向座;503、滑杆;504、弹簧;505、转轴;506、齿轮;507、齿条;508、按摩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2]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技术的构思前提下对本技术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胸外科术后的康复设备,包括底板1、框架2、升降坐板21、电动伸缩杆22、滑动座23、顶板3、可调节式锻炼机构4、转动柱401、弧形固定筒402、活塞板403、固定外杆404、弧形活塞杆405、L型锻炼杆406、旋钮螺钉407、气囊408、L型进气管409、排气管410、伸缩软管411、按摩机构5、U型杆501、导向座502、滑杆503、弹簧504、转轴505、齿轮506、齿条507和按摩辊508,底板1的顶端固定有框架2,框架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坐板21,升降坐板21的下方设有固定在底板1顶端的电动伸缩杆22,电动伸缩杆22的伸缩端与升降坐板21的底端相连,框架2的顶端固定有顶板3,升降坐板21上背离框架2
后端面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凹腔,凹腔处还设有固定在升降坐板21上背离框架2后端面的一侧壁上的软垫,升降坐板21上的凹腔与顶板3之间连接有可调节式锻炼机构4,可调节式锻炼机构4包括两个相对称的转动柱401,转动柱401均转动连接在顶板3的顶端,转动柱401的一侧均设有固定在顶板3顶端的弧形固定筒402,弧形固定筒402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板403,转动柱401的顶端均固定有固定外杆404,固定外杆404的一侧壁上均固定有弧形活塞杆405,弧形活塞杆405的另一端均滑动贯穿至对应的弧形固定筒402内,并与对应的活塞板403相连,固定外杆404内均开设有伸缩腔室,伸缩腔室内均滑动连接有L型锻炼杆406,L型锻炼杆406的下端外侧均固接有海绵套,固定外杆404的一侧壁上均螺纹连接有旋钮螺钉407,对应的L型锻炼杆406一侧壁上均等距开设有与旋钮螺钉407相配合的多个螺孔,海绵套的设置,能够对患者的汗液吸附,避免手滑脱于L型锻炼杆40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胸外科术后的康复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固定有框架(2),框架(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坐板(21),升降坐板(21)的下方设有固定在底板(1)顶端的电动伸缩杆(22),电动伸缩杆(22)的伸缩端与升降坐板(21)的底端相连,框架(2)的顶端固定有顶板(3),升降坐板(21)上背离框架(2)后端面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凹腔,凹腔处还设有固定在升降坐板(21)上背离框架(2)后端面的一侧壁上的软垫,升降坐板(21)上的凹腔与顶板(3)之间连接有可调节式锻炼机构(4),凹腔内还安装有按摩机构(5),可调节式锻炼机构(4)包括两个相对称的转动柱(401),转动柱(401)均转动连接在顶板(3)的顶端,转动柱(401)的一侧均设有固定在顶板(3)顶端的弧形固定筒(402),弧形固定筒(402)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板(403),转动柱(401)的顶端均固定有固定外杆(404),固定外杆(404)的一侧壁上均固定有弧形活塞杆(405),弧形活塞杆(405)的另一端均滑动贯穿至对应的弧形固定筒(402)内,并与对应的活塞板(403)相连,固定外杆(404)内均开设有伸缩腔室,伸缩腔室内均滑动连接有L型锻炼杆(406),L型锻炼杆(406)的下端外侧均固接有海绵套,固定外杆(404)的一侧壁上均螺纹连接有旋钮螺钉(407),对应的L型锻炼杆(406)一侧壁上均等距开设有与旋钮螺钉(407)相配合的多个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胸外科术后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坐板(21)的两侧壁上均固定有滑动座(23),框架(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与滑动座(23)相配合的滑动槽。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复亮
申请(专利权)人:陈复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