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蟹笼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357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蟹笼钩,属于渔具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蟹笼钩结构稳定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蟹笼钩包括钩体、锁杆以及控制件。其中,锁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簧,其中第一弹簧的一端抵住锁杆,另一端抵住设在钩体内的挡板,因此,当位于控制件一端的第二弹簧出现损坏失去弹性时,锁杆可以不受控制件的影响,在第一弹簧的支撑力下仍然能维持在锁紧状态,使得蟹笼钩能够正常使用,保证蟹笼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锁杆的两侧设有推动块,当控制件无法向下运动时,即,控制件失去作用,因锁杆上设有推动块,当控制件失去作用时,向下推动推动块,使得锁杆向下运动,从而保证蟹笼钩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蟹笼钩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蟹笼钩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蟹笼钩


[0001]本技术属于渔具设备
,涉及一种蟹笼钩。

技术介绍

[0002]蟹笼是一种笼状器具,通过引诱捕捞对象进入笼体从而进行捕捞,渔船出海捕捞时,会将鱼虾蟹等海鲜按类分别放养到不同蟹笼中,并用钩子挂置在海水的渔仓内上,防止蟹笼互相碰撞。
[0003]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渔业的发展,在捕捞过程中需要使用成千上万的蟹笼,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悬挂、易于操作的蟹笼钩成为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213206447U的一种用于蟹笼钩的联动结构,其包括:蟹笼钩本体、锁杆和控制件,所述蟹笼钩本体内设置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移动的锁杆,所述控制件控制锁杆的移动,所述锁杆包括锁止部、锁杆主体以及锁杆弹簧部,所述锁止部、锁杆弹簧部分别设置在锁杆主体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锁杆主体一侧设置凸台,所述控制件相应位置设置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凹槽和与锁杆弹簧部向配合的突出,所述控制件下方设置复位弹簧部,虽然上述方案能够很方便的实现蟹笼钩的快速打开,但上述方案在实施时,因锁杆弹簧部的底部是接触控制件的,因此,当支撑控制件的弹簧复位部的弹簧发生损坏失去弹性时,会使弹簧失去支撑作用,从而导致控制件无法继续保持复位状态,进一步的,锁杆在控制件的作用下也向下掉落,从而锁杆无法维持封锁状态,导致蟹笼钩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并且结构稳定的蟹笼钩。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蟹笼钩,包括:
[0006]钩体,所述钩体内设有挡板;
[0007]锁杆,活动插设于所述钩体内,所述锁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住锁杆,另一端抵住所述挡板;
[0008]控制件,活动设于钩体内,所述控制件的一端与所述钩体接触,所述控制件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限位杆,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杆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每个第二弹簧的一端均抵住所述挡板,所述控制件与所述锁杆扣接。
[0009]在上述的一种蟹笼钩中,所述钩体的上端开设有缺口,所述锁杆的一端活动插设于缺口内,所述钩体在缺口的上边缘处开设有用于插设锁杆一端的卡槽。
[0010]在上述的一种蟹笼钩中,所述控制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块,另一端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形成凹槽。
[0011]在上述的一种蟹笼钩中,所述锁杆的一侧设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三凸块与第一凸块之间具有作用力。
[0012]在上述的一种蟹笼钩中,所述控制件上设有第一通孔。
[0013]在上述的一种蟹笼钩中,所述钩体上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0014]在上述的一种蟹笼钩中,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穿过第一通孔。
[0015]在上述的一种蟹笼钩中,所述挡板上设有与第一限位杆以及第二限位杆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定位孔的直径。
[0016]在上述的一种蟹笼钩中,所述锁杆的两侧均设有推动块,每个所述推动块上均设有多条凸棱。
[0017]在上述的一种蟹笼钩中,所述钩体上设有下绳孔。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在本技术中,锁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簧,其中第一弹簧的一端抵住锁杆,另一端抵住设在钩体内的挡板,因此,当位于控制件一端的第二弹簧出现损坏失去弹性时,锁杆可以不受控制件的影响,在第一弹簧的支撑力下仍然能维持在锁紧状态,使得蟹笼钩能够正常使用,保证蟹笼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20]2、锁杆的两侧设有推动块,当控制件无法向下运动时,即,控制件失去作用,因锁杆上设有推动块,当控制件失去作用时,向下推动推动块,使得锁杆向下运动,从而保证蟹笼钩的正常使用。
[0021]3、控制件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当其中一个弹簧突发故障时,另外的第二弹簧仍能提供支撑作用,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使用至少两个第二弹簧,能够提供更大的支撑力,使得蟹笼钩的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去除套筒和连杆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2去除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钩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7]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蟹笼钩包括钩体100、锁杆200以及控制件300。
[0028]钩体100内设有挡板110,所述锁杆200活动插设于所述钩体100内,所述锁杆200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杆210,所述第一限位杆210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11,第一弹簧211的一端抵住锁杆200,另一端抵住挡板110,当无外力作用时,锁杆200处于锁紧状态,所述钩体100内设有控制件300,所述控制件300的一端与所述钩体100接触,所述控制件300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限位杆310,每个所述第二限位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311,每个第二弹簧311的一端均抵住所述挡板110,所述控制件300与所述锁杆200扣接,当使用人员悬挂蟹笼钩时,需先用外力向下推动控制件300,使得位于控制件300一端的第二弹簧311被挤压,因第二弹簧311套设在第二限位杆310上,使得弹簧在挤压的时候不会错位移动,因控制件300与锁杆200扣接,使得控制件300也对锁杆200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弹簧211
被挤压产生形变,同时,锁杆200向下运动打开蟹笼钩,如此,人们可以很容易的悬挂蟹笼钩或取下蟹笼钩,进而提高人们使用该蟹笼钩的便捷性;当撤销作用于控制件300的外力时,被挤压的第二弹簧311恢复原状,从而对与第二弹簧311接触的控制件300产生作用力,控制件300在第二弹簧311的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此时,控制件300对锁杆200无作用力,在第一弹簧211的作用下,锁杆200也恢复到初始状态;工作时,当第二弹簧311出现损坏失去弹性时,使得控制件300失去支撑力,在重力作用下,所述控制件300向下运动,从而对锁杆200产生向下的作用力,因所述锁杆200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簧211且第一弹簧211的底部抵住钩体100内的挡板110,此外,第一弹簧211的弹力远大于控制件所受的重力,从而使得锁杆200不受作用力的影响,从而保证锁杆200维持锁紧状态,进一步的,保证了蟹笼钩在悬挂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
[0029]钩体100的上端开设有缺口120,所述锁杆200的一端活动插设于缺口120内,所述钩体100在缺口120的上边缘处开设有用于插设锁杆200一端的卡槽121,当无外力作用时,锁杆200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蟹笼钩,其特征在于,包括:钩体,所述钩体内设有挡板;锁杆,活动插设于所述钩体内,所述锁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住锁杆,另一端抵住所述挡板;控制件,活动设于钩体内,所述控制件的一端与所述钩体接触,所述控制件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限位杆,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杆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每个第二弹簧的一端均抵住所述挡板,所述控制件与所述锁杆扣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蟹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的上端开设有缺口,所述锁杆的一端活动插设于缺口内,所述钩体在缺口的上边缘处开设有用于插设锁杆一端的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蟹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块,另一端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形成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蟹笼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宁莫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万齐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