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积水下水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331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积水下水器组件,包括下水器主体和连接套管,所述下水器主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溢流段和连接段,所述下水器主体的连接段安装于所述连接套管的内部,所述下水器主体的溢流段设有贯通侧壁的溢流通孔,所述下水器主体的外侧壁设有向下延伸的去积水槽,所述去积水槽的始端位于所述溢流段,所述去积水槽的末端位于所述连接段,且所述去积水槽的末端设有去积水开口,所述去积水槽与所述连接套管的内壁形成去积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的排出下水器溢流口下方存在的积水,避免细菌滋生发臭。避免细菌滋生发臭。避免细菌滋生发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积水下水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卫浴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防积水下水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下水器在厨房卫浴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通常安装于水槽的排水孔处用于排水或是按照需求进行蓄水,有时候在蓄水过程会因为注意力分散而关水龙头,导致水漫金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在水槽结构上开设溢水口,漫过溢水口的水可以从溢水口流入下水器相连接的下水管排掉,即起到防溢作用。
[0003]现有的下水器是通过在下水器主体上开设溢流通孔,使得下水器主体外围的溢流水的高度高于溢流通孔后才被排出,即当下水器主体外围的溢流水的高度低于溢流通孔的高度时,溢流水就无法排出,转变为下水器内部留存的积水,长期积聚后,就容易发臭、滋生细菌,威胁着用户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积水下水器组件,有效的排出下水器溢流口下方存在的积水,避免积水的残留。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积水下水器组件,包括下水器主体和连接套管,所述下水器主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溢流段和连接段,所述下水器主体的连接段安装于所述连接套管的内部,所述下水器主体的溢流段设有贯通侧壁的溢流通孔;
[0007]所述下水器主体的外侧壁设有向下延伸的去积水槽,所述去积水槽的始端位于所述溢流段,所述去积水槽的末端位于所述连接段,且所述去积水槽的末端设有去积水开口,所述去积水槽与所述连接套管的内壁形成去积水通道。
[0008]优选的,所述下水器主体的外侧壁至少设有两条沿周向等距排布的去积水槽。
[0009]优选的,所述去积水槽的始端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溢流通孔的顶点高度。
[0010]优选的,至少一条所述去积水槽与所述溢流通孔连通。
[0011]优选的,还包括封水垫圈,所述封水垫圈套设于所述下水器主体的外管,所述封水垫圈与所述连接套管的上端面相抵接。
[0012]优选的,所述下水器主体的连接段的外径与所述封水垫圈的内径相等。
[0013]优选的,所述去积水槽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呈C字型。
[0014]优选的,所述去积水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去积水槽的最大槽宽。
[0015]优选的,所述下水器主体的连接段的外径与所述连接套管的内径大小相同。
[0016]优选的,所述下水器主体的连接段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套管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下水器主体与所述连接套管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相互配合安装。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从溢流通道流入的水无需积攒到溢流通孔的高度才被排出,有效的提高下水器
组件的排水速度,避免积水的残留;
[0019]2、可以是在现有通用的下水器主体上进行开槽加工即可,可以保证下水器组件保留原有的正常去水功能,同时也具有去积水功能。解决了现有下水器组件为了实现去积水功能而改变下水器主体的尺寸,进而导致去水功能下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防积水下水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防积水下水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防积水下水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防积水下水器组件的下水器主体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图4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防积水下水器组件的连接套管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的防积水下水器组件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7]附图中:下水器主体1、封水垫圈2、连接套管3、溢流通孔4、去积水槽5、去积水通道6、水槽7、溢流口8、溢流通道9、水塞10、溢流段11、连接段12、去积水开口51、去积水槽5的槽口宽度A、去积水槽5的最大槽宽B。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如图1

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积水下水器组件,包括下水器主体1和连接套管3,所述下水器主体1从上到下依次分为溢流段11和连接段12,所述下水器主体1的连接段12安装于所述连接套管3的内部,所述下水器主体1的溢流段11设有贯通侧壁的溢流通孔4;
[0033]所述下水器主体1的外侧壁设有向下延伸的去积水槽5,所述去积水槽5的始端位于所述溢流段11,所述去积水槽5的末端位于所述连接段12,且所述去积水槽5的末端设有去积水开口51,所述去积水槽5与所述连接套管3的内壁形成去积水通道6。
[0034]参考图7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下水器组件安装于现有台盆结构的下水口,台盆可以是陶瓷盆,也可以是不锈钢盆,台盆包括水槽7、下水口、溢流口8、溢流通道9和水塞10,当溢流出来的水从水槽7的溢流口8流入溢流通道9,溢流通道9与下水器主体1的溢流段相通,水一方面从溢流通孔4进入下水器主体1的内部进而流向连接套管3的内部排掉,另一方面从去积水槽5流向连接套管3的内部排掉。
[0035]本技术提出的下水器组件在下水器主体1的溢流段11保留原有的溢流通孔4,同时在溢流段11和连接段12的外侧壁设有向下延伸的去积水槽5,去积水槽5的末端设有去积水开口51,使得位于溢流段11周边的水可以经去积水槽5流入到连接套管3内进行排出,通过去积水通道6的设置,使得从溢流通道9流入的水无需积攒到溢流通孔4的高度才被排出,有效的提高下水器组件的排水速度,避免积水的残留。经过测试,本技术提出的下水器组件符合国家标准的溢水流量要求。
[0036]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积水下水器组件,包括下水器主体和连接套管,所述下水器主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溢流段和连接段,所述下水器主体的连接段安装于所述连接套管的内部,所述下水器主体的溢流段设有贯通侧壁的溢流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器主体的外侧壁设有向下延伸的去积水槽,所述去积水槽的始端位于所述溢流段,所述去积水槽的末端位于所述连接段,且所述去积水槽的末端设有去积水开口,所述去积水槽与所述连接套管的内壁形成去积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水下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器主体的外侧壁至少设有两条沿周向等距排布的去积水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积水下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积水槽的始端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溢流通孔的顶点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积水下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去积水槽与所述溢流通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汉钊夏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家家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