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316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处理方法包括:采集火山岩覆盖区高密度、长排列地震原始数据;进行野外静校正处理,获得野外静校正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去除野外静校正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中的噪声干扰,获得去噪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进行反褶积,获得反褶积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动校正和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获得最终可用于叠前偏移成像的火山岩覆盖区叠前道集地震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火山岩覆盖区采集到的“高密度、长排列”的地震勘探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充分挖掘采集原始的数据的优势,最大程度提高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探测效果。震探测效果。震探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中地震资料处理
,特别是涉及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山岩覆盖区的近地表被大面积火山岩覆盖,火山岩层和岩体分布无规律、形状不规则,近地表岩性变化剧烈、非均质性强,表层风化沙化严重、含水性差,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浅表火山岩的存在不仅产生了强能量地震干扰波,同时屏蔽了地下有效信息,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严重制约了地震勘探效果。
[0003]在火山岩覆盖区实施的二维地震勘探应用了高密度、长排列地震采集技术,增加了深层反射能量和频带宽度,记录了大炮检距的有效信号,但由于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原始数据的地震波场和干扰类型比以往采集的数据更加复杂,有效信息依然相对较弱,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面对的难题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高密度原始数据当中存在的复杂干扰波用原有去噪思路和技术流程难以充分压制,成果资料信噪比低;二是长排列数据的远、中、近炮检距数据子波一致性差,与此同时,共中心点道集同相轴在远炮检距部分难以动校正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火山岩覆盖区地震原始数据,其中,所述地震原始数据为高密度、长排列地震数据;基于所述火山岩覆盖区地震原始数据,进行野外静校正处理,获得野外静校正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去除所述野外静校正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中的噪声干扰,获得去噪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基于所述去噪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进行反褶积,获得反褶积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基于所述反褶积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进行多次迭代各向异性动校正和剩余静校正,获得最终可用于叠前偏移成像的火山岩覆盖区叠前道集地震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火山岩覆盖区地震原始数据进行野外静校正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拾取所述火山岩覆盖区地震原始数据的折射波信息;基于所述折射波信息,通过折射层析计算静校正量,获得野外静校正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野外静校正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中的噪声干扰包括:提取所述野外静校正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中的干扰类型、干扰能量;基于所述干扰类型和干扰能量,变换所述野外静校正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的不同域,进行信噪分离,并压制所述野外静校正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的噪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类型包括:强能量面波干扰、浅层线性多次反射折射干扰、多次波、火山岩散射干扰、簇状强能量的干扰、工业电流干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制所述野外静校正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的噪音包括:判断所述噪音的类型,其中,所述类型包括工业电流干扰、火山岩散射干扰及簇状强能量的干扰、强能量面波干扰、浅层线性多次反射折射干扰、多次波;对不同类型的所述噪音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压制。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山岩覆盖区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反褶积后的火山岩覆盖区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宇王通李广才刘建勋刘艳丽陈德元何梅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