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廊道重要性评估的廊道边界的规划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252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50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廊道重要性评估的廊道边界的规划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根据预设的连接度算法,确定所述潜在城市生态廊道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并将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阈值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确定为目标潜在城市生态廊道;根据预设的廊道宽度,确定所述目标潜在城市生态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边界和第二廊道边界;针对所述目标潜在城市生态廊道中的每个子廊道,根据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和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调整该子廊道对应的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采用本申请可以实现廊道边界的规划。边界的规划。边界的规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廊道重要性评估的廊道边界的规划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城市生态规划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廊道重要性评估的廊道边界的规划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基础设施,但也因其发展过程往往以人类为中心或过渡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城市内部生态空间的有效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造成城市生态空间过度破碎化和孤岛化,城市生态格局、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发生恶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
[0003]城市生态廊道可有效连接城市中破碎的生态空间,对维持和恢复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自然生态过程的持续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生态廊道与自然中的不同,其组分要素更加复杂且具有复合性,不仅包含生态空间要素,还包括具有生态效益的非生态空间要素。目前,还没有一个更为完善的针对城市环境的生态空间廊道识别及提取方法,更缺乏针对生态空间廊道重要性评估及廊道边界划定的有效手段,不利于精准定位重要廊道,也不利于实现高效的维护、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空间网络连接度水平的目标。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化空间中,根据廊道功能需求及城市基质特点,判断廊道重要性、规划城市生态廊道的廊道边界将成为高效维护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因此,亟需一种城市生态廊道的重要性评估及廊道边界规划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廊道重要性评估的廊道边界的规划方法及装置。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廊道重要性评估的廊道边界的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
[0007]根据预设的连接度算法,确定所述潜在城市生态廊道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并将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阈值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确定为目标潜在城市生态廊道;
[0008]根据预设的廊道宽度,确定所述目标潜在城市生态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边界和第二廊道边界;
[0009]针对所述目标潜在城市生态廊道中的每个子廊道,根据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和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调整该子廊道对应的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度算法的公式为:
[0011][0012]其中,dPC
k
表示潜在城市生态廊道k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PC表示n个生态源斑块及其之间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组成的生态网络的连接度指数,PC
remove,k
表示除去潜在城市生态廊道k后生态网络的连接度指数,i表示第i个生态源斑块,j表示第j个生态源斑块,n表示生态源斑块的总数目,A表示所述城市区域的总面积,a
i
表示第i个生态源斑块对应的斑块面积,a
j
表示第j个生态源斑块对应的斑块面积,m为常数,d
k
表示第i个生态源斑块与第j个生态源斑块之间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k的阻力值;表示物种在第i个生态源斑块与第j个生态源斑块之间扩散的最大可能性。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间区域类型包括生态空间区域类型和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所述根据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和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调整该子廊道对应的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包括:
[0014]如果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一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生态空间区域类型,且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且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的宽度大于所述廊道宽度,则将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与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之间的边界确定为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并根据所述廊道宽度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确定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
[0015]如果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一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生态空间区域类型,且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且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的宽度小于所述廊道宽度,则将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的远离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边界确定为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并根据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确定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
[0016]如果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一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且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则根据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和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确定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确定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包括:
[0018]如果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小于预设绿地率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与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之间的边界确定为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
[0019]如果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绿地率阈值,则根据所述廊道宽度、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的宽度和预设的扩展系数,确定第一目标廊道宽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廊道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
[00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和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确定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包括:
[0021]如果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和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绿地率阈值,则根据所述廊道宽度和预设的扩展系数,确定第二目标廊道宽度,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廊道宽度,确定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
[0022]如果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和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均小于预设绿地率阈值,则删除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
[0023]如果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绿地率阈值,且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小于预设绿地率阈值,则根据所述廊道宽度和预设的扩展系数,确定第三目标廊道宽度,将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与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之间的边界确定为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并根据所述第三目标廊道宽度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确定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
[002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包括:
[0025]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其中,所述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包括生态空间区域和非生态空间区域,所述生态空间区域包括核心斑块和非核心斑块,所述非生态空间区域包括土地斑块;
[0026]根据预设的综合生境质量算法,分别确定所述核心斑块和所述非核心斑块对应的综合生境质量;
[0027]根据所述城市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布图,确定所述土地斑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0028]根据所述核心斑块的面积和综合生境质量,在所述核心斑块中确定生态源斑块;
[0029]根据预设的阻力评估策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廊道重要性评估的廊道边界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根据预设的连接度算法,确定所述潜在城市生态廊道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并将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阈值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确定为目标潜在城市生态廊道;根据预设的廊道宽度,确定所述目标潜在城市生态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边界和第二廊道边界;针对所述目标潜在城市生态廊道中的每个子廊道,根据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和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调整该子廊道对应的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度算法的公式为:其中,dPC
k
表示潜在城市生态廊道k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PC表示n个生态源斑块及其之间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组成的生态网络的连接度指数,PC
remove,k
表示除去潜在城市生态廊道k后生态网络的连接度指数,i表示第i个生态源斑块,j表示第j个生态源斑块,n表示生态源斑块的总数目,A表示所述城市区域的总面积,a
i
表示第i个生态源斑块对应的斑块面积,a
j
表示第j个生态源斑块对应的斑块面积,m为常数,d
k
表示第i个生态源斑块与第j个生态源斑块之间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k的阻力值;表示物种在第i个生态源斑块与第j个生态源斑块之间扩散的最大可能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区域类型包括生态空间区域类型和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所述根据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和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调整该子廊道对应的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包括:如果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一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生态空间区域类型,且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且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的宽度大于所述廊道宽度,则将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与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之间的边界确定为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并根据所述廊道宽度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确定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如果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一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生态空间区域类型,且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且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的宽度小于所述廊道宽度,则将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的远离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边界确定为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并根据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确定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如果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一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一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且该子廊道对应的第二廊道子边界所处的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空间区域类型为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则根据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和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确定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确定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包括:如果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小于预设绿地率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与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之间的边界确定为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如果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绿地率阈值,则根据所述廊道宽度、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的宽度和预设的扩展系数,确定第一目标廊道宽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廊道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和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确定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包括:如果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和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绿地率阈值,则根据所述廊道宽度和预设的扩展系数,确定第二目标廊道宽度,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廊道宽度,确定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如果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和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均小于预设绿地率阈值,则删除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如果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绿地率阈值,且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的绿地率小于预设绿地率阈值,则根据所述廊道宽度和预设的扩展系数,确定第三目标廊道宽度,将所述第一土地子斑块与所述第二土地子斑块之间的边界确定为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并根据所述第三目标廊道宽度和所述第二廊道子边界,确定所述第一廊道子边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包括: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其中,所述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包括生态空间区域和非生态空间区域,所述生态空间区域包括核心斑块和非核心斑块,所述非生态空间区域包括土地斑块;根据预设的综合生境质量算法,分别确定所述核心斑块和所述非核心斑块对应的综合生境质量;根据所述城市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布图,确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浪张瑞仲启铖张桂莲易扬邢璐琪张晨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