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251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50
本申请涉及一种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确定核心斑块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并分别确定核心斑块和非核心斑块对应的综合生境质量;根据城市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布图,确定土地斑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根据核心斑块的面积、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和综合生境质量,在核心斑块中确定生态源斑块;根据预设的阻力评估策略,分别确定核心斑块、非核心斑块和土地斑块的阻力值;根据生态源斑块、核心斑块的阻力值、非核心斑块的阻力值、土地斑块的阻力值和预设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算法,确定城市区域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采用本申请可以实现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建。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城市生态规划
,特别是涉及一种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生态空间网络的构建有利于缓解城市化造成的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空间破碎化和孤岛化现象,从而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同时在现行国土空间规划的框架下,城市生态空间网络可主动引导城市用地合理化布局,能够有效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提高城市生态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0003]生态源地及潜在城市生态廊道是生态空间网络的关键组成要素。其中,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提取的前提是生态源地的识别及阻力面的构建。生态源地的选择及阻力面构建的关键在于影响因素的选择及具体的评估体系的建立。因此,亟需一种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其中,所述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包括生态空间区域和非生态空间区域,所述生态空间区域包括核心斑块和非核心斑块,所述非生态空间区域包括土地斑块;
[0007]根据预设的连接度算法,确定所述核心斑块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并根据预设的综合生境质量算法,分别确定所述核心斑块和所述非核心斑块对应的综合生境质量;
[0008]根据所述城市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布图,确定所述土地斑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0009]根据所述核心斑块的面积、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和综合生境质量,在所述核心斑块中确定生态源斑块;
[0010]根据预设的阻力评估策略,分别确定所述核心斑块、所述非核心斑块和所述土地斑块的阻力值;其中,所述阻力评估策略基于面积、连接度重要性指数、综合生境质量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建立;
[0011]根据所述生态源斑块、所述核心斑块的阻力值、所述非核心斑块的阻力值、所述土地斑块的阻力值和预设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算法,确定所述城市区域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
[0012]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包括:
[0013]根据预先存储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区域类型的对应关系,对所述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进行多值栅格处理,得到所述城市区域的多值栅格图像;其中,所述空间区域类型包括生态空间区域类型和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
[0014]对所述多值栅格图像进行形态空间格局分析处理,得到所述城市区域的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
[0015]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度算法的公式为:
[0016][0017]其中,dPC
i
表示第i个核心斑块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PC表示所有核心斑块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PC
remove,i
表示除去第i个核心斑块后所有其他核心斑块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i表示第i个核心斑块,j表示第j个核心斑块,n表示核心斑块的总数目,A表示所述城市区域的总面积,a
i
表示第i个核心斑块对应的斑块面积,a
j
表示第j个核心斑块对应的斑块面积,p
*ij
表示物种在第i个核心斑块与第j个核心斑块之间扩散的最大可能性。
[0018]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根据预设的综合生境质量算法,分别确定所述核心斑块和所述非核心斑块对应的综合生境质量,包括:
[0019]针对所述生态空间区域中的每个景观单元,根据该景观单元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预设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确定该景观单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0020]针对所述生态空间区域中的每个土地斑块,将该土地斑块中包含的各景观单元的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确定为该土地斑块包含的各景观单元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0021]针对所述生态空间区域,将所述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威胁因子分布图、威胁因子的最大影响距离、权重和衰退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生境适宜性、威胁因子与敏感度四者的对应关系以及半饱和参数,输入至预设的生境适宜性评估模型,得到每个景观单元的生境质量指数;
[0022]针对所述核心斑块中的每个景观单元,将该景观单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生境质量指数三者的乘积,确定为该景观单元的综合生境质量,并将所述核心斑块中的各景观单元的平均综合生境质量,确定为所述核心斑块的综合生境质量;
[0023]针对所述非核心斑块中的每个景观单元,将该景观单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生境质量指数三者的乘积,确定为该景观单元的综合生境质量,并将所述非核心斑块中的各景观单元的平均综合生境质量,确定为所述非核心斑块的综合生境质量。
[0024]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城市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布图,确定所述土地斑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包括:
[0025]根据所述城市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布图,确定所述土地斑块中包含的各景观单元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0026]将所述土地斑块中包含的各景观单元的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确定为所述土地斑块对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0027]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核心斑块的面积、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和综合生境质量,在所述核心斑块中确定生态源斑块,包括:
[0028]在所述核心斑块中,将面积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面积阈值,且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大
于或等于预设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阈值,且综合生境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综合生境质量阈值的核心斑块,确定为生态源斑块。
[0029]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根据预设的阻力评估策略,分别确定所述核心斑块、所述非核心斑块和所述土地斑块的阻力值,包括:
[0030]针对所述核心斑块,根据面积、连接度重要性指数、综合生境质量和阻力值四者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核心斑块的阻力值;
[0031]针对所述非核心斑块,根据景观类型和基础阻力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非核心斑块的第一基础阻力,根据综合生境质量和阻力系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非核心斑块的第一阻力系数,并将所述第一基础阻力与第一阻力系数的乘积,确定为所述非核心斑块的阻力值;
[0032]针对所述土地斑块,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与基础阻力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土地斑块的第二基础阻力,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阻力系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土地斑块的第二阻力系数,并将所述第二基础阻力与第二阻力系数的乘积,确定为所述土地斑块的阻力值。
[0033]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34]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其中,所述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包括生态空间区域和非生态空间区域,所述生态空间区域包括核心斑块和非核心斑块,所述非生态空间区域包括土地斑块;...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在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其中,所述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包括生态空间区域和非生态空间区域,所述生态空间区域包括核心斑块和非核心斑块,所述非生态空间区域包括土地斑块;根据预设的连接度算法,确定所述核心斑块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并根据预设的综合生境质量算法,分别确定所述核心斑块和所述非核心斑块对应的综合生境质量;根据所述城市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布图,确定所述土地斑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根据所述核心斑块的面积、连接度重要性指数和综合生境质量,在所述核心斑块中确定生态源斑块;根据预设的阻力评估策略,分别确定所述核心斑块、所述非核心斑块和所述土地斑块的阻力值;其中,所述阻力评估策略基于面积、连接度重要性指数、综合生境质量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建立;根据所述生态源斑块、所述核心斑块的阻力值、所述非核心斑块的阻力值、所述土地斑块的阻力值和预设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算法,确定所述城市区域的潜在城市生态廊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规划的城市区域的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包括:根据预先存储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区域类型的对应关系,对所述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进行多值栅格处理,得到所述城市区域的多值栅格图像;其中,所述空间区域类型包括生态空间区域类型和非生态空间区域类型;对所述多值栅格图像进行形态空间格局分析处理,得到所述城市区域的形态空间格局分布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度算法的公式为:其中,dPC
i
表示第i个核心斑块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PC表示所有核心斑块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PC
remove,i
表示除去第i个核心斑块后所有其他核心斑块对应的连接度重要性指数,i表示第i个核心斑块,j表示第j个核心斑块,n表示核心斑块的总数目,A表示所述城市区域的总面积,a
i
表示第i个核心斑块对应的斑块面积,a
j
表示第j个核心斑块对应的斑块面积,表示物种在第i个核心斑块与第j个核心斑块之间扩散的最大可能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综合生境质量算法,分别确定所述核心斑块和所述非核心斑块对应的综合生境质量,包括:针对所述生态空间区域中的每个景观单元,根据该景观单元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预设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确定该景观单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针对所述生态空间区域中的每个土地斑块,将该土地斑块中包含的各景观单元的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确定为该土地斑块包含的各景观单元的归一化植被指数;针对所述生态空间区域,将所述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威胁因子分布图、威胁因子的最大影响距离、权重和衰退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生境适宜性、威胁因子与敏感度
四者的对应关系以及半饱和参数,输入至预设的生境适宜性评估模型,得到每个景观单元的生境质量指数;针对所述核心斑块中的每个景观单元,将该景观单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生境质量指数三者的乘积,确定为该景观单元的综合生境质量,并将所述核心斑块中的各景观单元的平均综合生境质量,确定为所述核心斑块的综合生境质量;针对所述非核心斑块中的每个景观单元,将该景观单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浪张瑞仲启铖张桂莲张晨笛林奕成郑谐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