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缩放喷管的相变液冷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247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用缩放喷管的相变液冷散热系统,属于电子控温技术领域。该相变液冷散热系统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散热模块、控制模块、吸热模块。散热模块中的散热冷排运用缩放喷管在散热冷排的上下部分形成压力差从而在冷却液流经散热冷排时发生相变,且采用双排冷管交叉排列设计以增大散热面积。吸热底座由纯铜材质制成,安装于CPU上。散热模块、动力模块和吸热模块通过编织网罩水冷软管连接,控制模块通过电线与吸热模块的温度传感器、动力模块的冷却液泵、散热模块的风扇连接。该相变液冷散热系统具有散热能力强,噪音小,易于拆装,工作流程简单等优点。工作流程简单等优点。工作流程简单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用缩放喷管的相变液冷散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控温
,具体涉及一种运用缩放喷管的相变液冷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单位面积上的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多。单位面积上集成的电子元器件越多,发热量也就越大,在满负荷或超负荷使用过程中发热量巨大并且集中在较小的表面,如果没有有效的散热很可能会导致CPU降频甚至损坏。有报告指出:电子设备失效有55%是由温度引起的。著名的“10℃法则”也指出:半导体器件的温度每上升10℃,其可靠性就会下降50%。因此高效且切实可行的散热方式对提升计算机使用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0003]目前,现有的计算机散热系统主要分为风冷散热系统和水冷散热系统。风冷散热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风扇将CPU传导至散热鳍片上的热量吹走,但风冷散热系统存在着耗电量高,噪音大等明显不足,特别是在CPU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时风扇不能及时将热量带走从而导致CPU温度过高进而使得CPU性能下降,寿命缩短。而传统的水冷散热系统存在漏液、管道多为插拔式容易松脱和破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缩放喷管的相变液冷散热系统,包括:散热模块(23)、动力模块(24)、吸热模块(25)和所需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23)中的冷排外壳(21)、散热冷排肋片(22)、风扇(1)组成散热冷排主体(2);动力模块(24)由冷却液储存箱(5)、冷却液泵(6)组成;吸热模块(25)由塑料外壳(13)、温度显示器(14)、温度传感器(26)、吸热底座组成;所述散热冷排主体(2)左侧出液口通过第一连接软管(3)与冷却液储存箱(5)上表面的冷却液储存箱加液口(4)连接,所述冷却液储存箱(5)安装于冷却液泵(6)的上方,控制电路板(7)安装于冷却液泵(6)的下方,动力模块(24)的冷却液泵(6)通过第二连接软管(10)连接第一分水器(11)的左端;吸热模块(25)有两个,第一分水器(11)的右端分别通过两根第三连接软管(12)连接于两个吸热模块(25)左端;两个吸热模块(25)右端通过第四连接软管(17)与第二分水器(18)左端面相连;第二分水器(18)右端面通过第五连接软管(19)与散热模块中的散热冷排主体(2)的水路支管连接器(20)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缩放喷管的相变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模块(25)中的吸热底座安装于塑料外壳(13)底面,吸热底座由纯铜材质制成,吸热底座与主板(16)之间连接CPU(15),吸热底座与CPU(15)接触,吸热底座与CPU(15)接触面涂有导热硅脂用于增加传热效率;温度显示器(14)安装于塑料外壳(13)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缩放喷管的相变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7)通过第二连接电线(9)和第一连接电线(8)分别与散热模块(23)中的风扇(1)、吸热模块(25)中的温度传感器(14)相连接成控制电路;所述冷却液泵(6)驱动散热模块(23)、吸热模块(25)和冷却液储存箱(5)中的冷却液实现循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缩放喷管的相变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冷排主体(2)引入缩放喷管技术,当冷却液流经缩放喷管时会经历突然的压力下降,导致冷却液发生闪急沸腾现象,从而发生相变,且散热冷排主体(2)采用双排冷管交叉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辉林金虎冯睿仝欣婷李荣华徐佳瑞张诗明李思瑶吴家瑛赵玉堂韦钰李吉帆孙浩山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