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1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243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步骤为:选择钢坯下料;锻造:将钢坯加热至12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非常关键,需要有较高的抗塑性变形能力、抗摩擦、磨损性能、旋转精度及尺寸精度、尺寸稳定性,在一些特殊要求条件下,还需要耐高温、低温、防腐蚀和抗磁性性能等。如何让以上条件得到满足,最根本条件是要使得轴承锻件基体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0003]目前世界上有名的轴承制造商基本都在国外,原因是锻件质量达不到他们的质量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性能不过关,和内部有疏松、微裂纹、组织粗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通过优化元素配比、及生产工艺来克服缺陷,提高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步骤如下:
[0006]下料:取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15~0.2%,Si:0.15~0.35%,Mn:0.4~0.7%,P:≤0.025%,S:0.005~0.015%,Cr:1.4~1.7%,Mo:0.15~0.25%,Ni:1.8~2.2%,Al:0.012~0.05%,Cu:≤0.3%,Ti:≤0.005%,Sb:≤0.015%,Sn:≤0.02%,As:≤0.0015%,H:≤2ppm,O:≤12ppm,余量为Fe的钢坯为原料;
[0007]锻造:将钢坯均匀加热至1250

10℃并保温5~6h,然后对钢坯进行锻打,始锻温度为1250
±
10℃,终锻温度为900~920℃,总锻造比≥3.5:1,整个锻造过程在2个火次内完成,钢坯经过锻打后形成锻件,然后打开炉门使锻件空冷至室温;
[0008]球化退火:将锻件放置到加热炉内均匀加热至680℃并保温,保温时间控制在1~1.5小时/英寸(英寸为锻件的最大壁厚尺寸),在炉内缓慢冷却至500℃,然后出炉空冷至室温;
[0009]无损探伤。
[0010]进一步的,前述的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其中,锻造过程中的加热速率控制在不高于125℃/h。
[0011]进一步的,前述的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其中,球化退火过程中的加热速率均控制在不高于150℃/h。
[0012]进一步的,前述的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其中,钢坯中各类非金属夹杂物应符合一下要求:A类夹杂物级别:细系≤2.5、粗系≤1.0,B类夹杂物级别:细系≤1.5、粗系≤0.5,不含有C类夹杂物,D类夹杂物级别:细系≤1.0、粗系≤0.5,Ds类夹杂物级别≤1.5。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优化Si、Mn、Cr的配比来提高淬透性、提升综合性能指标,在
渗碳钢中Mn能够促进渗碳作用,提高钢的表面硬度与耐磨性,Cr能够与碳形成安定而硬的碳化物,从而高碳素钢的强度、硬度及高温机械性能,添加Mo能够形成稳定的碳化物来细化奥氏体晶粒,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由于有害元素Sb、Sn、As的原子半径大,多在晶界与表面富集,分布不均匀,会恶化钢坯、降低钢坯的热加工性能,所以需要更进一步的降低有害元素Sb、Sn、As的含量。在锻造过程中将保温时间控制在5~6h,将终锻温度控制在900~920℃能够保证奥氏体晶粒不易粗大,锻造比控制在≥3.5:1能够确保钢材结构紧密、且能打碎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使得夹杂物弥散分布,有效的消除带状组织,减轻各向异性,对提高性能指标奠定基础。通过球化退火能够细化组织,改善或消除锻打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及残余应力,提高锻件后续淬火后的耐磨性。通过优化元素配比、锻造工艺和球化退火工艺可以有效解决锻件内部疏松、有裂纹,组织粗大等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5]实施例一
[0016]本实施例中的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步骤如下:
[0017]下料:取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15%,Si:0.15%,Mn:0.4%,P:0.025%,S:0.005%,Cr:1.4%,Mo:0.15%,Ni:1.8%,Al:0.012%,Cu:0.3%,Ti:0.005%,Sb:≤0.015%,Sn:≤0.02%,As:≤0.0015%,H:≤2ppm,O:≤12ppm,余量为Fe的钢坯为原料;钢坯中各类非金属夹杂物应符合以下要求:A类夹杂物级别:细系≤2.5、粗系≤1.0,B类夹杂物级别:细系≤1.5、粗系≤0.5,不含有C类夹杂物,D类夹杂物级别:细系≤1.0、粗系≤0.5,Ds类夹杂物级别≤1.5;
[0018]锻造:将钢坯以不高于125℃/h的加热速率均匀加热至1240℃并保温5~6h,然后对钢坯进行锻打,始锻温度为1240℃,终锻温度为910℃,总锻造比≥3.5:1,整个锻造过程在2个火次内完成,钢坯经过锻打后形成锻件,然后打开炉门使锻件空冷至室温;
[0019]球化退火:将锻件放置到加热炉内以不高于150℃/h的加热速率均匀加热至680℃并保温,保温时间控制在1~1.5小时/英寸(英寸为锻件的最大壁厚尺寸),在炉内缓慢冷却至500℃,然后出炉空冷至室温;
[0020]无损探伤。
[0021]实施例二
[0022]本实施例中的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步骤如下:
[0023]下料:取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15%,Si:0.25%,Mn:0.6%,P:0.025%,S:0.01%,Cr:1.6%,Mo:0.2%,Ni:2%,Al:0.03%,Cu:0.3%,Ti:0.005%,Sb:≤0.015%,Sn:≤0.02%,As:≤0.0015%,H:≤2ppm,O:≤12ppm,余量为Fe的钢坯为原料;钢坯中各类非金属夹杂物应符合以下要求:A类夹杂物级别:细系≤2.5、粗系≤1.0,B类夹杂物级别:细系≤1.5、粗系≤0.5,不含有C类夹杂物,D类夹杂物级别:细系≤1.0、粗系≤0.5,Ds类夹杂物级别≤1.5;
[0024]锻造:将钢坯以不高于125℃/h的加热速率均匀加热至1250℃并保温5~6h,然后对钢坯进行锻打,始锻温度为1250℃,终锻温度为920℃,总锻造比≥3.5:1,整个锻造过程在2个火次内完成,钢坯经过锻打后形成锻件,然后打开炉门使锻件空冷至室温;
[0025]球化退火:将锻件放置到加热炉内以不高于150℃/h的加热速率均匀加热至680℃并保温,保温时间控制在1~1.5小时/英寸(英寸为锻件的最大壁厚尺寸),在炉内缓慢冷却至500℃,然后出炉空冷至室温;
[0026]无损探伤。
[0027]实施例三
[0028]本实施例中的3311 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步骤如下: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3311N20渗碳轴承钢锻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生产步骤如下:下料:取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15~0.2%,Si:0.15~0.35%,Mn:0.4~0.7%,P:≤0.025%,S:0.005~0.015%,Cr:1.4~1.7%,Mo:0.15~0.25%,Ni:1.8~2.2%,Al:0.012~0.05%,Cu:≤0.3%,Ti:≤0.005%,Sb:≤0.015%,Sn:≤0.02%,As:≤0.0015%,H:≤2ppm,O:≤12ppm,余量为Fe的钢坯为原料;锻造:将钢坯均匀加热至1250
±
10℃并保温5~6h,然后对钢坯进行锻打,始锻温度为1250
±
10℃,终锻温度为900~920℃,总锻造比≥3.5:1,整个锻造过程在2个火次内完成,钢坯经过锻打后形成锻件,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磊蒋伟周勇慧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海锅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