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昊凯专利>正文

一种外干式管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238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冰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外干式管冰机,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由制冰管组成的第一制冰筒和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还包括水箱、第一布水器和切冰器,还包括将制冷剂分流包裹制冰管的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包括内部流通制冷剂且螺旋缠绕制冰管的蒸发管,蒸发管包括进液口和排气口,第一蒸发器还包括连通排气口并将蒸发管内部的高温气态制冷剂汇集送入压缩机的集气阀和连通膨胀阀并将膨胀阀内部的低温液态制冷剂分流注入进液口的分液阀,还包括用于高温气态制冷剂直接导入第一蒸发器进行脱冰的电磁阀,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保证制冷效率,通过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来降低制冷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干式管冰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干式管冰机。

技术介绍

[0002]管冰机是一种专门生产不规则长度中空管状冰块的制冰机。传统管冰机采用满液式蒸发器来冷却生产管状冰块,其工作原理在于将向换热管内部灌入原料水,通过将换热管浸没在液态的制冷剂进行换热从而在换热管内部形成管状冰块。
[0003]目前,公开号为CN104006594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淡水/海水两用的管状冰制冰机及其制冰工艺,包括制冰筒和为制冰筒供冷的、供冷媒运行的制冷系统,制冰筒由上往下依次设有水箱、第一布水器、满液式蒸发器、岀冰机构,该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布水器将水箱内的淡水/海水通入制冰筒的制冷管中,再由制冷系统将低温低压的冷媒注入满液式蒸发器,使制冷管外部完全浸没液态的冷媒中,制冷剂吸收制冰管内淡水/海水的热量,使后者凝固成冰,随后脱冰制得管状冰块。该专利技术虽然能制取管状冰块,但需要将制冷管浸没在制冷剂中,制冷剂的充注量大,制冰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干式管冰机,其优点是能使用较少流量的制冷剂生产管状冰块,降低制冰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外干式管冰机,包括由若干制冰管组成的第一制冰筒和通过蒸汽压缩进行制冷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还包括水箱、第一布水器和切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制冷剂分流包裹制冰管的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包括内部流通制冷剂且螺旋缠绕制冰管的蒸发管,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用于将压缩机内部高温气态制冷剂直接导入第一蒸发器进行加热脱冰的电磁阀。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传统满液式蒸发器将制冷剂浸泡全部制冰管的方式,采用单个蒸发管携带制冰剂螺旋缠绕单个制冰管进行单室制冰,由于蒸发管螺旋缠绕制冰管使得蒸发器整体的蒸发温度非常均匀,既能保证单条制冰管的制冰速率,又能减少制冰剂的整体充注量,充注的制冷液小于满液式的二分之一,大大降低制冰成本,且由于采用上述蒸发方式,当使用部分溶油的制冷剂时,可以直接将润滑油带回压缩机不需要额外的回油措施,例如压缩机连接分油器,减少制冷器件。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蒸发管包括用于流入低温液态制冷剂的进液口和用于流出高温气态制冷剂的排气口,所述第一蒸发器还包括管道连通排气口并用于将蒸发管内部的高温气态制冷剂汇集送入压缩机的集气阀和管道连通膨胀阀并用于将膨胀阀内部的低温液态制冷剂分流注入进液口的分液阀。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分液阀和集气阀可以实现对个蒸发管的输液、集气,增大第一蒸发器的集成效率。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蒸发管在螺旋缠绕制冰管过程中,所述蒸发管的相邻缠绕管体相互贴合形成接触面,所述蒸发管的管壁与制冰管的管壁相互贴合且存在重叠。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发管相邻缠绕管体相互贴合形成接触面使得单条缠绕管体内的制冷剂在吸收制冰管内部热量时,能同时与上下相邻缠绕管体内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平衡温差,使得制冷管整体的制冰效果趋向一致。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蒸发器还包括由绝热材料制成并用于密封包裹蒸发管螺旋缠绕制冰管部分的隔热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层,使得蒸发管与外部空气隔绝,只与制冰管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制冰和脱冰效率。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布水器管道连通水箱,所述第一布水器设有与第一制冷筒的制冰管数量相同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管道连通制冰管的上端开口,布水管连接有用于改变管内水流形态的控水组件,所述控水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布水管内部的控水棒,所述控水棒的棒体周身设有通过调整自身体积大小来改变流动范围和流速的控水气囊,所述控水气囊位于制冰管缠绕蒸发管的最上端。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低温气态制冷剂缠绕包裹制冰管时,制冰管内部的温差分布为由制冰管中心向制冰管内壁靠近温度逐渐降低,制冰管内壁表面最冷,通过控水气囊膨胀对布水管流下的原料水进行外轮廓导向,使原料水顺着控水气囊的周身流向制冷管内壁的同时加快原料水的流速,从而达到加快原料水凝固成冰的目的。当原料水受冷在制冰管内壁形成冰层后,制冰管内部管径缩小,通过控水气囊收缩,将原料水顺着控水气囊表面向着制冰管中部聚拢,使得原料水能顺利通过制冰管进行制冰,且能有效缩小管状冰的中心孔径。
[0015]进一步设置:所述控水组件还包括设置控水棒上端并用于伸缩控水棒的推冰气缸和用于提供气体的气泵,所述气泵管道并联推冰气缸和控水气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冰气缸将控水棒推出,保证经过加热脱冰处理的各制冰管内的管状冰能顺利并同时脱离制冰管,使得切冰器切出的管状冰块长度更为均匀统一。
[0017]进一步设置:所述制冰管内径大小在35mm以下,所述制冰管管壁厚度小于10mm,所述蒸发管的管径大小在15mm

25mm之间。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制冰管和蒸发管的部分参数大小,确保制冰管内部原料水能保持在蒸发管的吸热范围涅,保证所制管状冰的中心内孔在5mm以内。
[0019]进一步设置:所述控水气囊的最大膨胀直径与制冰管管径的比值在0.6

0.8之间,控水气囊的最小收缩直径等于控水棒的直径。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控水气囊的最大膨胀直径可以确保当控水气囊充气膨胀至最大膨胀直径时,其体积足够大能确保从布水管输送下来的原料水会顺着控水气囊的上表面流向制冰管内壁而不会在控水气囊的下表面因为流速过快而受气压影响向制冰管中部聚拢。
[0021]进一步设置:还包括连接第二制冰筒并用于和第一布水器循环输水的第二布水器,第一布水器和第二布水器分别通过输水阀连接水箱,所述第一布水器和第二布水器内都设有用于向输水阀反馈布水管内部压强的压力计。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管状冰在形成过程中,布水器因制冰管管径缩小而产生的输水阻力可以通过压力计进行捕捉和反馈,输水阀可以根据压力计反馈的压强信号进行开合。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外干式管冰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布水管的半剖示意图;图4是第一制冰筒单独工作的系统示意图;图5是外干式管冰机的系统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机架;2、第一制冰筒;21、制冰管;3、供水机构;31、水箱;32、输水阀;33、第一布水器;34、布水管;35、控水组件;351、控水棒;352、控水气囊;353、推冰气缸;354、气泵;355、压力计;36、积水槽;37、水泵;38、第二布水器;4、制冷系统;41、压缩机;42、冷凝器;43、膨胀阀;44、第一蒸发器;441、蒸发管;442、进液口;443、排气口;444、分液阀;445、集气阀;446、隔热层;45、电磁阀;46、第二蒸发器;47、第一换向阀;471、接口A;4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干式管冰机,包括由若干制冰管(21)组成的第一制冰筒2和通过蒸汽压缩进行制冷的制冷系统(4),所述制冷系统(4)包括压缩机(41)、冷凝器(42)、膨胀阀(43),还包括水箱(31)、第一布水器(33)和切冰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制冷剂分流包裹制冰管(21)的第一蒸发器(44);所述第一蒸发器(44)包括内部流通制冷剂且螺旋缠绕制冰管(21)的蒸发管(441),还包括用于将压缩机(41)内部高温气态制冷剂直接导入第一蒸发器(44)进行加热脱冰的电磁阀(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干式管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441)包括用于流入低温液态制冷剂的进液口(442)和用于流出高温气态制冷剂的排气口(443),所述第一蒸发器(44)还包括管道连通排气口(443)并用于将蒸发管(441)内部的高温气态制冷剂汇集送入压缩机(41)的集气阀(445)和管道连通膨胀阀(43)并用于将膨胀阀(43)内部的低温液态制冷剂分流注入进液口(442)的分液阀(44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干式管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441)在螺旋缠绕制冰管(21)过程中,所述蒸发管(441)的相邻缠绕管体相互贴合形成接触面,所述蒸发管(441)的管壁与制冰管(21)的管壁相互贴合且存在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干式管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44)还包括由绝热材料制成并用于密封包裹蒸发管(441)螺旋缠绕制冰管(21)部分的隔热层(44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干式管冰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凯
申请(专利权)人:吴昊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