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汇流条的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234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旨在用于在电传导汇流条(13)的第一部分(20)与所述汇流条(13)的第二部分(50)之间提供电连结,该连接装置包括旨在用于固定到该汇流条(13)的第一部分(20)的外凸部分(30)以及旨在用于固定到该汇流条(13)的第二部分(50)的内凹部分(60),该外凸部分(30)和该内凹部分(60)能够分别通过在该内凹部分(60)相对于该外凸部分(30)沿第一轴线进行第一平移移动、然后该内凹部分(60)相对于该外凸部分(30)绕垂直于该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进行第二旋转移动之后装配到彼此中。到彼此中。到彼此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在汇流条的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汇流条的第一部分与这种汇流条的第二部分之间提供连结以在电池的模块之间进行电传导的连接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连接装置的汇流条。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汇流条的电池。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电池和/或这种汇流条的机动车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组装这种汇流条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机动车辆(特别是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通常包括包含多个不同模块的电池。为了使每个模块的储能容量最大化,从可用于容纳每个模块的空间(通常在地板上)的角度来看,每个模块的体积通常是最大的。因此,这导致模块之间的空间受限。然而,两个相邻模块通常会通过在这两个模块之间提供电传导的汇流条连接在一起。因此,两个模块之间缺少空间使得在该两个模块之间安装汇流条变得复杂。
[0003]专利US 8 802 259B2描述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特别紧凑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通过平汇流条互连的竖直堆叠的模块。由于汇流条中的每一个汇流条是相对于模块在组的一个区域中的布置专门设计的,因此该汇流条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因此,如果模块的布置有所变化,则无法重复使用这些汇流条。另外,因为每个汇流条需要能够在单次操作中安装,鉴于每个汇流条的复杂性,在单次操作中安装是困难的,所以这些汇流条会施加严格的组装约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克服了上述缺点的汇流条的连接装置。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汇流条安装在模块之间的狭窄空间内的简单、可靠且耐用的连接装置。
[0005]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被设计成在电传导汇流条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汇流条的第二部分之间提供电连结,该连接装置包括:
[0006]‑
外凸部分,该外凸部分被设计成刚性地附接到该汇流条的第一部分;以及
[0007]‑
内凹部分,该内凹部分被设计成刚性地附接到该汇流条的第二部分,
[0008]该外凸部分和该内凹部分被设计成分别在以下之后装配到彼此中:
[0009]‑
该内凹部分相对于该外凸部分沿第一轴线进行第一平移移动;然后,
[0010]‑
该内凹部分相对于该外凸部分绕垂直于该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进行第二旋转移动,尤其是旋转四分之一圈或基本上四分之一圈。
[0011]该外凸部分可以包括第一电传导元件,尤其是该第一电传导元件呈矩形或基本上矩形的板的形式,其中该内凹部分可以包括第二电传导元件,该第二电传导元件被设计成通过该第一移动和该第二移动与该第一传导元件逐渐接触,尤其是第二电传导元件呈具有两个平行或基本上平行的翼的轭的形式,这两个翼被设计成通过该第一移动和该第二移动与该板的两个相反面逐渐接触。
[0012]在该第一移动和该第二移动之后,该板的两个相反面可以各自具有接触面积,该接触面积等于这种汇流条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的右侧截面面积的至少四倍,并且该轭的两个翼可以各自具有与该板的两个相反面之一接触的接触面积,其中该接触面积可以等于这种汇流条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的右侧截面面积的至少四倍。
[0013]该外凸部分可以包括用于固定该内凹部分的第一元件,尤其是槽,并且该内凹部分可以包括被设计成与该第一固定元件协作的第二固定元件,尤其是销类型的第二固定元件,其中该销可能在该第一移动和该第二移动之后在该槽内变得阻塞。
[0014]该外凸部分可以包括用于将用于固定该内凹部分的第二元件插入的元件,尤其是在该槽处露出的凹口。
[0015]该外凸部分可以包括在该第一移动和该第二移动之后与该内凹部分接触的用于终止旋转行进的装置,尤其是端部止动件。
[0016]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在电池、尤其是混合动力或电动机动车辆的电池的模块之间的电传导汇流条,该汇流条包括:
[0017]‑
第一部分;以及
[0018]‑
第二部分;以及
[0019]‑
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在如先前定义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
[0020]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电池,该电池尤其是用于混合动力或电动机动车辆,该电池包括至少一个如先前定义的汇流条。
[0021]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或电动机动车辆,该混合动力或电动机动车辆包括如先前定义的电池和/或至少一个如先前定义的汇流条。
[0022]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组装如先前定义的汇流条、尤其是用于将电池的两个模块电连接在一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于提供以下的步骤:
[0023]‑
汇流条的包括外凸部分的第一部分,
[0024]‑
汇流条的包括内凹部分的第二部分;然后是用于进行以下的步骤:通过在该内凹部分相对于该外凸部分在含有处于最终连接位置中的该汇流条的主纵向轴线的主平面中进行第一平移移动之后将该外凸部分接合在该内凹部分中;然后是用于进行以下的步骤:通过在该内凹部分相对于该外凸部分绕或基本上绕垂直于该主平面的第二轴线进行第二旋转移动之后用该外凸部分阻塞该内凹部分,尤其是旋转四分之一圈或基本上四分之一圈。
[0025]该接合步骤可以包括插入阶段,在该插入阶段期间,用于固定该内凹部分的第二元件、尤其是销插入到该外凸部分的插入元件中,尤其是凹口中。
[0026]该阻塞步骤可以包括抵靠布置在该外凸部分上的行进终止装置、尤其是端部止动件来终止该内凹部分的旋转行进,使得用于固定该内凹部分的第二元件被推动回到用于固定该外凸部分的第一元件中,尤其是槽中。
附图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主题、特征和优点将在相对于附图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给出的机动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详细呈现,在附图中:
[0028][图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动车辆的示意图。
[0029][图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动车辆的电池的立体图。
[0030][图3]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池的详细立体图。
[0031][图4]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池的部分立体图。
[0032][图5]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汇流条的连接装置的内凹部分的立体图。
[0033][图6]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内凹部分的另一个立体图。
[0034][图7]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在电池的两个模块之间组装汇流条的方法期间的详细立体图。
[0035][图8]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在电池的两个模块之间组装汇流条的方法期间的另一个详细立体图。
[0036][图9]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在电池的两个模块之间组装汇流条的方法期间的另一个详细立体图。
[0037][图10]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在电池的两个模块之间组装汇流条的方法期间的另一个详细立体图,内凹部分以透明模式示出。
[0038][图11]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在电池的两个模块之间组装汇流条的方法期间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连接装置(40),该连接装置被设计成在电传导汇流条(13)的第一部分(20)与所述汇流条(13)的第二部分(50)之间提供电连结,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装置包括:

外凸部分(30),该外凸部分被设计成刚性地附接到该汇流条(13)的第一部分(20);以及

内凹部分(60),该内凹部分被设计成刚性地附接到该汇流条(13)的第二部分(50),该外凸部分(30)和该内凹部分(60)被设计成在以下之后装配到彼此中:

该内凹部分(60)相对于该外凸部分(30)沿第一轴线(A1)进行第一平移移动;然后,

该内凹部分(60)相对于该外凸部分(30)绕垂直于该第一轴线(A1)的第二轴线(A2)进行第二旋转移动,尤其是旋转四分之一圈或基本上四分之一圈。2.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装置(40),其特征在于,该外凸部分(30)包括第一电传导元件(31),尤其是该第一电传导元件呈矩形或基本上矩形的板(32)的形式,并且在于,该内凹部分(60)包括第二电传导元件(61),该第二电传导元件被设计成通过该第一移动和该第二移动与该第一传导元件(31)逐渐接触,尤其是第二电传导元件(61)呈具有两个平行或基本上平行的翼(63,64)的轭(62)的形式,这两个翼被设计成通过该第一移动和该第二移动与该板(32)的两个相反面(33,34)逐渐接触。3.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装置(40),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移动和该第二移动之后,该板(32)的两个相反面(33,34)各自具有接触面积(S30),该接触面积等于这种汇流条(13)的第一部分(20)或第二部分(50)的右侧截面面积的至少四倍,并且在于,该轭(62)的两个翼(63,64)各自具有与该板(32)的两个相反面(33,34)之一接触的接触面积(S60),该接触面积(S60)等于这种汇流条(13)的第一部分(20)或第二部分(50)的右侧截面面积的至少四倍。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连接装置(40),其特征在于,该外凸部分(30)包括用于该内凹部分(60)的第一固定元件(36),尤其是槽,并且在于,该内凹部分(60)包括被设计成与该第一固定元件(36)协作的第二固定元件(66),尤其是销类型的第二固定元件(66),该销在该第一移动和该第二移动之后在该槽内受到阻塞。5.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装置(40),其特征在于,该外凸部分(30)包括用于将该内凹部分(60)的第二固定元件(66)插入的元件(37),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