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传导介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8196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传导介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能够在铝、铜等金属电极上形成绝缘膜的导电介质。所述热传导介质包括有机酸、醇类化合物、唑类化合物和去离子水;其中,所述有机酸选自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传导介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传导介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能够在铝、铜等金属电极上形成绝缘膜的导电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热管理涉及到工业及汽车行业等多个领域,而其使用的热传导介质多种多样。比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需要使用超纯水作为温控介质、或者使用电导率小于5uS/cm的乙二醇水溶液作为温控介质;然而,使用超纯水或者超纯的乙二醇水溶液,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电导率的要求,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会产生阴阳离子,进而导致电导率急剧增加从而丧失绝缘的作用。使用超纯水或者超纯乙二醇水溶液,其绝缘的机理主要依靠温控介质最初的绝缘性。在汽车工业中,采用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发动机的温控介质,具有很好防冻、防腐,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发动机冷却液的电导率一般在1000~4000uS/cm之间,直接应用可能导致其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造成燃烧危险,更严重的甚至直接发生爆炸事故。在逆变器等行业也存在此类危险的情况。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具有自阻性能的热传导介质,解决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因热传导介质具有导电性而短路,进而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技术难题。
[0003]CN101768428A公开了一种全有机型发动机冷却液,由乙二醇、脂肪羧酸、三元羧酸、安息香酸、三(2-乙基己酸)膦酸酯、唑类化合物、消泡剂及去离子水组成,该发动机冷却液能有效防止发动机冷却系统内所接触的所有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腐蚀,对各种金属均有突出的防腐蚀效果。但三(2-乙基乙酸)膦酸酯易导致磷酸盐沉淀,直接影响介质的导热性能,并且含磷冷却液污染环境。同时,上述发动机冷却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发生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0004]CN107245328A公开了一种环保的长效、耐腐蚀、导热效果优良的有机酸型发动机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有机酸型发动机冷却液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低碳醇40~60份,去离子水50份,纳米碳化硅2~5份,苯甲酸钠0.1~5份,有机酸0.1~2份,苯三唑0.1~5份,分散剂0.1~2份,消泡剂0.05~0.2份,颜料0.0005~0001份,pH调节剂—调节pH至7.5~9.0。但上述发动机冷却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发生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此外,上述发动机冷却液采用纳米碳化硅以提升传热能力,但是本领域人员公知纳米材料尤其是纳米碳化硅在溶液中易出现聚集、析出、沉积等问题,从而导致传热性能下降,不能长周期作为冷却液介质使用。
[0005]CN104559947A公开了一种环保防腐蚀有机酸型防冻液,其中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醇类物质35~70份、缓蚀剂0.1~0.5份、表面活性剂0.1~1份、稳定剂0.1~1份、pH缓蚀剂0.1~0.5份、染料0.001~0.001份、去离子水30~65份;该防冻液沸点高,冰点低,防腐蚀能优越,质量稳定,能够长期保存和使用,且不含胺类、硝酸盐、磷酸盐等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绿色环保,对环境友好。但上述发动机冷却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并且,上述发动机冷却液有效成分含量较低,不能达到有效地缓蚀性能,按照实施例3配置
溶液,并SH/T 0521-99标准开展水泵穴蚀试验,其结果为3级,不满足不小于8级的要求。
[0006]CN101688108A公开了具有改进的热稳定性的无毒的抗冻剂组合物;所述抗冻剂组合物包含50~99wt%的二醇基凝固点降低剂,其中所述二醇基凝固点降低剂选自亚烷基二醇、二醇单醚、甘油和它们的混合物;0.01~10wt%的至少一种以下物质:2-乙基己酸、异壬酸和3,5,5-三甲基己酸;和0.01~5wt%的至少一种以下物质:辛酸、壬酸、癸酸、十一烷酸、十二烷酸、新癸酸、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对-叔丁基苯甲酸和它们的混合物。但上述发动机冷却液含有至少一种硼酸盐、硅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钼酸盐、铬酸盐、磷酸盐,因此上述发动机冷却液本身因为含有亚硝酸盐、磷酸盐甚至铬酸盐等有毒物质,不符合环保要求,并且未见其实施例中有自阻性能,会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0007]综上所述,目前还未见关于具有自阻性能热传导介质(即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绝缘膜的介质)的报道,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具有自阻性能的热传导介质,解决动力电池等非接触温控系统因热传导介质短路发生爆炸和起火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热传导介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热传导介质;该热传导介质具有优异的自阻性能,即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在铝、铜等金属表面形成绝缘膜,旨在解决因为热传导介质导电性而造成偶发动力电池正负极短路问题。
[0010]具体而言,所述热传导介质包括有机酸、醇类化合物、唑类化合物和去离子水;
[0011]其中,所述有机酸选自1,4-环己烷二羧酸、2,4,6-三(氨基己酸基)-1,3,5-三嗪、异辛酸、苯甲酸、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酸占所述热传导介质总质量的0.16%~10%;
[0012]所述热传导介质为碱性。
[0013]本专利技术意外发现,由有机酸、醇类化合物、唑类化合物和去离子水组成的热传导介质具有自阻性能;然而,本专利技术发现,由上述各组分组成的热传导介质虽然具备一定程度的自阻性能,但仍然不能有效解决因为热传导介质导电性而造成偶发动力电池正负极短路的问题。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对上述各组分进行探究、发现,不同种类的有机酸、以及有机酸的用量对热传导介质的自阻性能影响较大;本专利技术意外发现,当有机酸为1,4-环己烷二羧酸、2,4,6-三(氨基己酸基)-1,3,5-三嗪、异辛酸、苯甲酸、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且有机酸占热传导介质总质量的0.16%~10%时,热传导介质具有较好的自阻性能;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发现,采用pH调节剂将热传导介质调节为碱性,其自阻性能最佳;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作为导体的上述热传导介质,具有在金属表面形成绝缘膜的能力,绝缘膜能够有效防止氢气和氧气的产生,杜绝了起火甚至爆炸事故的发生。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本专利技术发现,当所述热传导介质的pH值为7.5~11.0时,所述热传导介质的自阻性能最佳;进一步地,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为pH调节剂尤为理想。
[0015]为了进一步提高热传导介质的自阻性能,本专利技术针对醇类化合物和唑类化合物进行筛选,在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测试实验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确定了醇类化合物和唑类化合物的最佳选择,使之能够与特定的上述有机酸协同配伍,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够迅速在铝、铜等
金属表面形成绝缘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醇类化合物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唑类化合物选自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氮唑、促进剂M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甲基苯并三氮唑;
[0018]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传导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酸、醇类化合物、唑类化合物和去离子水;其中,所述有机酸选自1,4-环己烷二羧酸、2,4,6-三(氨基己酸基)-1,3,5-三嗪、异辛酸、苯甲酸、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酸占所述热传导介质总质量的0.16%~10%;所述热传导介质为碱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介质的pH值为7.5~11.0;优选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为pH调节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传导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化合物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所述唑类化合物选自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氮唑、促进剂M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甲基苯并三氮唑。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热传导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传导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传导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传导介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立波黄海鹏杨兵水琳雷凌黄红亚樊秀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