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酒精肝性损伤的乳酸菌生产用菌体配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1729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酒精肝性损伤的乳酸菌生产用菌体配料装置,包括底支板,所述底支板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滑杆和出料箱,所述撑滑杆和出料箱的顶侧固定安装有T形板,所述T形板的顶侧设置有配料结构,所述出料箱内设置有出料结构,所述配料结构包括有支撑柱、电机、转杆一、锥形齿轮组一、转盘、配料筒、通料盘和下料滑筒,所述支撑柱中心开设有圆孔,且其顶端与通料盘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一贯穿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人工负担,极大的提高了配料效率,且使单份菌体配料可以自动运输进行分配,传动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稳定,使用便捷,满足了人们在乳酸菌菌体配料过程中的使用需求。配料过程中的使用需求。配料过程中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酒精肝性损伤的乳酸菌生产用菌体配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乳酸菌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预防酒精肝性损伤的乳酸菌生产用菌体配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可有肝脏肿大和压痛,并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乳酸菌具有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能力,因此其时常会被应用到预防酒精性肝损伤。
[0003]虽然现有的乳酸菌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其在实际生产制备中存在问题,现有的乳酸菌菌体配料大多通过人工进行配料,整体效率较慢,且人工操作负担较大,且在人工配料结束后,需要将其制备好的菌体按份分配到不同的容器中,步骤较为繁琐,且影响配料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酒精肝性损伤的乳酸菌生产用菌体配料装置,包括底支板(1),所述底支板(1)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滑杆(2)和出料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滑杆(2)和出料箱(3)的顶侧固定安装有T形板(4),所述T形板(4)的顶侧设置有配料结构,所述出料箱(3)内设置有出料结构,所述配料结构包括有支撑柱(5)、电机(6)、转杆一(7)、锥形齿轮组一(8)、转盘(9)、配料筒(10)、通料盘(17)和下料滑筒(18),所述支撑柱(5)中心开设有圆孔,且其顶端与通料盘(17)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一(7)贯穿圆孔,且转杆一(7)的顶部与转盘(9)固定连接,所述转盘(9)位于通料盘(17)的顶侧,所述转杆一(7)中部与电机(6)的输出轴之间通过锥形齿轮组一(8)进行连接,且锥形齿轮组一(8)位于支撑柱(5)的外侧,所述配料筒(10)的底端与转盘(9)的顶端固定连接,且配料筒(10)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料盘(17)的底侧设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与下料滑筒(18)贯通连接,所述下料滑筒(18)呈空心弯曲状结构,其顶端与T形板(4)竖直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结构包括有皮带轮组一(11)、轴杆(12)、转杆二(14)、锥形齿轮组二(15)、接料斗(19)、挡板(20)和阻尼杆(21),所述皮带轮组一(11)一端与转杆一(7)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杆二(14)转动连接,且转杆二(14)的顶部与出料箱(3)内壁旋转连接,所述轴杆(12)的一端与转杆二(14)的底端通过锥形齿轮组二(15)进行连接,且轴杆(12)的另一端与出料箱(3)竖直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轴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柏良刘德玉岳莹雪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赫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