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61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包括底座,底座内壁的顶部活动插接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外筒,外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筒,内螺纹套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体,外筒内壁的左右两侧均活动插接有内筒,外筒外壁的顶部活动插接有筒盖,筒盖的顶部呈环形阵列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底座内壁的背面设置有刻度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针体与皮肤之间进行稳定支撑,可对针体插入的深度进行调节,还方便对该装置进行清洗,实用性较高。实用性较高。实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温针灸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了一种中医温针灸器。

技术介绍

[0002]温针灸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疗法,适用于既需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目前教材讲授和临床使用的温针灸的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留针期间,将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段穿置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段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
[0003]但是现有的中医温针灸器针体单体支撑不够稳定,工作人员在插入针体时,不便于对针体插入的深度进行调节,同时,燃烧的艾团在暴露空气中,艾团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灰烬,清理不便,且燃烧后的艾团温度过高,不便更换,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中医温针灸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具备方便调节针体插入的深度、针体支撑稳定、方便清洁和更换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中医温针灸器针体单体支撑不够稳定,不便于对针体插入的深度进行调节,清理不便,不便更换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中医温针灸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壁的顶部活动插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体,所述外筒内壁的左右两侧均活动插接有内筒,所述外筒外壁的顶部活动插接有筒盖,所述筒盖的顶部呈环形阵列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底座内壁的背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粘接有医用胶布。
[0006]本技术的中医温针灸器,其中连接杆远离底座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连接环的顶部与底座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把手使针体向下移动。
[0007]本技术的中医温针灸器,其中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固定杆的顶部相贴合,该结构设置,使得限位块可对针体的位置进行限位,第二把手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和卸下针体。
[0008]本技术的中医温针灸器,其中内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远离底座中心一侧的高度小于靠近底座中心一侧的高度,两个所述内筒靠近底座中心的一侧相互贴合,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使用拉环拿出和放入内筒。
[0009]本技术的中医温针灸器,其中垫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底部与针体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结构设置,使得橡胶垫增加了该装置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0010]本技术的中医温针灸器,其中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与连接杆相对应的位置处
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滑垫,该结构设置,使得防滑垫增加了滑槽与连接杆之间的摩擦力,可避免连接环自动向下滑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底座、连接环、连接杆、第一把手、外筒、固定杆、内螺纹套筒、螺纹杆、针体和刻度线,使得工作人员在插入针体时,可通过使用第一把手控制连接环和外筒向下移动,进而可带动针体向下移动,连接环向下移动时可使底座上的刻度线显出,工作人员便可根据刻度线掌握针体插入的深度,便于对针体插入的深度进行调节,在工作时底座和连接环相互配合,能够对针体与皮肤之间进行稳定支撑。
[0013]2、本技术通过在外筒上设置的内筒和拉环,使得内筒可在外筒内壁的顶部抽出,可将燃烧后温度较高的艾团直接通过内筒倒出,便于更换内筒,还方便工作人员对内筒内部的灰烬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的筒盖、通孔和过滤网,使得艾团燃烧后的灰烬被阻隔在内筒的内部,使灰烬不易飘散,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清洗,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的垫板、橡胶垫和医用胶布,使得橡胶垫增加了该装置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医用胶布能够对针体与皮肤之间进行粘合固定,使针体不易倾倒脱落。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底座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外筒安装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外筒安装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连接环;21、连接杆;22、第一把手;3、外筒;31、固定杆;4、内螺纹套筒;41、螺纹杆;5、针体;6、限位块;62、第二把手;7、内筒;71、拉环;8、筒盖;81、通孔;82、过滤网;9、刻度线;10、垫板;101、橡胶垫;11、医用胶布;12、滑槽;121、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2]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的中医温针灸器,包括底座1,底座1内壁的顶部活动插接有连接环2,连接环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连接环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外筒3,外筒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1,固定杆3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筒4,内螺纹套筒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1,螺纹杆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体5,外筒3内壁的左右两侧均活动插接有内筒7,外筒3外壁的顶部活动插接有筒盖8,筒盖8的顶部呈环形阵列开设有通孔81,通孔8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82,底座1内壁的背面设置有刻度线9,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10,垫板10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粘接有医用胶布11。
[0024]连接杆21远离底座1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22,连接环2的顶部与底座1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把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壁的顶部活动插接有连接环(2),所述连接环(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环(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外筒(3),所述外筒(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1),所述固定杆(3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筒(4),所述内螺纹套筒(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1),所述螺纹杆(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体(5),所述外筒(3)内壁的左右两侧均活动插接有内筒(7),所述外筒(3)外壁的顶部活动插接有筒盖(8),所述筒盖(8)的顶部呈环形阵列开设有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82),所述底座(1)内壁的背面设置有刻度线(9),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10),所述垫板(10)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粘接有医用胶布(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1)远离底座(1)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素钊冯梦李晓蕾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中医院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