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轮胎漏气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150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轮胎漏气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框、轮胎检测平台和轮胎提升翻转机构,轮胎检测平台包括透明检测池和载板,透明检测池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有底座,底座上方对应设置有轮胎提升翻转机构,底座上表面固定有环形阵列的限位柱,透明检测池的底面中部垂直固定有转动轴,透明检测池转动坐落在载板上方,载板的中部开设有与转动轴对应的转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透明检测池,将轮胎平放入透明检测池后,要保证透明检测池内的水足够轮胎全部沉浸在其中,才能够对轮胎全面的检测,当轮胎进入水中,其表面漏气的部位会冒出一连串的气泡,从而快速的确定漏气位置,节省大量时间,还能够避免工作人员产生视疲劳。还能够避免工作人员产生视疲劳。还能够避免工作人员产生视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轮胎漏气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轮胎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轮胎漏气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轮胎漏气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0003]轮胎漏气会导致胎压不足,汽车在行驶时轮胎的附着力减小,在不平路面行驶时会产生严重的抖动,当轮胎胎压不足时,边缘会比中心部分承受更多压力,轮胎会遭受不均匀的磨损,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0004]传统的轮胎漏气检测方式是人工使用喷壶向轮胎上喷水,观察轮胎表面是否冒泡,需要不断地人工移动或翻转轮胎,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并且这种检测方式不够直观即不够明显,需要近距离的仔细观察轮胎表面才能够检测出漏气部位,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较高的专注力,避免检测漏气过程中出线纰漏,从而容易产生眼疲劳,影响工作人员眼部健康,并且该方法效率低,工作人员只能对轮胎喷水的部分进行观察,当观察轮胎其它位置时需要不断进行喷水,如此反复,耗费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轮胎漏气检测装置,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传统的轮胎漏气检测方式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需要近距离的观察轮胎表面,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较高的专注力,影响工作人员眼部健康,并且耗时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车辆轮胎漏气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框、轮胎检测平台和轮胎提升翻转机构,所述轮胎检测平台包括透明检测池和载板,所述透明检测池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有底座,底座上方对应设置有轮胎提升翻转机构,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有环形阵列的限位柱,所述透明检测池的底面中部垂直固定有转动轴,所述透明检测池转动坐落在载板上方,所述载板的中部开设有与转动轴对应的转孔;所述轮胎提升翻转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扁平带、剪刀状的夹持爪和夹板,在支撑框顶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和辊架,正反转电机的转轴转动设置在辊架上,并与安装在辊架上的卷辊传动连接,所述扁平带卷绕在卷辊上,且扁平带下端套装有吊环;所述夹持爪包括两个铰接在一起的夹持臂,夹持臂上部的驱动端设置有链条,其下部的从动端转动设置有向内的夹板,所述链条的上端固定在吊环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检测池的底面与载板之间设置有钢珠,透明检测池与载板相互对应的一面均开设有用于钢珠滑动的环形沟槽,所述扁平带为尼龙材质。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位于与之对应的转孔内,所述载板的底面设置有垫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夹板上固定有转杆,所述夹持臂下部的从动端设置有轴承,轴承套
装在转杆外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夹板为弧形,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橡胶垫。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了透明检测池,将轮胎平放入透明检测池后,要保证透明检测池内的水足够轮胎全部沉浸在其中,才能够对轮胎全面的检测,当轮胎进入水中,其表面漏气的部位会冒出一连串的气泡,从而快速的确定漏气位置,节省大量时间,还能够避免工作人员产生视疲劳,而通过透明检测池能够扩大工作人员的视野,实现从池外观察池内轮胎漏气而产生的气泡,这样会显得更加直观,根据连串的气泡更容易找出漏气的位置,并且还能够同时检测并呈现出多个漏气的位置,减小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0012]本技术设置了对轮胎进行提升和翻转的机构,由于轮胎被平放到了透明检测池内,工作人员确实能够快速检测到轮胎漏气的部位,然而,此时轮胎朝向透明检测池池底的一面却不容易被工作人员观察到,而为了减小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需要一个辅助工作人员对轮胎翻转的机构,前提需将轮胎从透明检测池中捞出给其提供翻转的空间,即通过正反转电机的转轴配合辊架旋转能够使扁平带缠绕在辊架的卷辊上,而扁平带上的吊环会拉动链条向上移动,此时链条会拉动夹持爪上部的驱动端,而夹持爪下部的从动端会带动夹板做夹持动作,从而通过夹板对轮胎进行夹取固定,使轮胎同步扁平带逐渐向上移动,同时需要工作人员防止轮胎在上升期间打转,当上升空间足够轮胎旋转时,通过工作人员在夹持爪上对其原地翻转将上下面替换,然后再重新放入透明检测池即可,该机构简单实用,无需再通过人工对轮胎进行翻转或移动,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3]本技术为了使工作人员更加方便近距离的观察漏气部位,设置了可旋转的透明检测池,即通过在透明检测池和载板之间设置钢珠,实现了透明检测池在载板上自由旋转,同时将转动轴插入转孔内保证透明检测池的稳定,该可旋转的透明检测池无需工作人员再围绕其来回走动,当工作人员需要观察轮胎上某一个漏气部位时,直接转动透明检测池将其旋转到跟前即可。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主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夹板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轮胎翻转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底座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8]图中:1、支撑框;2、透明检测池;3、载板;301、转孔;4、钢珠;5、底座;6、转动轴;7、橡胶垫;8、限位柱;9、正反转电机;10、扁平带;11、夹持爪;110、夹持臂;12、夹板;13、辊架;14、吊环;15、链条;16、转杆;1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本技术一种车辆轮胎漏气检测装置的具体实施例。
[0021]实施例1,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支撑框1、轮胎检测平台和轮胎提升翻转机构,轮
胎检测平台包括透明检测池2和载板3,透明检测池2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有底座5,底座5上方对应设置有轮胎提升翻转机构,通过底座5是为了增高轮胎的位置,方便对其夹取,底座5上设置有橡胶垫7,通过橡胶垫7是为了适应轮毂的形状,增大受力面,使轮胎整体保持稳定,底座5上表面固定有环形阵列的限位柱8,通过将限位柱8插入轮毂的孔隙中能够保证轮胎的稳定,将轮胎平放入透明检测池2后,要保证透明检测池2内的水足够轮胎全部沉浸在其中,才能够对轮胎全面的检测,当轮胎进入水中,其表面漏气的部位会冒出一连串的气泡,从而快速的确定漏气位置,节省大量时间,还能够避免工作人员产生视疲劳,而通过透明检测池2能够扩大工作人员的视野,实现从池外观察池内轮胎漏气而产生的气泡,这样会显得更加直观,根据连串的气泡更容易找出漏气的位置,并且还能够同时检测并呈现出多个漏气的位置,减小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00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轮胎提升翻转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扁平带、剪刀状的夹持爪和夹板,在支撑框1顶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9和辊架13,正反转电机9的转轴转动设置在辊架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轮胎漏气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框、轮胎检测平台和轮胎提升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检测平台包括透明检测池和载板,所述透明检测池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有底座,底座上方对应设置有轮胎提升翻转机构,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有环形阵列的限位柱,所述透明检测池的底面中部垂直固定有转动轴,所述透明检测池转动坐落在载板上方,所述载板的中部开设有与转动轴对应的转孔;所述轮胎提升翻转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扁平带、剪刀状的夹持爪和夹板,在支撑框顶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和辊架,正反转电机的转轴转动设置在辊架上,并与安装在辊架上的卷辊传动连接,所述扁平带卷绕在卷辊上,且扁平带下端套装有吊环;所述夹持爪包括两个铰接在一起的夹持臂,夹持臂上部的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晓东李亚丽侯军兴张华阳刘志强李立封袁国兴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