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浮空器及浮空系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105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浮空器及浮空系留系统,加热器内设有加热空间,抽气管、所述加热空间和送气管依次连通形成气体循环通道,抽气风机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内。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基于气囊内气体的热能交换,利用外界加热设备对浮空器气囊内气体进行循环加热,使升温气体形成一个热载体,通过冷热气体在气囊内部的对流换热,使整个气囊气体及气囊表面所附着的冰雪升温,在升温气囊表面与冰雪之间形成一个相对长时间不再积雪的中间过渡层,延缓球体表面的积雪速度,增大融雪化冰的效果。增大融雪化冰的效果。增大融雪化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浮空器及浮空系留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浮空系留
,尤其涉及一种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浮空器及浮空系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系留气球等浮空器在冬季或在气候寒冷地区地面系留维护时,霜冻、积雪、覆冰等粘附物粘着在球体表面,构成了威胁浮空器安全运行的巨大隐患:一方面会增加球体重量,使停泊在地面系留装置上的浮空器与地面障碍物碰撞而损坏囊体;另一方面会破坏浮空器的气动外形,导致球体飞行阻力增加,飞行稳定性下降。
[0003]对于系留气球这类软式浮空器而言,目前已知采用的较为有效的地面除冰雪方法主要有五种:
[0004]1)机械法,借助固定球体上的刮雪板在球表面上前后移动,顺利清除气球表面上的积雪;
[0005]2)化学法,借助除冰车喷洒除冰溶液,溶解球体表面积雪;
[0006]3)热能法,利用除冰车喷射热氦气或热水清除球体表面冰雪;
[0007]4)气压法,借用暖风机的高速气流吹除球体冰雪;
[0008]5)拍击振动法,反复拍击振动球体,对积雪加以清除。
[0009]上述融雪除冰作业的方法或采用的除冰雪装置很大程度上由积雪和冰层的形成特性及其物理机械性质决定。降雪分为干雪和湿雪,干雪质地松软,可用高速气流、刮雪板或振动等方法清除;而湿雪则易形成结冰,同时干雪受气温回升、日照等影响也会形成结冰,通常质地较硬,用刮雪板、拍击振动、热力除冰等特殊方法进行清理难度都较大,对尾部和尾翼等非平面上的清除效率更低。
[0010]上述几类浮空器除冰雪方法,属于被动除冰雪的范畴,即在实施操作前,球体表面积雪积冰往往已经对球体的浮力和姿态性能形成了影响,对球体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浮空器及浮空系留系统。
[001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浮空器及浮空系留系统,包括:抽气管、抽气风机、加热器和送气管;
[0013]加热器内设有加热空间,抽气管、所述加热空间和送气管依次连通形成气体循环通道,抽气风机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内。
[0014]优选地,还包括送气转换接头,送气转换接头上并联多个送气管。
[0015]优选地,还包括抽气转换接头,抽气转换接头上并联多个抽气管。
[0016]优选地,抽气管和送气管均采用软管。
[0017]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加热器内设有加热空间,抽气管、
所述加热空间和送气管依次连通形成气体循环通道,抽气风机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内。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基于气囊内气体的热能交换,利用外界加热设备对浮空器气囊内气体进行循环加热,使升温气体形成一个热载体,通过冷热气体在气囊内部的对流换热,使整个气囊气体及气囊表面所附着的冰雪升温,在升温气囊表面与冰雪之间形成一个相对长时间不再积雪的中间过渡层,延缓球体表面的积雪速度,增大融雪化冰的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除冰雪浮空器,包括上述的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
[0019]优选地,还包括浮空气囊,浮空气囊上设有低温气体出口和高温气体进口,抽气管远离加热器一端与所述低温气体出口连通,送气管远离加热器一端与所述高温气体进口连通。
[0020]优选地,包括空气囊、氦气囊、空气加热装置和氦气加热装置;
[0021]空气囊上设有低温空气出口和高温空气进口,空气加热装置包括空气抽气管、空气抽气风机、空气加热器和空气送气管,空气加热器内设有空气加热空间,空气抽气管、所述空气加热空间和空气送气管依次连通形成空气循环通道,空气抽气风机设置在所述空气循环通道内,空气抽气管远离空气加热器一端与所述低温空气出口连通,空气送气管远离空气加热器一端与所述高温空气进口连通;
[0022]氦气囊上设有低温氦气出口和高温氦气进口,氦气加热装置包括氦气抽气管、氦气抽气风机、氦气加热器和氦气送气管,氦气加热器内设有氦气加热空间,氦气抽气管、所述氦气加热空间和氦气送气管依次连通形成氦气循环通道,氦气抽气风机设置在所述氦气循环通道内,氦气抽气管远离氦气加热器一端与所述低温氦气出口连通,氦气送气管远离氦气加热器一端与所述高温氦气进口连通。
[0023]优选地,氦气抽气风机安装在所述氦气加热空间和氦气抽气管之间,空气抽气风机安装在空气送气管与所述高温空气进口之间。
[0024]优选地,氦气囊和空气囊共同形成椭圆状浮空气囊,空气囊位于氦气囊底部,所述低温空气出口和所述高温空气进口位于空气囊底部,所述低温氦气出口和所述高温氦气出口位于氦气囊长度方向一端。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浮空系留系统,包括系留塔和根据上述的除冰雪浮空器,浮空气囊通过系留绳与系留塔连接,加热器安装在系留塔上。
[0026]优选地,还包括水平横梁,系留塔位于水平横梁一端,浮空气囊位于水平横梁上方,氦气加热器位于浮空气囊一侧且安装在系留塔上,空气加热器位于浮空气囊下方且安装在水平横梁上。
[0027]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除冰雪浮空器及浮空系留系统,其技术效果与上述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近似,因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浮空系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氦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空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至3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浮空系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氦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空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浮空器及浮空系留系统,包括:抽气管、抽气风机、加热器和送气管;
[0033]加热器内设有加热空间,抽气管、所述加热空间和送气管依次连通形成气体循环通道,抽气风机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内。
[0034]为了说明本实施例的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除冰雪浮空器,包括上述的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
[0035]具体地,还包括浮空气囊,浮空气囊上设有低温气体出口和高温气体进口,抽气管远离加热器一端与所述低温气体出口连通,送气管远离加热器一端与所述高温气体进口连通。
[0036]本实施例的防冰雪浮空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抽气风机工作,通过抽气管将浮空气囊内的气体抽至加热器的加热空间内,通过加热器对加热空间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后,通过送气管送回至浮空气囊内,通过浮空气囊内的气体冷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气囊内的低温气体,进而提高气囊顶部积雪壁面温度,从而融冰化雪。
[0037]在加热器的具体设计方式中,可通过燃油燃烧产生热量,对加热空间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加热时,将一定流量和压力燃油喷入加热器的燃烧室燃烧,再通过抽气风机将低温气体抽至加热空间内,高温燃气可通过板换对低温气体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管、抽气风机、加热器和送气管;加热器内设有加热空间,抽气管、所述加热空间和送气管依次连通形成气体循环通道,抽气风机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气转换接头,送气转换接头上并联多个送气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气转换接头,抽气转换接头上并联多个抽气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抽气管和送气管均采用软管。5.一种除冰雪浮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

4所述的浮空器内囊气体加热装置。优选地,还包括浮空气囊,浮空气囊上设有低温气体出口和高温气体进口,抽气管远离加热器一端与所述低温气体出口连通,送气管远离加热器一端与所述高温气体进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冰雪浮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囊(2)、氦气囊(1)、空气加热装置和氦气加热装置;空气囊(2)上设有低温空气出口和高温空气进口,空气加热装置包括空气抽气管(31)、空气抽气风机(32)、空气加热器(33)和空气送气管(34),空气加热器(33)内设有空气加热空间,空气抽气管(31)、所述空气加热空间和空气送气管(34)依次连通形成空气循环通道,空气抽气风机(32)设置在所述空气循环通道内,空气抽气管(31)远离空气加热器(33)一端与所述低温空气出口连通,空气送气管(34)远离空气加热器(33)一端与所述高温空气进口连通;氦气囊(1)上设有低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玲彭桂林韦春海王健李小建李翔万小刚刘鑫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