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04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条纵向导水部和若干条横向导水部,所述横向导水部与所述纵向导水部均为平直的条形结构,且所述纵向导水部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导水槽,所述横向导水部设置在所述纵向导水部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纵向导水部的边沿垂直插接配合,从而在相邻的纵向导水部之间形成矩形的防护格。有益效果在于:减少了水流在边坡表面的流动范围,从根本上减少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横向导水部与纵向导水部均独立与生态护坡表面接触固定,稳定性好,耐冲刷性能强;横向导水部与纵向导水部均采用插接的方式安装在生态护坡表面,安装操作方便快捷,安装效率高,降低了人力成本。降低了人力成本。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护坡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利工程施工后,为了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少雨水侵蚀,常用生态护坡的方式进行保护。在生态护坡系统中植物种植的初期,由于植物根系与边坡土质的结合较为松散,在受到雨水冲刷后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常规的处理方法为,在边坡上开设导水槽,在雨水较大时,通过导水槽将雨水导出,但是由于导水槽多为直接开设在边坡上,耐冲刷性能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进行水土流失防护;同时开设导水槽降低了边坡表面的一致性,在植被稳定后,导水槽位置的水土流失风险大大增加;开设导水槽的人力成本较高。基于此,申请人提出一种使用方便的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安装固定方便快捷,较直接开设导水槽,防护效果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条纵向导水部和若干条横向导水部,所述横向导水部与所述纵向导水部均为平直的条形结构,且所述纵向导水部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导水槽,所述横向导水部设置在所述纵向导水部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纵向导水部的边沿垂直插接配合,从而在相邻的纵向导水部之间形成矩形的防护格;
[0006]所述纵向导水部的底部设置有定位部,该定位部自所述纵向导水部的底部向下延伸;所述横向导水部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固定部,所述插接固定部自所述横向导水部的底部向下延伸。
[0007]作为优选,所述纵向导水部包括底板和对称设置在该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上成型有匹配所述横向导水部的卡接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卡接部为成型在所述侧板上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侧板上对应所述插槽成型有导水孔,所述插槽与该导水孔相连通。
[0009]作为优选,所述导水孔底部成型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插槽通向,且所述横向导水部插入所述插槽并贯穿所述导水孔后,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0010]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导水部包括直条形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插槽设置的水平限位部,所述水平限位部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插槽卡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上边沿设置有加强边,所述加强边与所述挡板相互垂直,所
述加强边宽度大于所述挡板的厚度,且大于所述插槽的宽度。
[0012]作为优选,所述插接固定部为均部在所述挡板底部的三角形结构,且该插接固定部的一个尖竖直向下。
[0013]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部为三角形片状结构且尖部朝下。
[0014]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横向导水部与纵向导水部配合后组成防护支撑格,在对应的防护支撑格内落下的雨水,流至横向导水部后,可导入纵向导水部中流出,从而减少了水流在边坡表面的流动范围,从根本上减少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0015]2、横向导水部与纵向导水部均独立与生态护坡表面接触固定,稳定性好,耐冲刷性能强;
[0016]3、横向导水部与纵向导水部均采用插接的方式安装在生态护坡表面,安装操作方便快捷,安装效率高,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横向导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纵向导水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纵向导水部;11、侧板;12、此版;13、定位部;14、插槽;15、定位槽;16、导水孔;2、横向导水部;21、加强边;22、挡板;23、水平限位部;24、插接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6]参见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条纵向导水部1和若干条横向导水部2,所述横向导水部2与所述纵向导水部1均为平直的条形结构,且所述纵向导水部1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导水槽,所述横向导水部2设置在所述纵向导水部1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纵向导水部1的边沿垂直插接配合,从而在相邻的纵向导水部1之间形成矩形的防护格;所述纵向导水部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部13,该定位部13自所述纵向导水部1的底部向下延伸;所述横向导水部2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固定部24,所述插接固定部24自所述横向导水部2的底部向下延伸。使用时,先将纵向导水部1沿边坡的坡度方向相互平行布置,作为排水通道,而后在相邻的纵向导水部1之间安装横向导水部
2,从而组成保护制备的防护格,防护格内的雨水可在横向导水部2的遮挡下导入纵向导水部1内排出,从而减少边坡所受的冲刷,避免水土流失。
[002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纵向导水部1包括底板和对称设置在该底板两侧的侧板11,所述侧板11上成型有匹配所述横向导水部2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为成型在所述侧板11上的插槽14,所述插槽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侧板1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侧板11上对应所述插槽14成型有导水孔16,所述插槽14与该导水孔16相连通;导水孔16设置在对应插槽14的斜上方,在横向导水部2承接雨水后,可经导水孔16进入纵向导水部1内;所述导水孔16底部成型有定位槽15,所述定位槽15与所述插槽14通向,且所述横向导水部2插入所述插槽14并贯穿所述导水孔16后,插入所述定位槽15内;为了提高导水的效率,减少横向导水部2与导水孔16之间的遮挡,因此将插槽14与导水孔16设置为连通状态,即横向导水部2也插入导水孔16内,以便于直接将雨水导入纵向导水部1内,配合定位槽15对横向导水部2底部的定位,可提高横向导水部2的稳定性;
[0028]所述横向导水部2包括直条形的挡板22,挡板22厚度大于插槽14的宽度,所述挡板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插槽14设置的水平限位部23,所述水平限位部23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插槽14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纵向导水部(1)和若干条横向导水部(2),所述横向导水部(2)与所述纵向导水部(1)均为平直的条形结构,且所述纵向导水部(1)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导水槽,所述横向导水部(2)设置在所述纵向导水部(1)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纵向导水部(1)的边沿垂直插接配合,从而在相邻的纵向导水部(1)之间形成矩形的防护格;所述纵向导水部(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部(13),该定位部(13)自所述纵向导水部(1)的底部向下延伸;所述横向导水部(2)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固定部(24),所述插接固定部(24)自所述横向导水部(2)的底部向下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水部(1)包括底板和对称设置在该底板两侧的侧板(11),所述侧板(11)上成型有匹配所述横向导水部(2)的卡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为成型在所述侧板(11)上的插槽(14),所述插槽(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侧板(1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侧板(11)上对应所述插槽(14)成型有导水孔(16),所述插槽(14)与该导水孔(16)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娟孟庆峰刘文涛张威薛亮夏韬刘皓明王照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淮阴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