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074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及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在垂直方向上与探测器之间耦合时出现的光电转换效率偏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在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的
,尤其涉及一种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第5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应用市场快速发展,全球数据流量增长达到复合年均增长率在25%以上。快速增长的数据流量对光模块的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阵列波导光栅复用器和解复用器芯片即AWG形MUX和DEMUX芯片作为高速光模块中重要的无源芯片,如何提高光无源芯片和光有源芯片(如激光器、探测器)之间的耦合效率直接关系到光模块的性能参数。
[0003]研究人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4459880A,公开日2015.03.25”公开的一种端面透镜化的平面光波导包括:一平面光波导阵列,包含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平面光波导,且该多个平面光波导具有透镜化了的球状镜端面,该球状镜端面具有准直和聚焦功能;以及一耦合器,用于支撑和固定该平面光波导阵列。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7247314B,授权公告日2018.12.14”公开的一种与光波导集成的二氧化硅微透镜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S1,确定微透镜的尺寸;S2,制作微透镜掩模版;S3,制作PLC型光分路器或阵列波导光栅;S4,ICP深刻蚀做出一个凹槽;S5,生长掺锗的SiO2透镜层;S6,微透镜;S7,刻蚀的透镜进行镀膜。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6353854A,公开日2017.01.25”公开的一种带准直功能的离子交换光波导,包括光波导以及设置在该光波导的输入端或输出端的具有自聚焦功能的自聚焦透镜。上述三个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中涉及的微透镜都设置在光波导的端面位置,解决的是光在水平传播方向的耦合问题,其中,前两个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包含的微透镜重点解决激光器和光波导之间的耦合问题,而对于如何解决像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这种光波导器件在垂直方向上与探测器间的耦合效率问题,现有的技术中并未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0004]如图1所示,现有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在光模块中进行工作时,在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输出波导端加工一个45
°
的全反射角,芯区层2中水平传输的光信号经过45
°
角全反射后垂直向上传输,经过包层3出射后被芯片上部的探测器7接收,实现光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此时,探测器7能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强度直接影响光模块的性能好坏。由于高速探测器的光接受面积较小,并且包层3和探测器7之间是空气层,光信号在进入空气后会发生衍射从而使光束展宽,因此该方案存在着光电转换效率偏低的问题。目前,针对该方案提高耦合效率的方法主要有:1.减小输出波导的宽度,使进入空气层前的初始光束的尺寸变小,从而提高探测器7接收到的光信号能量;2.减小包层3和探测器7之间距离,从而减小光束由于在空气层衍射而发生展宽的程度,从而提高探测器7接收到的光信号能量。但方法1减小了输出波导的宽度,会导致芯片输出光谱带宽变小,使芯片性能恶化;方法2要求减小芯片和探测器7之间的距离,但在实际模块封装操作中会增加了芯片与探测器接触或碰撞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在垂直方向上与探测器之间耦合时出现的光电转换效率偏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在45
°
全反射光路的包层表面利用半导体工艺加工一个微透镜,该微透镜可以实现光束在垂直方向上的聚焦、减小光束尺寸,使大部分光束能量能被探测器光接收面接收到,提高光耦合效率。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包括样片层、芯区层和包层,包层位于样片层上,芯区层位于样片层和包层之间,包层的上部刻蚀有与芯区层内通过的光束相对应的微透镜。
[0007]进一步的,包层上设置有增透膜。
[0008]进一步的,样片层为二氧化硅层,芯区层为掺杂有锗的二氧化硅层,包层为掺杂有硼和磷的二氧化硅层。
[0009]进一步的,芯片的输出波导处设置有全反射角,全反射角的度数为45
°
,芯区层内的光束经输出波导处的端面反射后在竖直方向上与微透镜的中心位置相对应。一种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二氧化硅制备的样片层上生长锗掺杂的二氧化硅层,得到芯区层,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将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波导图形转移到芯区层上;S2、在步骤S1中得到的芯区层的表面上生长硼和磷掺杂的二氧化硅层,得到包层;S3、在步骤S2中得到的包层表面涂覆光刻胶,得到光刻胶层;S4、通过光刻显影工艺,将微透镜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步骤S3中得到的光刻胶层上;S5、步骤S4中得到的光刻胶层经过高温回流工艺发生形变,变化为半球状结构;S6、使用步骤S5中得到的半球状结构的光刻胶层作为掩膜进行ICP刻蚀,在包层表面刻蚀处微透镜图形,得到包层集成微透镜;S7、在芯片的输出波导处进行45
°
全反射角的磨抛;S8、在包层的表面镀增透膜。
[0010]进一步的,步骤S1和步骤S2中的生长均使用PECVD设备进行。
[0011]进一步的,步骤S3中的光刻胶层的厚度大于20μm。
[0012]进一步的,微透镜的曲率半径通过步骤S3中光刻胶层和包层的刻蚀选择比进行调整,微透镜的曲率半径与探测器和芯片的耦合距离相对应。
[0013]进一步的,步骤S5中光刻胶层的回流温度为120℃,回流恒温时间为45min。
[0014]进一步的,步骤S7中对输出波导处进行45
°
全反射角的磨抛,磨抛后的输出波导端面在竖直方向上对准微透镜的中心位置,步骤S8中的增透膜的反射率小于1%。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的芯片的包层表面加工了微透镜,当光束在芯区层内沿水平方向传播至输出波导处时,经输出波导处的45
°
全反射角反射,光束沿竖直方向经过包层,经包层上与芯区层相对应的微透镜进行聚焦,光束的尺寸减小,使光束大部分光束能量能被探测器的光接收面接收到,提高光耦合效率,且微透镜的存在使得芯片和探测器之间的距离无需
缩小,增大芯片和探测器之间的耦合距离,降低耦合封装的难度,提高效率。
[0016]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利用半球状光刻胶层作为掩膜进行ICP刻蚀过程中,可以对光刻胶层和包层的二氧化硅层之间的刻蚀选择比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微透镜焦距进行调节,使微透镜最佳聚焦耦合的距离满足实际封装需求。且对输出波导进行45
°
全反射角磨抛,磨抛过程需要精确控制磨抛距离,使磨抛后的芯区波导端面在竖直方向上对准微透镜的中心位置。这样,能够进一步实现光束在垂直方向上的聚焦、减小光束尺寸,使大部分光束能量能被探测器的光接收面接收到,提高光耦合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样片层(1)、芯区层(2)和包层(3),所述包层(3)位于样片层(1)上,所述芯区层(2)位于样片层(1)和包层(3)之间,所述包层(3)的上部刻蚀有与芯区层(2)内通过的光束相对应的微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层(3)上设置有增透膜(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样片层(1)为二氧化硅层,所述芯区层(2)为掺杂有锗的二氧化硅层,所述包层(3)为掺杂有硼和磷的二氧化硅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的输出波导处设置有全反射角,所述全反射角的度数为45
°
,所述芯区层(2)内的光束经输出波导处的端面反射后在竖直方向上与微透镜的中心位置相对应。5.一种包层集成微透镜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二氧化硅制备的样片层(1)上生长锗掺杂的二氧化硅层,得到芯区层(2),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将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波导图形转移到芯区层(2)上;S2、在步骤S1中得到的芯区层(2)的表面上生长硼和磷掺杂的二氧化硅层,得到包层(3);S3、在步骤S2中得到的包层(3)表面涂覆光刻胶,得到光刻胶层(4);S4、通过光刻显影工艺,将微透镜掩膜版(5)上的图形转移到步骤S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健苏晓华杨建周栗宝贵常夏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