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超低空间巷道用超前支护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042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超低空间巷道用超前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伸缩立柱、底座、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两伸缩立柱位于所述顶梁和底座之间,所述伸缩立柱的顶部与所述顶梁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立柱的底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位于两伸缩立柱之间;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的两端分别与两伸缩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的中部与所述底座上的顶部连接;所述底座的中部设有滑道,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的中部设置有滑轴;所述滑道与所述滑轴上下滑动配合。通过利用三伸缩立柱与双头伸缩立柱之间的连接,不仅利用了三伸缩立柱的长伸缩量,方便了整个支护支架高度的调节,还保证了立柱不同的支撑倾角,利用大青椒模式进一步降低了支架的整体高度,满足了极限低高度条件下的使用情况。同时还提高了立柱的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立柱的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立柱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超低空间巷道用超前支护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开采
,具体来说是一种井下超低空间巷道用超前支护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井下工作面上下顺槽工作环境恶劣,随着采煤工作面深度的逐步加大,工作面内部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顺槽巷道,因煤层压力增大,存在较为严重的巷道变形的情况,需要不断的拆装支护装置,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底板不断拱起,接近采煤面最前端的巷道空间更加狭小,更多依靠单体支柱或木桩进行防护支撑,保证巷道工作需要的高度。不仅拆装不方便,数量较多,占用大量空间,摆放不规则,人员通过性极差,而且在拆除时因顶板受损,容易发生坍塌冒顶现象,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危造成影响。
[0003]申请号为201910357044.2公开了一种矿用两柱导杆式防冲巷道超前液压支架,该液压支架可以实现对巷道顶板的有效支撑,为回采工作面两端巷道超前支护,提供有效保障,两液压立柱对底板和顶板起到有效的缓冲支撑作用,可以作为冲击地压矿井的巷道永久支护作用。然而因结构及尺寸的限制,在前端狭小空间及后端宽高空间的使用上仍有达不到要求,存在“不够高也不够低”的现象,尤其是采煤面附近几十米恶劣空间内很少支护支架使用,避免因空间急剧缩小,造成支架无法拆除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在前端狭小空间及后端宽宽阔空间上,避免因结构尺寸的限制,存在不够高也不够低的现象。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6]一种井下超低空间巷道用超前支护支架,包括顶梁(1)、伸缩立柱(2)、底座(3)、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
[0007]两伸缩立柱(2)位于所述顶梁(1)和底座(3)之间,所述伸缩立柱(2)的顶部与所述顶梁(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立柱(2)的底部与所述底座(3)转动连接;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位于两伸缩立柱(2)之间;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的两端分别与两伸缩立柱(2)的底部连接;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的中部与所述底座(3)上的顶部连接;所述底座(3)的中部设有滑道(31),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的中部设置有滑轴(42);所述滑道(31)与所述滑轴(42)上下滑动配合。
[0008]通过利用三伸缩立柱与双头伸缩立柱之间的连接,不仅利用了三伸缩立柱的长伸缩量,方便了整个支护支架高度的调节,还保证了立柱不同的支撑倾角,利用大青椒模式进一步降低了支架的整体高度,满足了极限低高度条件下的使用情况。同时还提高了立柱的稳定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立柱(2)为三伸缩立柱,所述伸缩立柱(2)包括一级缸体(21)、二级缸体(22)、三级缸体(23)以及活柱(24);所述二级缸体(22)位于一
级缸体(21)内;所述三级缸体(23)位于所述二级缸体(22)内;所述活柱(24)位于所述三级缸体(23)内。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缸体(2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11)、进液端(212);所述第一控制阀(211)的底部与所述一级缸体(21)的底部连通;所述进液端(212)与所述一级缸体(21)的顶部连通。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级缸体(22)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一级缸体(21)和二级缸体(22)的第二控制阀(221);所述三级缸体(23)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二级缸体(22)、三级缸体(23)的第三控制阀(231)。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级缸体(22)一侧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一级缸体(21)和所述二级缸体(22)的第一通道(223),所述三级缸体(23)的一侧上设有连通所述二级缸体(22)和所述三级缸体(23)的第二通道(233)。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缸体(21)上还设置有连接块(213);所述连接块(213)上设置有与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输出端固定的通孔。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柱(24)为圆柱体结构。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立柱(2)完全收起时,所述顶梁(1)搭载在所述底座(3)的顶部。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1)通过利用三伸缩立柱与双头伸缩立柱之间的连接,不仅利用了三伸缩立柱的长伸缩量,方便了整个支护支架高度的调节,还保证了立柱不同的支撑倾角,利用大倾角模式进一步降低了支架的整体高度,满足了极限低高度条件下的使用情况。同时还提高了立柱的稳定性。
[0018](2)双头伸缩立柱固定千斤顶中部设置滑轴与底座中间的滑道之间的滑动连接,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可随着三伸缩立柱不同的倾角上下移动,避免后期各部件可能出现的结构变形损坏。
[0019](3)当支架处于最低位置时,顶梁的底部会搭在底座的顶上,这样可以减少对立柱的压力。
[0020](4)相对于之前的支架,增大了底座面积,降低了对巷道底板的比压,减小了支架在煤层软底板巷道支护时支架底座钻入底板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超前支护支架结构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超前支柱支架下降后的结构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伸缩立柱的剖面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顶梁;2、伸缩立柱;21、一级缸体;211、第一控制阀;212、进液端;213、连接块;214、第一挡套;22、二级缸体;221、第二控制阀;222、第二挡套;223、第一通道;23、三级缸体;231、第三控制阀;232、第三挡套;233、第二通道;24、活柱;3、底座;31滑道;4、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1、滑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超低空间巷道用超前支护支架,包括顶梁1、伸缩立柱2、底座3、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
[0029]顶梁1为长方体结构,顶梁1的顶部是与巷道顶部接触的工作面,顶梁1的顶部的两端拐角处呈一定的弧度,这样可以降低在巷道内时,顶梁1顶部的磨损率,以及后续拆卸时,方便人员拿取。
[0030]伸缩立柱2为三伸缩立柱,伸缩立柱2位于顶梁1和底座2之间,伸缩立柱2包括一级缸体21、二级缸体22、三级缸体23、活柱24,一级缸体21、二级缸体22、三级缸体23为一端开口的圆柱筒,活柱24为圆柱体,活柱24的顶部呈半圆形,并与顶梁1转动连接,一级缸体21的底部也呈半圆形,并与底座3转动连接。一级缸体21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超低空间巷道用超前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1)、伸缩立柱(2)、底座(3)、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两伸缩立柱(2)位于所述顶梁(1)和底座(3)之间,所述伸缩立柱(2)的顶部与所述顶梁(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立柱(2)的底部与所述底座(3)转动连接;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位于两伸缩立柱(2)之间;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的两端分别与两伸缩立柱(2)的底部连接;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的中部与所述底座(3)上的顶部连接;所述底座(3)的中部设有滑道(31),所述双头伸缩固定千斤顶(4)的中部设置有滑轴(42);所述滑道(31)与所述滑轴(42)上下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超低空间巷道用超前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立柱(2)为三伸缩立柱,所述伸缩立柱(2)包括一级缸体(21)、二级缸体(22)、三级缸体(23)以及活柱(24);所述二级缸体(22)位于一级缸体(21)内;所述三级缸体(23)位于所述二级缸体(22)内;所述活柱(24)位于所述三级缸体(2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超低空间巷道用超前支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缸体(2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11)、进液端(212);所述第一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黄华乐汤文革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舜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