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028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美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包括第一电源单元,根据电能电压形成第一预定电压输出;控制单元,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用以于接收到所述第一预定电压的状态下形成第一PWM波信号、第二PWM波信号、第二电源单元使能控制信号、第三电源单元使能控制信号、射频电路的使能控制信号、第一波形产生信号;第二电源单元,第三电源单元,射频电路,微电流刺激电路,用以接收第一PWM波信号和所述第二PWM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PWM波信号和所述第二PWM波信号形成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和所述第四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第五电极、第六电极、第七电极、第八电极。第八电极。第八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美容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的电磁波,射频加热是靠快速交变的电场,引起被加热目标内部极性分子的快速转动,摩擦制造产生热效应。医疗行业标准(YY 0505—2012)定义的射频范围是9kHz

3000GHz,频率波长不同引起穿透深度有差别。利用射频直接穿透皮肤时,因为射频的电场方向频繁改变,皮肤组织中的离子高速往返运动,相互间摩擦产生热。此外,皮肤中的分子、氨基酸等非导电成分,在外电场作用下会形成极性分子,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下反复极化并跟周边分子碰撞等也会产生热能。该热能使得皮肤胶原组织加热和脂肪细胞加热,进而皮肤底层的温度瞬间升高,刺激真皮层即刻性胶原蛋白收紧及刺激胶原蛋白再生。但是现有的射频美容装置仅能刺激胶原蛋白的再生,无法刺激皮肤的肌肉组织,修复皮肤弹性纤维及胶质层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具体地,
[0004]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第一电源单元,连接一电能电压,用于根据所述电能电压形成第一预定电压输出;
[0006]控制单元,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用以于接收到所述第一预定电压的状态下形成第一PWM波信号、第二PWM波信号、第二电源单元使能控制信号、第三电源单元使能控制信号、射频电路的使能控制信号、第一波形产生信号;
[0007]第二电源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使能控制信号,于所述第二电源使能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形成第二预定电压输出;
[0008]第三电源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源使能控制信号,于所述第三电源使能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形成第三预定电压输出;
[0009]射频电路,用以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预定电压,于所述第二预定电压的作用下,根据第一波形产生信号形成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
[0010]微电流刺激电路,用以接收第一PWM波信号和所述第二PWM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PWM波信号和所述第二PWM波信号形成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所述第三驱动信号和所述第四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第五电极、第六电极、第七电极、第八电极。
[0011]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其中:
[0012]所述第一电源单元包括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能电压,所述第一芯片第四引脚通过第一分压电阻形成所述第一预定电压输出。
[0013]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其中:
[0014]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二芯片,所述第二芯片的RG0引脚和RG3引脚用于输出第一PWM波信号、第二PWM波信号,所述第二芯片的RC4引脚和RA1引脚、RA3引脚、RF4引脚、RF2引脚、RC6引脚、RC7引脚用于输出电极控制信号,所述第二芯片的RA4引脚用于输出所述射频电路的使能控制信号,所述第二芯片的RA5引脚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使能控制信号,所述第二芯片的RA0引脚用于输出所述第三电源单元使能控制信号,所述第二芯片的RC2引脚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波形产生信号。
[0015]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其中:所述射频电路包括,
[0016]射频第一电路芯片,所述射频第一电路芯片使能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射频第一电路芯片的B1引脚接收第一波形产生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波形产生信号形成第一高频方波信号和第二高频方波信号;
[0017]射频第二电路芯片,接收所述第一高频方波信号和第二高频方波信号,调节所述第一高频方波信号和所述第二高频方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高频方波信号形成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根据所述第二高频方波信号形成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0018]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其中:所述微电流刺激电路包括,
[0019]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三极管Q12、三极管Q13,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基极连接所述第一PWM波信号和第二PWM波信号,第一PWM波信号工作于高电平状态下,三极管Q9、三极管Q11、三极管Q12导通形成第三驱动信号,第二PWM波信号工作于高电平状态下,三极管Q8、三极管Q10、三极管Q13导通形成第四驱动信号。。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0021]通过8个电极头作用于人体的皮肤,控制单元分别控制第一电极DJ1的控制端、第二电极DJ2的控制端、第三电极DJ3的控制端、第四电极DJ4的控制端、第五电极DJ5的控制端、第六电极DJ6的控制端、第七电极DJ7的控制端、第八电极DJ8的控制端的工作状态,以使得八个电极对皮肤做加热和产生电流刺激感。加热的目的是在于刺激胶原蛋白的再生,电流刺激肌肉以修复皮肤弹性纤维及胶质层组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
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其中:包括,
[0030]如图1所示,第一电源单元1,连接一电能电压,用于根据所述电能电压形成第一预定电压输出;所述第一电源单元1包括第一芯片U1,所述第一芯片U1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能电压VBat,所述第一芯片第四引脚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3形成所述第一预定电压输出。所述第一预定电压为5V。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3的阻值为309KΩ。所述第一芯片U1为MCP1640芯片。
[0031]如图2所述,控制单元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单元1,用以于接收到所述第一预定电压的状态下形成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单元,连接一电能电压,用于根据所述电能电压形成第一预定电压输出;控制单元,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用以于接收到所述第一预定电压的状态下形成第一PWM波信号、第二PWM波信号、第二电源单元使能控制信号、第三电源单元使能控制信号、射频电路的使能控制信号、第一波形产生信号输出;第二电源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使能控制信号,于所述第二电源使能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形成第二预定电压输出;第三电源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源使能控制信号,于所述第三电源使能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形成第三预定电压输出;射频电路,用以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预定电压,于所述第二预定电压的作用下,根据第一波形产生信号形成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驱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微电流刺激电路,用以接收第一PWM波信号和所述第二PWM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PWM波信号和所述第二PWM波信号形成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所述第三驱动信号和所述第四驱动信号驱动第五电极、第六电极、第七电极、第八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单元包括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能电压,所述第一芯片第四引脚通过第一分压电阻形成所述第一预定电压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的射频加热及微电流刺激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二芯片,所述第二芯片的RG0引脚和RG3引脚用于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风祥杨特生何敏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泓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