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管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96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包括主电池、备用电池、基准电压模块、电压管理模块。主电池输出第一电压,备用电池输出第二电压,基准电压模块输出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接收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输出工作电压于负载。电压管理模块包括分压单元,分压单元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三电压。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无效电压时,工作电压呈现高阻态。当第一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二电压为无效电压时,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当第二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一电压为无效电压时,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时,如第三电压大于基准电压,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如第三电压小于基准电压,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二电压。二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管理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管理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可进行主电池和备用电池的切换。但是主电池必须要有在位检测信号,主板一般是对电池仓的盖子做检测。当电池仓的盖子在位时,该电路则用主电池供电。当电池仓的盖子取下后,电池仓的盖子传输不在位检测信号给主板。此时主电池还在电池仓内,软件控制电路切换到备用电池供电。用户先取下主电池更换新电池,用户再合上电池仓的盖子。电池仓的盖子传输在位检测信号给主板,软件控制电路切换回主电池供电。
[0003]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需要给主板提供额外的检测信号,而且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需要通过软件算法控制主电池和备用电池切换供电,存在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4]故需要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用于管理负载的供电电源,其包括:
[0007]主电池,用于输出第一电压;
[0008]备用电池,用于输出第二电压;
[0009]基准电压模块,用于输出基准电压;
[0010]电压管理模块,其包括分压单元,所述第一电压通过所述分压单元转换为第三电压,所述电压管理模块包括电压管理模块所述TPS2121芯片;
[0011]所述TPS2121芯片包括IN1引脚、IN2引脚、CP2引脚、PR1引脚、OUT引脚;所述IN1引脚连接主电池,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IN2引脚连接所述备用电池,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所述CP2引脚连接基准电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准电压,所述PR1引脚连接于所述分压单元的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压,所述分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OUT引脚用于输出工作电压;
[0012]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按键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是否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是否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0013]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电压路径管理模块,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充电电源,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电池,用于对所述主电池在充电时进行保护;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
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管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用于稳定所述工作电压和对所述工作电压与所述充电电源输出电压的路径进行管理;
[0014]所述基准电压模块输出基准电压信号,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充电电源,所述充电电源输出充电电压信号,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按键信号输出模块,所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输出按键信号,所述按键信号低电平有效;
[0015]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电压;
[0016]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使能端,所述使能端输出使能信号,所述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
[0017]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0018]或者基于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使能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电压;
[0019]所述TPS2121芯片还包括OV1引脚和OV2引脚,所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包括开机按键,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均包括第七MOS管,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
[0020]所述OV1引脚连接主电池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基准信号、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还连接电源和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机按键,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接地;
[0021]所述OV2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备用电池,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源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接收所述使能信号;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连接电源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接收充电电压信号,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按键信号,和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电源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机按键,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接地;
[0022]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ETA6956Q4Y芯片,所述ETA6956Q4Y芯片包括VAC引脚、VBUS引脚、BAT引脚、SYS引脚,所述VAC引脚和所述VBUS引脚均连接所述充电电源,所述BAT引脚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BAT引脚还连接所述OUT引脚,所述SYS引脚连接所述负载;所述OUT引脚连接所述BAT引脚,所述VAC引脚和所述VBUS引脚均连接所述充电电源,所述BAT引脚还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SYS引脚连接所述负载;
[0023]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与所述主电池之间,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源对所述主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导通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
号,且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或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输出导通信号,所述导通信号用于配合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或基准电压信号控制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电路的通断;
[0024]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均连接所述BAT引脚,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均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和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和所述基准电压信号;
[0025]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八MOS管,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导通信号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用于管理负载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电池,用于输出第一电压;备用电池,用于输出第二电压;基准电压模块,用于输出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其包括分压单元,所述第一电压通过所述分压单元转换为第三电压,所述电压管理模块包括电压管理模块所述TPS2121芯片;所述TPS2121芯片包括IN1引脚、IN2引脚、CP2引脚、PR1引脚、OUT引脚;所述IN1引脚连接主电池,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IN2引脚连接所述备用电池,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所述CP2引脚连接基准电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准电压,所述PR1引脚连接于所述分压单元的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压,所述分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OUT引脚用于输出工作电压;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按键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是否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是否接收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电压路径管理模块,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充电电源,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电池,用于对所述主电池在充电时进行保护;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管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载,用于稳定所述工作电压和对所述工作电压与所述充电电源输出电压的路径进行管理;所述基准电压模块输出基准电压信号,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充电电源,所述充电电源输出充电电压信号,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按键信号输出模块,所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输出按键信号,所述按键信号低电平有效;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使能端,所述使能端输出使能信号,所述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电压;或者基于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使能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电压;所述TPS2121芯片还包括OV1引脚和OV2引脚,所述按键信号输出模块包括开机按键,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均包括第七MOS管,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所述OV1引脚连接主电池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基准信号、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一MOS管
的栅极还连接电源和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机按键,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OV2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所述备用电池,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源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接收所述使能信号;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连接电源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按键信号,和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电源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机按键,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ETA6956Q4Y芯片,所述ETA6956Q4Y芯片包括VAC引脚、VBUS引脚、BAT引脚、SYS引脚,所述VAC引脚和所述VBUS引脚均连接所述充电电源,所述BAT引脚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BAT引脚还连接所述OUT引脚,所述SYS引脚连接所述负载;所述OUT引脚连接所述BAT引脚,所述VAC引脚和所述VBUS引脚均连接所述充电电源,所述BAT引脚还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SYS引脚连接所述负载;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包括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电压路径管理模块与所述主电池之间,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源对所述主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导通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未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且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接收到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或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输出导通信号,所述导通信号用于配合所述充电电压信号或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控制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电路的通断;所述主电池充电控制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均连接所述BAT引脚,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均连接所述主电池,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和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分别接收所述充电电压信号和所述基准电压信号;所述导通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八MOS管,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导通信号于所述第三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其中,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均为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呈现高阻态,当所述第一电压为有效电压且所述第二电压为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当所述第二电压为有效电压且第一电压为无效电压时,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均为有效电压时,基于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基准电压,所述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基于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电压管理模块包括电压调整单元,所述TPS2121芯片还包括ST引脚,所述电压调整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电压调整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ST引脚,用于当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压切换至所述第二电压,并通过所述ST脚控制使所述电压调整单元拉低所述第三电压,从而防止电路产生震荡,当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二电压切换至所述第一电压,并通过所述ST脚控制使所述电压调
整单元拉升所述第三电压,从而防止电路产生震荡。2.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主电池,用于输出第一电压;备用电池,用于输出第二电压;基准电压模块,用于输出基准电压;电压管理模块,接收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基准电压,其输出工作电压于所述负载;所述电压管理模块包括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宇后建京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宇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