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89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9
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包括外针筒、火针和内针筒,所述火针竖向贯穿所述外针筒并向所述外针筒的下侧延伸,所述内针筒设置在所述外针筒内并包裹住所述火针,所述火针内沿所述火针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延展针,多个所述延展针集合成延展针束,所述延展针束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穿入所述连接块并与所述延展针束连接,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火针针头处为向针头外侧倾斜的弧形孔,所述火针的针头内且位于所述弧形孔处设有弧形挡块。该新型火针及其组件采用了电热丝加热的方式,受热均匀,降低安全隐患;无需重复加热;可延伸治疗面积,增加了效率;可清晰反映插入深度;火针姿态稳定。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火针的使用在上千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验证,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的疾病情况,火针具有不同的形状、粗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火针方法为:用酒精灯或者酒精棉球点燃,灼烧火针针头处,待针头烧红后刺入患者穴位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操作具有如下的问题:1、明火灼烧火针针头,火针针头处受热不均匀;2、明火灼烧,尤其使用酒精棉球燃烧的方式,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心理压力,担心棉球会掉落到自己身体上;3、若患者的身体部位的病灶面积过大时,则需要针对该面积的每一寸皮肤进行火针治疗,临床上的方法为医生在该区域内反复插拔火针,每一次插拔都要加热一次针头,步骤繁琐且患者痛苦增加;4、每次插拔火针不容易掌握插入的深度,有些地方浅有些地方深,影响治疗效果;5、对于大面积的病灶,为了确保火针能够完全覆盖该区域,则需要多次且十分密集地插拔火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区域未被火针治疗,容易留下病根;6、火针插拔时由于要控制力度,很容易会插入方向倾斜,因此辅助火针插入的装置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该新型火针及其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了电热丝加热的方式,避免明火灼烧导致的或者受热不均的现象,确保治疗效果;2、电热丝的加热方式取缔了酒精灯和酒精棉球参与治疗过程,误明火的加热方式降低了安全隐患,也减轻了患者治疗时的心理压力;3、无需反复加热,电热丝对延展针加热,延展针位于火针内部,由于其导热性极佳,延展针巧妙地起到了导热丝的作用,保证延展针本身和火针持续处在一个高温状态,医护人员无需反复加热火针,提高了治疗效率;4、延展针可弯曲,延展针为极细的银针,该金属的延展性和韧性极佳,插入火针后,在弧形挡块的挤压下延展针发生弯曲,延展针穿出通孔插入皮肤各处,分散延伸形成以火针的穿刺点为中心的圆锥形穿刺面,增大了治疗面积,避免了在病灶面积过大的情况下需要多次扎针的情况;5、刻度板的设置可清楚、直观地反应延展针插入皮肤的横向和纵向深度,帮助医生观察插入面积,消除了传统的多次插拔的治疗方式而造成的深浅不一的情况;6、辅助装置起到了定位,稳定火针姿态,保证火针能够垂直插入。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包括外针筒、火针和内针筒,所述火针竖向贯穿所述外针筒并向所述外针筒的下侧延伸,所述内针筒
设置在所述外针筒内并包裹住所述火针,所述火针内沿所述火针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延展针,多个所述延展针集合成延展针束,所述延展针束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穿入所述连接块并与所述延展针束连接,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火针针头处为向针头外侧倾斜的弧形由于该处的,所述火针的针头内且位于所述弧形孔处设有弧形挡块。
[0005]优选地,所述弧形挡块以及所述弧形孔位于所述通孔底部的出口处的切线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α=30度。
[0006]优选地,所述延展针为细银丝。
[0007]优选地,所述外针筒的顶端设置有透明刻度板,所述透明刻度板与所述外针筒垂直连接并与所述延展针束平行。
[0008]优选地,所述透明刻度板的左右两部分分为左刻度区和右刻度区。
[0009]优选地,所述外针筒的外侧套接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固定板和固定腿,所述固定腿八字型倾斜设置并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处设有固定孔,所述外针筒套接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固定板包括推杆,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弹簧,所述推杆穿设所述固定板内并延伸至外侧,所述第一挡板固定在所述推杆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壁上并套接在所述推杆的外壁上,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并与二者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孔的直径与所述外针筒的直径相同。
[0011]优选地,所述推杆与所述外针筒的接触面上以及所述固定腿的底部均设有硅胶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了电热丝加热的方式,避免明火灼烧导致的或者受热不均的现象,确保治疗效果;2、电热丝的加热方式取缔了酒精灯和酒精棉球参与治疗过程,误明火的加热方式降低了安全隐患,也减轻了患者治疗时的心理压力;3、无需反复加热,电热丝对延展针加热,延展针位于火针内部,由于其导热性极佳,延展针巧妙地起到了导热丝的作用,保证延展针本身和火针持续处在一个高温状态,医护人员无需反复加热火针,提高了治疗效率;4、延展针可弯曲,延展针为极细的银针,该金属的延展性和韧性极佳,插入火针后,在弧形挡块的挤压下延展针发生弯曲,延展针穿出通孔插入皮肤各处,分散延伸形成以火针的穿刺点为中心的圆锥形穿刺面,增大了治疗面积,避免了在病灶面积过大的情况下需要多次扎针的情况;5、刻度板的设置可清楚、直观地反应延展针插入皮肤的横向和纵向深度,帮助医生观察插入面积,消除了传统的多次插拔的治疗方式而造成的深浅不一的情况;6、辅助装置起到了定位,稳定火针姿态,保证火针能够垂直插入。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正视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火针的部分剖面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透明挡板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火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15]请参阅图1

图4,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新型火针及其组件,包括外针筒1、火针2和内针筒3,火针2竖向贯穿外针筒1并向外针筒1的下侧延伸,内针筒3设置在外针筒1内并包裹住火针2,火针2内沿火针2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通孔21,通孔21内穿设有延展针22,多个延展针22集合成延展针束23,延展针束2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连接块4上设有电热丝5,电热丝5穿入连接块4并与延展针束23连接,通孔21位于火针2针头处为向针头外侧倾斜的弧形孔,火针2的针头内且位于弧形孔处设有弧形挡块24。电热丝5与外界电路电性连接,火针2由电热丝5加热,替代了传统的明火加热的方式,加热速度快,且无需重复加热,火针2插入皮肤后,针对病灶面积向下推动连接块4,连接块4带动延展针22沿着通孔21向下移动至火针2的针头处,由于该处的通孔21为弧形,并在弧形挡块24的挤压下延展针22发生弯曲,延展针22穿出通孔21插入皮肤各处。
[0016]进一步的,通孔21以及弧形挡块24在出口处的一段为平直段,以保证弯曲的延展针22穿过火针2后能够以直线的姿态刺穿病灶。
[0017]优选地,弧形挡块24以及弧形孔位于通孔21底部的出口处的切线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α=30度。根据该角度可以计算出当延展针22穿过火针2时覆盖的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火针及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针筒(1)、火针(2)和内针筒(3),所述火针(2)竖向贯穿所述外针筒(1)并向所述外针筒(1)的下侧延伸,所述内针筒(3)设置在所述外针筒(1)内并包裹住所述火针(2),所述火针(2)内沿所述火针(2)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通孔(21),所述通孔(21)内穿设有延展针(22),多个所述延展针(22)集合成延展针束(23),所述延展针束(2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上设有电热丝(5),所述电热丝(5)穿入所述连接块(4)并与所述延展针束(23)连接,所述通孔(21)位于所述火针(2)针头处为向针头外侧倾斜的弧形孔,所述火针(2)的针头内且位于所述弧形孔处设有弧形挡块(2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火针及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挡块(24)以及所述弧形孔位于所述通孔(21)底部的出口处的切线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α=30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火针及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针(22)为细银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火针及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筒(1)的顶端设置有透明刻度板(7),所述透明刻度板(7)与所述外针筒(1)垂直连接并与所述延展针束(23)平行。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悦徐炳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