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973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确定混凝土防渗墙位置;在混凝土防渗墙位置两侧填筑施工平台;在施工平台上沿混凝土防渗墙中心线两侧浇筑混凝土导向墙;在混凝土导向墙内开槽孔,浇筑混凝土防渗墙,其顶部与施工平台齐平;凿除混凝土防渗墙迎水面一侧顶部凿除区的混凝土,形成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凹槽;在凹槽内底壁和右侧壁涂刷沥青,并将复合土工膜贴在沥青层上;将复合土工膜用锚栓锚固在凹槽内底壁上,槽内右侧壁的复合土工膜向上延伸,保持竖立,固定;复合土工膜两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盖帽,复合土工膜末端伸出混凝土盖帽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止水、防渗效果好,施工方便,工程投资成本较低。工程投资成本较低。工程投资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的围堰建设施工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围堰一般分为水下抛填部分和水上碾压部分,水下抛填部分及覆盖层一般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防渗墙以上一般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防渗墙与复合土工膜之间通过混凝土盖帽衔接。
[0003]由于防渗墙混凝土为先期水下浇筑,混凝土盖帽为后期常态混凝土浇筑,由于水压力、堰体填料自重及泊松效应导致的挤压作用,混凝土盖帽常处于偏心受力状态,混凝土盖帽与防渗墙接头处极易发生拉伸脱开或剪切滑移形成集中渗漏通道,同时混凝土盖帽与防渗墙、导向墙之间的连接面也容易形成渗漏通道,导致漏水、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及其施工方法,止水、防渗效果好,施工方便,工程投资成本较低。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确定混凝土防渗墙位置;
[0007]步骤2:在混凝土防渗墙位置两侧填筑施工平台;
[0008]步骤3:在施工平台上沿混凝土防渗墙中心线两侧浇筑混凝土导向墙;
[0009]步骤4:在混凝土导向墙内开槽孔,浇筑混凝土防渗墙,其顶部与施工平台齐平;
[0010]步骤5:凿除混凝土防渗墙迎水面一侧顶部凿除区的混凝土,形成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凹槽;
[0011]步骤6:在凹槽内底壁和右侧壁涂刷沥青,并将复合土工膜贴在沥青层上;
[0012]步骤7:将复合土工膜用锚栓锚固在凹槽内底壁上,槽内右侧壁的复合土工膜向上延伸,保持竖立,固定;
[0013]步骤8:复合土工膜两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盖帽,复合土工膜末端伸出混凝土盖帽顶部。
[0014]进一步,凿除区厚度为混凝土防渗墙厚度的一半,深度为0.5m。
[0015]进一步,复合土工膜竖直方向沿混凝土防渗墙中心线设置,其伸出混凝土盖帽顶端的长度不小于1m。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包括施工平台、混凝土导向墙、混凝土防渗墙、凿除区、复合土工膜和混凝土盖帽,混凝土防渗墙位于施工平台下方,混凝土导向墙位于施工平台上方并沿混凝土防渗墙中心线对称设置,凿除区位于混凝土防渗墙迎水面一侧顶部,为截面呈直角梯形的凹槽,槽内底壁和右侧壁设有沥青层,复
合土工膜覆盖于沥青层上,复合土工膜通过锚栓锚固在槽内底壁,并沿槽内右侧壁竖直向上延伸,混凝土盖帽沿复合土工膜两侧浇筑,复合土工膜伸出混凝土盖帽顶端,形成封闭防渗体。
[0017]进一步,混凝土防渗墙上厚下薄,其顶端与施工平台齐平。
[0018]进一步,两堵混凝土导向墙间距为混凝土防渗墙上端厚度。
[0019]进一步,混凝土盖帽与混凝土导向墙卡槽连接。
[0020]进一步,混凝土导向墙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竖直部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斜边位于迎水面一侧,水平部外侧面凸出于混凝土盖帽外侧面。
[0021]进一步,锚栓型号为M16。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降低混凝土盖帽与混凝土防渗墙顶部连接面渗水概率,提高围堰防渗效果。
[0024](2)本专利技术不必再单独在防渗墙与混凝土盖帽之间设置橡胶止水,节约工程投资。
[0025](3)本专利技术采用锚栓+埋置的复合土工膜锚固方式,提高了复合土工膜与混凝土盖帽连接的稳固性。
[0026](4)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0029]图中标识:施工平台1;混凝土导向墙2;混凝土防渗墙3;凿除区4;复合土工膜5;沥青6;锚栓7;混凝土盖帽8;迎水面9;背水面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结构或这些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做进一步的说明。这些说明仅仅是采用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是如何实现的,并不能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的限制。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如图1所示,包括施工平台1、混凝土导向墙2、混凝土防渗墙3、凿除区4、复合土工膜5、沥青6、锚栓7和混凝土盖帽8。混凝土防渗墙3位于施工平台1下方。在施工平台1上方沿混凝土防渗墙3中心线对称设置两堵混凝土导向墙2,其间距为混凝土防渗墙3上端厚度。混凝土防渗墙3上厚下薄,其顶端与施工平台1齐平。
[0032]如图1,混凝土防渗墙3左侧为迎水面9,右侧为背水面10。
[0033]凿除区4位于混凝土防渗墙3迎水面9一侧顶部,为截面呈直角梯形的凹槽,厚度为混凝土防渗墙3厚度的一半,深度为0.5m。
[0034]凹槽内底壁和右侧壁设有沥青层6,复合土工膜5覆盖于沥青层6上,增加粘合强度。
[0035]复合土工膜5通过型号为M16的锚栓7锚固在槽内底壁,增加牢固强度,并沿槽内右侧壁竖直向上延伸,混凝土盖帽8沿复合土工膜5两侧浇筑,填充凿除区4的凹槽。也就是说,
混凝土盖帽8与混凝土防渗墙3顶部连接,同时与混凝土导向墙2卡槽连接,卡槽连接防止混凝土盖帽8滑移。
[0036]混凝土导向墙2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竖直部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斜边位于迎水面9一侧,水平部外侧面凸出于混凝土盖帽8外侧面。
[0037]复合土工膜5竖直方向沿混凝土防渗墙3中心线设置,其伸出混凝土盖帽8顶端的长度不小于1m,形成封闭防渗体。
[003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的施工方法,如图2,包括以下步骤:
[0039]步骤1:确定混凝土防渗墙3位置;
[0040]步骤2:在混凝土防渗墙3位置两侧填筑施工平台1;
[0041]步骤3:在施工平台1上,沿混凝土防渗墙3中心线两侧浇筑混凝土导向墙2;
[0042]步骤4:在混凝土导向墙2内开槽孔,浇筑混凝土防渗墙3,其顶部与施工平台1齐平;
[0043]步骤5:混凝土防渗墙3浇筑完成后24小时内,凿除混凝土防渗墙3迎水面9一侧顶部凿除区4的混凝土,形成截面呈直角梯形的凹槽,厚度为混凝土防渗墙3厚度的一半,深度为0.5m;
[0044]步骤6:在凹槽内底壁和右侧壁涂刷沥青,剥去复合土工膜5两侧土工布,再将复合土工膜5粘贴在沥青层6上;
[0045]步骤7:将复合土工膜5用型号为M6的锚栓7锚固在凹槽内底壁上;
[0046]步骤8:将步骤7中凹槽右侧壁的复合土工膜5向上延伸,保持竖立,固定;
[0047]步骤9:复合土工膜5两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盖帽8,复合土工膜5末端伸出混凝土盖帽8顶部,且伸出长度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混凝土防渗墙(3)位置;步骤2:在混凝土防渗墙(3)位置两侧填筑施工平台(1);步骤3:在施工平台(1)上沿混凝土防渗墙(3)中心线两侧浇筑混凝土导向墙(2);步骤4:在混凝土导向墙(2)内开槽孔,浇筑混凝土防渗墙(3),其顶部与施工平台(1)齐平;步骤5:凿除混凝土防渗墙(3)迎水面(9)一侧顶部凿除区(4)的混凝土,形成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凹槽;步骤6:在凹槽内底壁和右侧壁涂刷沥青,并将复合土工膜(5)贴在沥青层(6)上;步骤7:将复合土工膜(5)用锚栓(7)锚固在凹槽内底壁上,槽内右侧壁的复合土工膜(5)向上延伸,保持竖立,固定;步骤8:复合土工膜(5)两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盖帽(8),复合土工膜(5)末端伸出混凝土盖帽(8)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凿除区(4)厚度为混凝土防渗墙(3)厚度的一半,深度为0.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土工膜(5)竖直方向沿混凝土防渗墙(3)中心线设置,其伸出混凝土盖帽(8)顶端的长度不小于1m。4.一种防渗墙混凝土盖帽与土工膜连接型式,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3所述的施工平台(1)、混凝土导向墙(2)、混凝土防渗墙(3)、凿除区(4)、复合土工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现培李军邓渊杜贵正赵凯李聪安崔恩豪张慧高杨锋刘一宏毕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