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971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一反应池内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浮球,第一进水管向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SBR反应池,第一反应池和SBR反应池之间设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一回流管,SBR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浮球和排水管,排水管用于排出SBR反应池内的水;污泥储泥干化池,污泥储泥干化池与SBR反应池之间设有污泥排出管;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电连接。该处理装置,结合了连续流的进水特点和SBR处理污水的优势,不仅可以灵活性的适应断流和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情况,且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且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且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农村的生活污水分布面比较广、较分散,且污水量的多少往往与当地居民的生活规律密切相关,使得农村污水的污水量小,水质水量波动性较大,污水的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夜间排放量较小,甚至可能会出现断流情况。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装置有很多种,但往往难于结合上述分散式农村污水的特点,难于适应以及难于根据极端情况(断流或者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时进行自动化调整,进而降低了农村污水的处理效果,且浪费了设备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难于适应可能的断流和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情况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性进水污水处理装置,它可以很好的适应断流和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情况,灵活的控制整个装置的运行,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效果。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一反应池内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浮球,所述第一进水管向所述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所述第一浮球具有第一上止点和第一下止点,第一上止点和第一下止点均用于表示第一反应池内的液位;SBR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SBR反应池之间设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一回流管,所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一端均设于第一反应池内,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另一端均设于所述SBR 反应池内,所述SBR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浮球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用于排出SBR反应池内的水,所述第二浮球具有第二上止点和第二下止点,所述第二上止点和第二下止点均用于表示SBR反应池内的液位;污泥储泥干化池,所述污泥储泥干化池与所述SBR反应池之间设有污泥排出管,所述污泥排出管的一端设于所述SBR反应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排出管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污泥储泥干化池内;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浮球和所述第二浮球电连接。
[0008]在本技术中,污水通过第一进水管连续进入第一反应池内,污水中的底物在第一反应池内进行水解吸附和氮磷的生化反应,除去底物中大部分的有机物、氮,然后经过处理第一反应池处理的水通过第二进水管进入SBR反应池内,水中剩余的有机物、氮磷在SBR反应池进行前置反硝化、好氧吸磷、有机物去除和硝化反应,进一步降低了水中有机物、氮磷的含量,硝化混合液通过第一回流管由SBR反应池回流到第一反应池内,利用进水的碳源再次进行水解吸附和反硝化脱氮反应,然后再从第一反应池进入SBR反应池内,按照第一反应池向SBR反应池内进水,SBR反应池向第一反应池内回流的循环模式进行持续进水和回流;由于第一反应池内设有第一浮球,SBR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浮球,所述第一浮球和所述第
二浮球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当控制系统同时收到第一浮球的第一下止点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浮球的第二上止点触发信号时,第一反应池和SBR反应池停止相互之间的进水和回流,此时, SBR反应池满足排水和沉淀的条件,SBR反应池内的上清液通过排出管排出,底部的污泥沉淀通过污泥排出管排入到污泥储泥干化池内进行干化和收集,当第二浮球的第二下止点触发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时,则SBR反应池停止排水和污泥的排出;若控制系统没有同时收到第一浮球的第一下止点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浮球的第二上止点触发信号时,则第一反应池和 SBR反应池相互之间会进行持续的进水和回流的循环模式,形成高水力停留时间和较高回流比,可以有效避免了容积的无效闲置,强化了污水有机物去除和脱氮效果,从稳定运行看,污水中NH3‑
N、COD去除率能达到95%以上,TP、TN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由此可知,本申请的处理装置,结合了连续流的进水特点和SBR处理污水的优势,不仅可以灵活性的适应断流和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情况,且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通过向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可以不断的补充第一反应池内的碳源,促进第一反应池内的微生物与污水中底物发生反应,实现对于污水中底物的吸附、降解。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第二反应的底部均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应池内和所述SBR反应池内均设有填料。
[0011]可选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器和气泵,曝气器设于第一反应池或者SBR反应池内的底部,所述曝气器通过气管和气泵连接,所述气泵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0012]可选的,还包括气体分配器,所述气体分配器的一端与所述气泵相通,所述气体分配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第一回流管、所述排水管和所述气管相通。
[0013]可选的,所述曝气器为微孔曝气器。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应池内设有拦截格栅筒,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一端均设于所述拦截格栅筒内。
[0015]可选的,还包括滗水单元,所述滗水单元设于所述SBR反应池上方,所述滗水单元与所述排水管相连通,所述滗水单元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SBR反应池上还设有超液位报警浮球,超液位报警浮球在第一反应池和SBR反应池的高度均大于第一浮球在第一反应池和第二浮球在SBR反应池的高度,所述超液位报警浮球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0017]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反应池内,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污泥储泥干化池内。
[0018]3、有益效果
[0019]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设置第一反应池和SBR反应池相互之间进行持续的进水和回流的循环模式,形成高水力停留时间和较高回流比,可以有效避免了容积的无效闲置,强化了污水有机物去除和脱氮效果,从稳定运行看,污水中NH3‑
N、 COD去除率能达到95%以上,TP、TN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该处理装置,结合了连续流的进水特点和SBR处理污水的优势,不仅可以灵活性的适应断流和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情况,且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通过向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可以不断
的补充第一反应池内的碳源,促进第一反应池内的微生物与污水中底物发生反应,实现对于污水中底物的吸附、降解。
[0021](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曝气装置可以向第一反应池内和SBR反应池内分别进行曝气,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曝气装置向第一反应池内和SBR反应池内曝气,使第一反应池内形成交替的厌氧

缺氧环境,便于污水在第一反应池内进行水解吸附的同时,在厌氧

缺氧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反应,且由于向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可以不断的补充第一反应池内的碳源,促进第一反应池内反硝化反应的进行,强化了脱氮效果,获得COD、氮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一反应池内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浮球,所述第一进水管向所述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所述第一浮球具有第一上止点和第一下止点,第一上止点和第一下止点均用于表示第一反应池内的液位;SBR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SBR反应池之间设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一回流管,所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一端均设于第一反应池内,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另一端均设于所述SBR反应池内,所述SBR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浮球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用于排出SBR反应池内的水,所述第二浮球具有第二上止点和第二下止点,所述第二上止点和第二下止点均用于表示SBR反应池内的液位;污泥储泥干化池,所述污泥储泥干化池与所述SBR反应池之间设有污泥排出管,所述污泥排出管的一端设于所述SBR反应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排出管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污泥储泥干化池内;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浮球和所述第二浮球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SBR反应池的底部均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池内和所述SBR反应池内均设有填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金兰毛建生潘劲波韦洪堂徐目恭潘向荣蒋沛伶陈乃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