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英炜专利>正文

一种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963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包括主平台系统和架体系统,主平台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油缸(A)、第二驱动油缸(B);架体系统包括抓斗驱动油缸(C)和纠偏油缸组件(D)~(F);第一驱动油缸(A)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C)、纠偏油缸组件(D)~(F)的1腔并联,第二驱动油缸(B)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C)、纠偏油缸组件(D)~(F)的2腔并联。本闭式控制系统将液压系统分隔为上部、下部两个模块,即使在地下的下部模块发生破损,也不会影响上部模块的工作,保证了液压控制系统的安全。通过第二驱动油缸对纠偏油缸组件进行控制,简化了液压控制系统的布局并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压控制系统的布局并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压控制系统的布局并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的液压控制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抓斗来说,当前往往是整个控制、驱动油路系统大循环,也即是说地下、地上的油路系统之间没有隔离。由于地下工况复杂、恶劣,往往会将液压控制系统损坏,而液压系统一旦在地下被损坏则可能导致整个液压系统被污染。更甚者,液压系统可能会发生泄漏,导致抓斗沉在地底无法被提出来,进而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具有液压系统隔离房系统污染作用并且简化整个抓斗液压控制系统的闭式控制系统。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包括主平台系统和架体系统,其中,主平台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油缸、第二驱动油缸;架体系统包括抓斗驱动油缸和纠偏油缸组件;其中,第一驱动油缸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纠偏油缸组件的1腔并联,第二驱动油缸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纠偏油缸组件的2腔并联,如此,第一驱动油缸与抓斗驱动油缸之间实现常量、常压的输油状态。
[0006]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还包括中继油缸,所述中继油缸串联在第一驱动油缸与抓斗驱动油缸之间,该中继油缸的1腔与第一驱动油缸的2腔连接,中继油缸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的1腔连接;如此,中继油缸与抓斗驱动油缸实现增压减量的输油状态,或者,中继油缸的2腔与第一驱动油缸的2腔连接,而中继油缸的1腔与抓斗驱动油缸的1腔连接;如此,中继油缸与抓斗驱动油缸实现增量减压的输油状态。
[0007]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第一驱动油缸中不设置活塞杆。
[0008]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第二驱动油缸中设置位移传感器。
[0009]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中继油缸的1腔与2腔之间设置有换向阀或相互连接的快速接头。
[0010]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纠偏油缸组件与第二驱动油缸的2腔之间设置控制阀。
[0011]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抓斗驱动油缸的2腔与纠偏油缸组件的2腔之间设置有截止阀。
[0012]本闭式控制系统,将原先传统的整个大循环的液压系统分隔为上部、下部两个模块,尤其,将主平台系统中第一驱动油缸、第二驱动油缸的2腔与架体系统中的抓斗驱动油缸和纠偏油缸组件连接,如此,即使在地下的架体系统发生局部甚至全部的破损,也不会影
响上部模块的工作,进而最大程度保证了液压控制系统的安全。
[0013]进一步,本闭式控制系统中,通过第二驱动油缸的2腔对纠偏油缸组件进行控制,从而省去了传统液压控制系统中,每一个纠偏油缸组件都需要一条液压管路控制的繁复结构,简化了液压控制系统的布局并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液压控制系统的常量常压状态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液压控制系统的增压减量状态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液压控制系统的减压增量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18]如图1~图3所示,一种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包括主平台系统1和架体系统2,其中,主平台系统1包括第一驱动油缸A、第二驱动油缸B;架体系统包括抓斗驱动油缸C和纠偏油缸组件D~F;其中,第一驱动油缸A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C、纠偏油缸组件D~F的1腔并联,第二驱动油缸B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C、纠偏油缸组件D~F的2腔并联,如此,第一驱动油缸A与抓斗驱动油缸C之间实现常量、常压的输油状态。
[0019]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还包括中继油缸G,所述中继油缸G串联在第一驱动油缸A与抓斗驱动油缸C之间,该中继油缸G的1腔与第一驱动油缸A的2腔连接,中继油缸G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C的1腔连接;如此,中继油缸G与抓斗驱动油缸C实现增压减量的输油状态,或者,中继油缸G的2腔与第一驱动油缸A的2腔连接,而中继油缸G的1腔与抓斗驱动油缸C的1腔连接;如此,中继油缸G与抓斗驱动油缸C实现增量减压的输油状态。
[0020]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第一驱动油缸A中不设置活塞杆。
[0021]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第二驱动油缸B中设置位移传感器。
[0022]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中继油缸G的1腔与2腔之间设置有换向阀或相互连接的快速接头。
[0023]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纠偏油缸组件D~F与第二驱动油缸B的2腔之间设置控制阀。
[0024]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抓斗驱动油缸C的2腔与纠偏油缸组件D~F的2腔之间设置有截止阀。
[0025]本闭式控制系统,将原先传统的整个大循环的液压系统分隔为上部、下部两个模块,尤其,将主平台系统中第一驱动油缸A、第二驱动油缸B的2腔与架体系统中的抓斗驱动油缸C和纠偏油缸组件D~F连接,如此,即使在地下的架体系统发生局部甚至全部的破损,也不会影响主平台系统的工作,进而最大程度保证了液压控制系统的安全。
[0026]进一步,本闭式控制系统中,通过第二驱动油缸B的2腔对纠偏油缸组件D~F进行控制,从而省去了传统液压控制系统中,每一个纠偏油缸组件都需要一条液压管路控制的繁复结构,简化了液压控制系统的布局并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主平台系统和架体系统,其中,主平台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油缸(A)、第二驱动油缸(B);架体系统包括抓斗驱动油缸(C)和纠偏油缸组件(D)~(F);其中,第一驱动油缸(A)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C)、纠偏油缸组件(D)~(F)的1腔并联,第二驱动油缸(B)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C)、纠偏油缸组件(D)~(F)的2腔并联,如此,第一驱动油缸(A)与抓斗驱动油缸(C)之间实现常量、常压的输油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主油路隔离驱动的抓斗闭式控制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中继油缸(G),所述中继油缸(G)串联在第一驱动油缸(A)与抓斗驱动油缸(C)之间,该中继油缸(G)的1腔与第一驱动油缸(A)的2腔连接,中继油缸(G)的2腔与抓斗驱动油缸(C)的1腔连接;如此,中继油缸(G)与抓斗驱动油缸(C)实现增压减量的输油状态,或者,中继油缸(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英炜
申请(专利权)人:林英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