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962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6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中框;其中,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位于所述上支撑板上方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中框本体围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且所述显示面板通过透明粘接层与所述上支撑板粘接固定。该中框可为显示面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且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板的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板的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可视区域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为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区,黑色矩阵区可以防止像素边缘漏光。通常大尺寸无边框液晶电视,BM区宽度为5~6mm,显示屏靠双面泡棉胶粘附于中框上,中框再与背板固定,整机边框宽度为8mm左右。通常,为了不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要求中框的支撑部向内侧延伸的尺寸不能越过非显示区设置。
[0003]随着显示屏制造技术发展,LCD的尺寸和形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向更轻薄、边框更窄发展。新型全面屏的侧边BM区可缩小至1mm甚至更小,传统背光模组的中框支撑部宽度也需要大幅降低才不会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但是中框支撑部宽度的降低导致其无法为大尺寸全面屏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导致显示屏与中框的贴胶难度大、生产组装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中框无法在不影响窄边框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基础上为窄边框显示屏提供足够支撑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0006]中框;其中,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中框本体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
[0007]位于所述上支撑板上方的显示面板,所述中框本体围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0008]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透明粘接层;其中,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透明粘接层与所述上支撑板粘接固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框外侧表面的光吸收层;
[0010]其中,所述光吸收层至少覆盖所述上支撑板的外侧表面。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中框本体为透明中框本体。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光吸收层还覆盖所述中框本体的外侧表面。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上支撑板材料包括透明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上支撑板至少覆盖所述中框本体的部分上表面。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于所述显示
区周围的非显示区,且所述上支撑板延伸至部分所述显示区下方。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中框还包括下支撑板;
[0017]其中,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中框本体的内侧表面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下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还包括背板;
[0020]其中,所述背板包括位于所述中框下方的底板,以及位于所述中框本体外侧且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侧板与所述中框本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还包括:
[0023]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光学组件。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从所述底板向所述上支撑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棱镜片。
[002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002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中框;其中,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位于所述上支撑板上方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中框本体围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且所述显示面板通过透明粘接层与所述上支撑板粘接固定。该中框可为显示面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且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2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9]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框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1]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正面俯视示意图;
[0032]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33]附图标记为:
[0034]111

中框本体;112

上支撑板;113

下支撑板;12

透明粘接层;13

显示面板;131

显示区;132

非显示区;14

光吸收层;15

背板;151

侧板;152

底板;16

连接件;17

光学组件;171

反射片;172

导光板;173

扩散片;174

下棱镜;175

上棱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0036]应理解,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申请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
[0037]应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上方”、位于...上方”、“在...下方”、“位于...下方”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然后,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的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其中,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中框本体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为透明支撑板;位于所述上支撑板上方的显示面板,所述中框本体围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透明粘接层;其中,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透明粘接层与所述上支撑板粘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框外侧表面的光吸收层;其中,所述光吸收层至少覆盖所述上支撑板的外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本体为透明中框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层还覆盖所述中框本体的外侧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材料包括透明的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至少覆盖所述中框本体的部分上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仝远刘翔代俊锋李凯张昊周逸琛陈炎张荡陈麒朱陶和肖明宇张示乾张伊伊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