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952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连接端、弹性导线、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加热元件,所述输入连接端用于连接外接电源,所述弹性导线和所述加热元件均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弹性导线和所述加热元件均为片式结构,且分别与单面带胶的布料结合,使该加热模组以热接合方式与服饰结合,实现无感贴合式服饰。其中,作为主体的片式弹性导线以及片式的加热元件均采用弹性布料实现,良好的拉伸性,能够实现排线灵活、与人体皮肤贴合舒适、信号稳定,尤其是对柔软度、舒适度、拉伸性有一定要求的智能加热服饰中,且贴附效果好提高了热能利用率,使其更加灵活地适用于可穿戴设备当中。可穿戴设备当中。可穿戴设备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穿戴
,涉及无感穿戴技术,尤其是一种适用性强的无感贴合式加热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穿戴已经成为趋势,且不断地迭代更新,电子功能类服饰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加热类的服饰(如电热夹克、电热马甲、电热腰带等)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服饰内安装电加热模组来实现。现有的电加热模组应用于加热穿戴类电子服饰中普遍采用车缝的方式加工成型,存在异物感强、穿着舒适度差的问题,并且由于衣物在穿、脱时容易产生拉伸,磨损相关连接位置,导致产品的使用寿命较短,从而影响衣物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以下概述并不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0004]针对现有的加热穿戴类电子服饰异物感强、穿着舒适度差、使用寿命短的痛点,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使其可结合功能需求应用于不同产品中,从而解决电子服饰异物感强等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连接端、弹性导线、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加热元件,所述输入连接端用于连接外接电源,所述电路板用于连接各加热元件和弹性导线;所述弹性导线和所述加热元件均为片式结构,且分别与单面带胶的布料结合,使该加热模组以热接合方式(例如热压)与服饰结合,实现无感贴合式服饰。
[0006]具体的,所述弹性导线包括单面带胶的长条形的片状布料以及编织在片状布料上的编织股线,所述编织股线由导电线和非导电线混合构成,所述非导电线用于将所述导电线以一定曲变能力的形态固定在片状布料表面,使所述片状布料和编织股线同时被拉伸和被复位,且导电性能保持不变;所述导电线向外延伸出片状布料之外预设长度与输入连接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导电线与输入连接端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热压、铆接、压接、绕接和刺破连接,且所述导电线与输入连接端连接后进行绝缘保护处理。
[0007]优选地,为保护弹性导线的导电线,并进一步提高衣物的舒适度以及该电加热模组的使用寿命,所述弹性导线的片状布料的表面区域的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折纹,所述折纹大致规则地分布在所述表面区域上。
[0008]优选地,所述输入连接端和所述弹性导线之间还串接有控制模块。作为一种可行的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优选采用温控震动控制按键。其中,控制
按键由耐高温的材料注塑成的模具保护,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模具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输入连接端与控制按键的连接具体是将导电线穿过其中一通孔然后进行焊接而实现;所述弹性导线与控制按键的连接具体是弹性导线的端头及一部分布料一起穿过模具的另外一个通孔,然后焊接而实现与控制按键的连接,两者完成连接后进行注胶处理,使整个控制按键以及连接位置完全绝缘防水。
[0009]其中,所述输入连接端作为输入模块,可与控制模块根据需求可直接组成具有控制功能的输入模块。优选的,所述输入连接端与控制模块最厚处尺寸≤8mm,弹性导线与加热元件做单面压高弹胶处理,其余模块用附有单面高弹胶的布料热压在应用面料上。
[0010]优选地,所述输入连接端、弹性导线、电路板以及加热元件通过焊接工艺一体连接,实现一体无感模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
[0011]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单面带胶的弹性布料以及设置在弹性布料上的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单回路布线设置的加热丝,且所述加热丝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连接至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加热丝可由1条连续金属丝或者多条连续金属丝编织成股来实现。
[0012]为提高加热元件的导电安全性,本申请对加热元件的结构进行了特殊设计,所述弹性布料具有U型段以及延展段,所述加热单元包括沿U型段设置的U型加热部以及沿延展段设置的延展加热部,所述U型加热部和延展加热部相互连接并与电路板一起形成加热回路。现有技术中的加热丝的一端只是向远离另一端的方向延伸,随着加热丝长度的增长,加热元件的两端和相隔越来越远,从而加热丝的接头相隔较远,在与连接头连接时需要的连接线最长;本申请设计为作为加热丝的1条连续金属丝或者多条连续金属丝的两端部均与电路板连接,且加热丝绕U型段以及延展段以预定排列方式折弯分布排布,具有很好的快速导热性能。另外,具有U型段以及延展段的弹性布料中,U型段的U型加热部使得加热更为均匀,具有更好的弹性以及舒适性,也有更高的生产利润空间,相比传统的加热片,用料更恰当且受热均匀。
[0013]优选的,所述延展段为大致的L形状。延展段的L型的延展加热部与U型加热部结合形成一个类U型的加热路径,进一步保证了加热的均匀性。
[0014]优选地,所述弹性布料的U型段内侧涂覆有电阻值为5欧姆以下的金属导电镀膜层。通过实际通电使用发现,弹性布料上按预定排列方式折弯分布的加热丝形成的加热元件发热时,5欧姆以下的金属导电镀膜层可降低温度较低时整个导电回路的静电;而在加热元件处于较高温度时,5欧姆以下的金属导电镀膜层还可分担整个加热元件的散热,因此大大增加了该加热元件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0015]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弹性导线与电路板的连接具体是将导电丝穿过其中两个通孔然后进行焊接而实现;所述加热元件的加热丝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穿过电路板的两个通孔然后焊接而实现与电路板的连接;最后焊接完成后整体压胶固定,实现弹性导线与加热元件的片式设计。
[0016]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0017]过程1、分别制作片式结构的弹性导线、片式结构的加热元件以及输入连接端和电路板,所述弹性导线和所述加热元件分别与单面带胶的布料相结合;
[0018]过程2、将输入连接端、弹性导线、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加热元件通过焊接工艺一体连接,实现一体无感模组;所述输入连接端用于连接外接电源,所述弹性导线和所述加热元件均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9]其中,所述输入连接端和弹性导线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热压、铆接、压接、绕接和刺破连接,且所述输入连接端和弹性导线的连接部分具有绝缘保护处理;
[0020]过程3、通过热接合方式将该加热模组与服饰结合,实现无感贴合式服饰。
[002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导线与所述加热元件均做了单面压高弹胶处理。
[0022]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弹性导线与电路板的连接具体是将导电丝穿过其中两个通孔然后进行焊接而实现;所述加热元件的加热丝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穿过电路板的两个通孔然后焊接而实现与电路板的连接。
[0023]本申请通过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连接端、弹性导线、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加热元件,所述输入连接端用于连接外接电源,所述弹性导线和所述加热元件均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弹性导线和所述加热元件均为片式结构,且分别与单面带胶的布料结合,使该加热模组以热接合方式与服饰结合,实现无感贴合式服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连接端和所述弹性导线之间还串接有控制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线包括单面带胶的长条形的片状布料以及编织在片状布料上的编织股线,所述编织股线由导电线和非导电线混合构成,所述非导电线用于将所述导电线以一定曲变能力的形态固定在片状布料表面,使所述片状布料和编织股线同时被拉伸和被复位,且导电性能保持不变;所述导电线向外延伸出片状布料之外预设长度与输入连接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线的片状布料的表面区域的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折纹,所述折纹大致规则地分布在所述表面区域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单面带胶的弹性布料以及设置在弹性布料上的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单回路布线设置的加热丝,且所述加热丝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连接至所述电路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感贴合式服饰用加热模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泽铭梁海朝何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极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