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体式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45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联体式电流互感器,包括联体式互感器,所述联体式互感器由第一电流互感单元、第二电流互感单元与第三电流互感单元组成,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右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底座的右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右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端,本新型方案可通过增加第二电流互感单元的数量,来对联体式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单元进行添加,可通过对电流互感单元的添加,提高联体式互感器的功能性,辅助联体式互感器更好的进行工作。助联体式互感器更好的进行工作。助联体式互感器更好的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体式电流互感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流互感器
,具体为一种联体式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流互感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
[0003]电流互感器是一种可以把高交流电流转化为容易控制的低电流的设备,具有性能优良,精度稳定的特点,联体式电流互感器一般是由多个电流互感单元组成,但现有的联体式电流互感器功能性单一,无法有效各种高交流电流转化,无法有效的提高联体式电流互感器功能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联体式电流互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联体式电流互感器,有效的解决了联体式电流互感器一般是由多个电流互感单元组成,但现有的联体式电流互感器功能性单一,无法有效各种高交流电流转化,无法有效的提高联体式电流互感器功能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联体式电流互感器,包括联体式互感器,所述联体式互感器由第一电流互感单元、第二电流互感单元与第三电流互感单元组成,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右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底座的右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右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端;
[0006]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单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单元左侧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底座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接机构,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单元左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入端,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单元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底座的右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单元右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端;
[0007]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单元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单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单元左侧的上部与所述第三底座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接机构,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单元左侧的底部设置第二插入端。
[0008]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卡接槽与第一卡接机构的水平高度相匹配,两组所述第二卡接槽与所述第二卡接机构的水平高度相匹配。
[0009]优选的,所述输入端由第一导电螺栓与第一绝缘螺帽组成,所述第一导电螺栓的外侧面活动螺接有第一绝缘螺帽,所述输出端由第二导电螺栓与第二绝缘螺帽组成,所述第二导电螺栓的外侧面活动螺接有第二绝缘螺帽。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两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簧,两组所述第一缓冲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作用块。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接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两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簧,两组所述第二缓冲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作用块。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的左侧均匀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三底座的右侧均匀设置有第二螺栓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第一电流互感单元与第二电流互感单元相卡接,第二电流互感单元与第三电流互感单元相卡接,可形成联体式互感器,且通过卡接连接,便于对各组电流互感单元进行收纳工作,辅助联体式互感器更好的进行携带工作;
[0015]2.可通过增加第二电流互感单元的数量,来对联体式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单元进行添加,可通过对电流互感单元的添加,提高联体式互感器的功能性,辅助联体式互感器更好的进行工作;
[0016]3.通过设置有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可更好的对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更好的进行固定工作,可更好的对联体式互感器更好的进行固定工作。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一电流互感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第二电流互感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第三电流互感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联体式互感器;100、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10、输入端;111、第一导电螺栓;112、第一绝缘螺帽;120、第一底座;121、第一螺栓孔;130、第一卡接块;140、第一卡接槽;150、第一连接端;200、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10、第二底座;220、第一卡接机构;221、第一固定块;222、第一限位槽;223、第一缓冲簧;224、第一作用块;230、第一插入端;240、第二卡接块;250、第二卡接槽;260、第二连接端;300、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10、输出端;311、第二导电螺栓;312、第二绝缘螺帽;320、第三底座;321、第二螺栓孔;330、第二卡接机构;331、第二固定块;332、第二限位槽;333、第二缓冲簧;334、第二作用块;340、第二插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由图1、图2、图3和图4给出,本技术一种联体式电流互感器,包括联体式互感器10,联体式互感器10由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00、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与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00组成,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00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输入端110,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120,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00右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接块130,第一卡接块130与第一底座120的右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接槽140,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00右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端150;
[0026]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210,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左侧的上部与第二底座210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接机构220,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左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入端230,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接块240,第二卡接块240与第二底座210的右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接槽250,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右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端260;
[0027]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00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输出端310,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320,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00左侧的上部与第三底座320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接机构330,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00左侧的底部设置第二插入端34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体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联体式互感器(10),所述联体式互感器(10)由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00)、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与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00)组成,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00)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输入端(110),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120),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00)右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接块(130),所述第一卡接块(130)与第一底座(120)的右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接槽(140),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单元(100)右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端(150);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210),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左侧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底座(210)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接机构(220),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左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入端(230),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接块(240),所述第二卡接块(240)与第二底座(210)的右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接槽(250),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单元(200)右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端(260);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00)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输出端(310),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320),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00)左侧的上部与所述第三底座(320)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接机构(330),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单元(300)左侧的底部设置第二插入端(3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体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双喜陈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喜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