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921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包括外框、束线盘和驱动组件,束线盘具有多个束线孔,所述束线盘与所述外框可转动连接;驱动组件与所述外框固定连接,且驱动所述束线盘沿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转动;其中,所述束线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多个待束线的线束的第一端分别穿过多个所述束线孔后绞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线束盘,并将线束穿过线束盘上的线束孔,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线束盘转动,从而实现对线束的绞合,能够同时将多股线束进行有效的绞合。将多股线束进行有效的绞合。将多股线束进行有效的绞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行业、通信行业、军工行业、航空航天行业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连接组件的需求也逐渐增。组件的使场景越来越多。组件加工方式灵活,组合灵活,组件使用电缆无法完全实现机械化加工。大部分靠手工束线方式,在加工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多股线束无法绞合,从而造成组件线束使用过程中偏硬,弯曲性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线束使用过程中偏硬,弯曲性不好,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解决了多股线束绞合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包括:
[0006]外框;
[0007]束线盘,其具有多个束线孔,所述束线盘与所述外框可转动连接;
[0008]驱动组件,其与所述外框固定连接,且驱动所述束线盘沿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转动;
[0009]其中,所述束线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多个待束线的线束的第一端分别穿过多个所述束线孔后绞合。
[0010]优选地,所述外框具有圆形通孔,多个所述束线孔均位于所述圆形通孔内,多个所述束线孔沿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束线孔之间的夹角相等。
[0011]优选地,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与所述束线盘的直径相等,所述束线盘设置在所述圆形通孔内,且所述束线盘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圆形通孔的内圆周面可滑动连接。
[0012]具体地,所述圆形通孔的内侧面设置有环形滑槽,所述束线盘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滑槽适配的环形滑棱。
[0013]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14]驱动电机;
[0015]主动齿轮,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矩输出轴同轴且固定连接;
[0016]从动齿环,其与所述束线盘同轴且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环齿纹啮合;
[0017]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
[0018]所述控制器包括:
[0019]转速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速度;
[0020]转向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方向。
[0021]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22]环形电机,其设置在所述圆形通孔与所述束线盘之间,且所述环形电机的中轴线与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重合;
[0023]所述环形电机包括:
[0024]环形定子,其外环面与所述圆形通孔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0025]环形动子,其内环面与所述束线盘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0026]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环形电机;
[0027]所述控制器包括:
[0028]转速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环形电机的转动速度;
[0029]转向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环形电机的转动方向。
[0030]进一步,所述手持式束线装置还包括:
[0031]小束线盘,其具有多个小束线孔,所述小束线盘与所述束线盘同轴设置且可转动连接;
[0032]小驱动组件,其与所述外框固定连接,且驱动所述小束线盘沿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转动;
[0033]其中,所述小束线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小束线盘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多个待束线的线束的第一端分别穿过多个所述小束线孔后绞合。
[0034]具体地,所述束线盘内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小圆形通孔,所述小圆形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小束线盘的直径相等,所述小束线盘设置在所述小圆形通孔内,且所述小束线盘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小圆形通孔的内圆周面可滑动连接。
[0035]具体地,所述小驱动组件包括:
[0036]小驱动电机;
[0037]小主动齿轮,其与所述小驱动电机的转矩输出轴同轴且固定连接;
[0038]小从动齿环,其与所述小束线盘同轴且固定连接,且所述小主动齿轮与所述小从动齿环齿纹啮合;
[0039]小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小驱动电机;
[0040]所述小控制器包括:
[0041]小转速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小驱动电机的转动速度;
[0042]小转向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小驱动电机的转动方向。
[0043]进一步,所述手持式束线装置还包括辅助支撑组件,其与所述束线盘平行设置,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
[0044]安装架;
[0045]辅助盘,其与所述安装架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辅助盘同轴设置,所述辅助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束线孔同轴的辅助孔;
[0046]其中,所述辅助孔的中轴线与所述辅助盘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多个待束线的线束的中段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辅助孔内。
[004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48]本技术通过设置线束盘,并将线束穿过线束盘上的线束孔,然后通过驱动组
件驱动线束盘转动,从而实现对线束的绞合,能够同时将多股线束进行有效的绞合。
附图说明
[0049]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50]图1是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2是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的侧视图。
[0052]附图标记:1

外框,2

束线盘,3

束线孔,4

小束线盘,5

小束线孔,6

安装架,7

辅助盘,8

辅助孔,10

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54]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
[0055]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56]实施例一
[0057]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包括外框1、束线盘2和驱动组件。
[0058]束线盘2具有多个束线孔3,束线盘2与外框1可转动连接;
[0059]驱动组件与外框1固定连接,且驱动束线盘2沿束线盘2的中轴线转动;
[0060]其中,束线孔3的中轴线与束线盘2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多个待束线的线束10的第一端分别穿过多个束线孔3后绞合。
[0061]外框1可以为多种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束线盘,其具有多个束线孔,所述束线盘与所述外框可转动连接;驱动组件,其与所述外框固定连接,且驱动所述束线盘沿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转动;其中,所述束线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多个待束线的线束的第一端分别穿过多个所述束线孔后绞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具有圆形通孔,多个所述束线孔均位于所述圆形通孔内,多个所述束线孔沿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束线孔之间的夹角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与所述束线盘的直径相等,所述束线盘设置在所述圆形通孔内,且所述束线盘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圆形通孔的内圆周面可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的内侧面设置有环形滑槽,所述束线盘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滑槽适配的环形滑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矩输出轴同轴且固定连接;从动齿环,其与所述束线盘同轴且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环齿纹啮合;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控制器包括:转速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速度;转向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环形电机,其设置在所述圆形通孔与所述束线盘之间,且所述环形电机的中轴线与所述束线盘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环形电机包括:环形定子,其外环面与所述圆形通孔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环形动子,其内环面与所述束线盘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米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六零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