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20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器,包括腔体、盖设于所述腔体上的基板以及穿设于所述基板中的多个热管,所述腔体中装有液态工质,所述基板包括面向所述液态工质的第一侧和背向所述液态工质的第二侧,每一所述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且至少部分浸没于所述液态工质中,所述冷凝端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二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快速散热,而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服务器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提升其性能的同时也增加了散热量和散热密度。风冷技术受到空气自身性质的限制,散热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无法满足现今高性能、高功耗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
[0003]两相浸没冷却技术利用低沸点可相变液体工质发生沸腾时的潜热,可以达到更高的散热热流密度和换热效率,被认为是风冷散热的有效替代方案。现有两相浸没冷却系统在结构上是一个密封系统,通过内部低沸点液体工质吸热沸腾

放热冷凝的循环带走电子设备的热量,有效的冷凝器将保证稳定的系统压力和液体饱和温度,及时有效的将蒸汽冷凝成液体回流到腔体中。
[0004]目前已知的用于两相浸没冷却系统的冷凝器多为金属盘管冷凝器,安装于冷却系统顶部的气相区,底部腔体中的液体工质吸收电子设备如芯片等的热量后,沸腾蒸发为气态并自送上浮至气相区与盘管接触换热,盘管内循环流动的液体将热量转移至冷却系统之外。上述结构的冷凝器密封在冷却系统内部,为了提供有效换热面积,需要大量的盘管,不仅使得管路连接复杂、管内液体泄漏风险高,而且管内液体的循环流动需要额外的泵来驱动,增加了冷却系统的整体能耗与成本。此外,上述结构的冷凝器通过其盘管与气态工质的接触换热完成热交换,整体的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好的散热器。
[0006]一种散热器,包括腔体、盖设于所述腔体上的基板以及穿设于所述基板中的多个热管,所述腔体中装有液态工质,所述基板包括面向所述液态工质的第一侧和背向所述液态工质的第二侧,每一所述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且至少部分浸没于所述液态工质中,所述冷凝端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二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与所述腔体密封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的第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翅片组,所述第一翅片组包括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基板热连接并与所述热管的蒸发端相间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热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翅片组包括多个,每一所述第一翅片组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热管的蒸发端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翅片位于所述液态工质的液面之上;或者,所述第一翅片部分浸没于所述液态工质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基板为一体结构或者分别成型后焊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翅片的形状包括方形片状、方柱状、多边形柱状、圆柱状、波纹片状或波纹柱状中的至少一种。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翅片的表面形成有凸起、凹槽、通道或者沟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的第二侧还设置有第二翅片组,所述第二翅片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与所述热管的冷凝端热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翅片套接于所述热管的冷凝端上,所述第二翅片的表面形成有凹槽、凸起或者波纹。
[0015]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的蒸发端的外表面形成有多孔结构、沟槽结构、通道结构、凹槽结构、凸起或者鳍片。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散热器利用热管中的潜热可以降低换热所需的温差,减小热阻,在较小温差下将大量热量快速排出到系统之外,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快速散热;另外,本技术不需要通过液体的循环流动来实现冷却系统内部热量向外部的转移,也就没有复杂的管路设置和管路连接,没有漏液的风险,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设备和动力消耗,不仅可以精简结构、节约成本,更主要的是能保证系统安全,避免电子设备受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散热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散热器的爆炸图。
[0019]图3为图2所示散热器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0]图4为图1所示散热器沿IV

IV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0022]本技术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的两相浸没冷却系统中。图1

4所示为本技术散热器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示散热器包括基板10、穿设于基板10中的热管20、设置于基板10下方的第一翅片组30以及设置于基板10上方的第二翅片组40。
[0024]基板10整体为薄板状结构,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如纯铜、无氧铜、铝合金、不锈钢、高导热复合材料等制成。基板10上设置有通孔12,用于穿设热管20。根图示中,热管20为多个且呈阵列状排布,具体地为5*3的方阵。相对应地,基板10上的通孔12为多个并呈阵列状分布,相邻的两个通孔12在横向及纵向上均间隔有适当的距离。应当理解地,根据电子设备热负荷的不同,热管20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可以不同,对应地基板10的尺寸、基板10上通孔12的数量和分布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20也可以是单个,不以具体实施例为
限。
[0025]每一热管20的中部固定插接于基板10的一通孔12中,优选地基板10与热管20焊接、紧配合等方式固定连接。热管20的两端分别形成蒸发端22和冷凝端24,其中蒸发端22由基板10的下方向外伸出一定长度、冷凝端24由基板10的上方向外伸出一定长度。热管20内填充有一定量的低沸点工质,工质在蒸发端22吸热沸腾,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并向上流动至冷凝端24,如图4中箭头所示。气态工质在冷凝端24放热冷凝,由气态转化为液态并向下回流至蒸发端22,如此不断循环实现对热量的快速转移。较佳地,热管20内壁面形成有毛细结构,用于促进液态工质的回流,避免蒸发端22干烧。
[0026]第一翅片组30设置于基板10的下方并与基板10热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翅片组30与基板10可以分别成型后焊接相连;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翅片组30与基板10可以是一体结构,如此可以减小两者之间的接触热阻、增强热传导效率。图示实施例中,第一翅片组30为多个,每一第一翅片组30设置于相邻的两列热管20的蒸发端22之间并与蒸发端22间隔有一定的距离。第一翅片组30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翅片,每一第一翅片竖直设置,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盖设于所述腔体上的基板以及穿设于所述基板中的多个热管,所述腔体中装有液态工质,所述基板包括面向所述液态工质的第一侧和背向所述液态工质的第二侧,每一所述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且至少部分浸没于所述液态工质中,所述冷凝端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二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与所述腔体密封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翅片组,所述第一翅片组包括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基板热连接并与所述热管的蒸发端相间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热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翅片组包括多个,每一所述第一翅片组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热管的蒸发端之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位于所述液态工质的液面之上;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薇韦立川蔡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