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件和器件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14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器件,所述器件具有作用体积(A),其中作用体积(A)在器件的高度H上非居中地设置,和/或其中作用体积(A)在器件的宽度B上非居中地设置。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器件的应用,其中器件为热敏电阻,尤其为NTC热敏电阻或PTC热敏电阻,或者为温度测量元件。一种器件用于监控电池的温度或者车辆中的温度的应用。于监控电池的温度或者车辆中的温度的应用。于监控电池的温度或者车辆中的温度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器件和器件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器件,尤其是陶瓷多层器件,例如用于表面安装的NTC热敏电阻。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器件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这种器件例如可以在温度传感器中用作为温度敏感的元件。在此,环境温度作用于器件,例如作为从上部的辐射热量或者从下部经由电路板作用于器件。环境温度在此可以改变器件的温度。所述器件可以引起器件、例如电阻的电特性的改变,其中改变可以通过适合的电子装置测量。
[0003]对于多种应用,传感器的尽可能快的响应是期望的或必需的。传感器的响应速度通过传感器的热时间常数来描述。热时间常数说明,在何种时间之后,传感器已达到新温度的63%(1

1/e)。热时间常数与外部因素相关,例如在其上构建有传感器的材料,所使用的焊料,焊料量和周围环境。传感器特性、如构件大小或传感器的材料的类型影响热时间常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现在是,提出一种改进的器件,尤其是如下器件,所述器件能够实现,在其电特性方面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尽可能快地受到影响。
[0005]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器件来实现。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06]提出一种器件,其中器件的作用体积在器件的高度上非居中地设置。替选地或补充地,作用体积在器件的宽度上非居中地设置。
[0007]作用体积可以通过相反极性的相邻的内电极的重叠区域来形成。替选地,作用体积可以通过处于相反极性的两个内电极之间的区域形成,其中这两个内电极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中并且不彼此接触。
[0008]作用体积可以由多个子区域组成,在所述子区域中分别沿堆叠方向相邻的内电极重叠或者在所述子区域中在相同的平面中的内电极形成作用体积。彼此重叠的内电极在此可以沿堆叠方向直接彼此相邻。
[0009]因为作用体积在器件的宽度和/或高度上非居中地设置,所有作用体积靠近器件的外面设置。环境温度变化引起器件的温度的变化,所述器件暴露于所述周围环境。这种温度变化可以不均匀地伸展。尤其地,器件的温度变化可以从外向内进行。与此相应地,器件的外面和靠近外面的区域的温度比器件的中间区域更快地改变。通过作用体积在这种区域中设置,作用体积可以快速地被温度变化影响。作用体积对于器件的电特性、例如器件的电阻是决定性的。通过非居中地设置作用体积,因此可以降低器件的热时间常数。
[0010]器件的高度可以是器件沿堆叠方向的扩展,沿所述堆叠方向,内电极和陶瓷层上下相叠地设置。内电极可以是面状的并且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高度可以是器件沿
垂直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方向的扩展。
[0011]器件的宽度可以是器件从器件的第一侧面至第二侧面的扩展,其中器件的外电极不设置在第一或第二侧面上。宽度在此可以说明构件沿宽度方向的扩展。
[0012]尤其地,作用体积可以靠近器件的侧面、靠近器件的下侧和/或靠近器件的上侧设置。
[0013]器件可以具有内电极,其中沿堆叠方向彼此相邻的内电极在至少一个重叠区域中彼此重叠,其中器件的作用体积通过内电极的至少一个重叠区域形成。
[0014]替选地,器件可以具有两个内电极,所述内电极在一个平面中设置并且不彼此接触,其中在内电极之间的区域形成器件的作用体积。在此,内电极中的一个内电极可以与第一外电极连接并且内电极中的另一个内电极可以与第二外电极连接。
[0015]器件的高度可以从器件的下侧延伸至器件的上侧。作用体积可以在下部区域中设置在下侧和30%的高度的高度之间和/或在上部区域中设置在70%的高度的高度和上侧之间。优选地,作用体积在下部区域中设置在下侧和20%的高度H的高度之间和/或在上部区域中设置在80%的高度H的高度和上侧之间。
[0016]如果作用体积不仅在上部区域中而且也在下部区域中设置,那么得出对称的器件,所述器件在表面安装中可以借助上侧朝向电路板和借助下侧朝向电路板安装,而不改变器件的电特性。这种器件通常作为散装件生产,使得关于上侧和下侧的对称性是有利的。
[0017]器件的宽度可以从器件的第一侧面延伸至第二侧面。作用体积可以在左边区域中在第一侧面和30%的宽度B的宽度之间和/或在右边区域中在70%的宽度B的宽度和第二侧面之间设置。在此,作用体积可以在从第一侧面延伸至不大于30%的宽度B的宽度的左边区域中和/或在从第二侧面延伸到至少70%的宽度B的宽度的右边区域中设置,其中沿宽度方向,不具有内电极的中间区域在左边区域和右边区域之间设置并且分别直接连接于左边区域和右边区域。
[0018]优选地,作用体积可以在左边区域中在第一侧面和20%的宽度B的宽度之间和/或在右边区域中在80%的宽度B的宽度和第二侧面之间设置。由此可以确保,作用体积靠近侧面设置。在器件之上从外向内伸展的温度变化因此可以快速到达作用体积。由此可以引起降低的时间常数。
[0019]器件的内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内电极可以是浮动电极。器件的其他内电极可以与器件的外电极中的一个外电极连接。浮动内电极不与外电极电接触。
[0020]作用体积可以具有多个子体积,所述子体积彼此对称地设置。通过子体积的对称设置能够实现,器件在任意位置装入。
[0021]至少一个内电极可以具有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通过间隙彼此分开,所述间隙垂直于器件的高度和宽度伸展。在此,内电极的两个部分可以分别与外电极连接,尤其与相同的外电极连接。替选地,内电极也可以是浮动电极,其中两个部分是浮动的。间隙可以沿宽度方向居中地设置。通过在内电极的两个部分之间构成间隙,作用体积可以错开,使得作用体积靠近器件的侧面。与此相应地,作用体积可以快速地受侧面的温度变化影响。
[0022]作用体积可以小于器件的总体积的30%。优选地,作用体积可以小于总体积的20%或小于10%。通过这样小的作用体积可以实现,作用体积可以在其温度上更快被改变。以所述方式,可以在环境温度变化时确保快速的传感器响应。
[0023]器件可以具有高热导率的陶瓷材料。陶瓷材料的高热导率可以有助于,温度变化快速到达作用体积。
[0024]器件可以具有外电极,所述外电极设置在器件的第三侧面上。内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内电极可以与外电极连接。外电极可以与同外电极连接的内电极部分地重叠,其中与外电极连接的内电极伸出与外电极重叠的区域。外电极例如可以与上侧和/或下侧部分地重叠。如果内电极伸出外电极,那么外电极的长度仅对器件的电阻分布有小的影响。尤其地,因此可以避免在外电极之间的电流流动。
[0025]器件可以为陶瓷器件。器件可以为电气器件或电子器件。器件可以为多层器件。器件可以为热敏电阻。器件可以为NTC热敏电阻或PTC热敏电阻。器件可以为压敏电阻。器件可以为温度测量元件。器件可以构成用于表面安装。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上文中描述的器件可以用于监控电池的温度。在电池中决定性的是,在电池过热之前中断电池的充电过程,因为否则会出现电池的损坏。如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器件用于监控电池的温度,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器件,其中所述器件的作用体积(A)在所述器件的高度H上非居中地设置,和/或其中所述作用体积(A)在所述器件的宽度B上非居中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作用体积(A)靠近所述器件的侧面(4、5、6、7)设置,和/或其中所述作用体积(A)靠近所述器件的下侧(2)设置,和/或其中所述作用体积(A)靠近所述器件的上侧(3)设置。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器件具有内电极(10、11、12),其中在堆叠方向(S)上彼此相邻的内电极(10、11、12)在至少一个重叠区域(13、14)中彼此重叠,其中所述器件的所述作用体积(A)通过所述内电极(10、11、12)的所述至少一个重叠区域(13、14)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器件具有两个内电极(10、11),所述内电极设置在一个平面中并且不彼此接触,其中在所述内电极之间的区域形成在所述器件的所述作用体积(A)。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器件的高度H从所述器件的下侧(2)延伸至上侧(3),其中所述作用体积(A)在下部区域(16)中设置在所述下侧(2)和30%的高度H的高度之间和/或在上部区域(15)中设置在70%的高度H的高度和所述上侧(3)之间。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器件的宽度B从所述器件的第一侧面(2)延伸至第二侧面(3),其中所述作用体积(A)在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不大于30%的宽度B的宽度的左边区域中和/或在从所述第二侧面延伸到至少70%的宽度B的宽度的右边区域中设置,和其中在宽度方向上,不具有内电极的中间区域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弗雷德
申请(专利权)人:TDK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