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布线结构及铁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88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布线结构及铁道车辆,属于电气布线技术领域,包括线槽、连接板、出线盒、拉铆螺母以及线槽码,线槽内设有隔板,连接板与对应的两个线槽固定连接,多个拉铆螺母分别位于线槽的两侧,线槽码具有容纳线槽的容纳空间;线槽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拉铆螺母相对应,线槽码通过穿过安装孔和拉铆螺母的螺栓与车厢顶部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布线结构,将模块化结构的线槽、出线盒以及线缆一同安装在车厢顶部,并使用螺栓穿过拉铆螺母,将线槽码固定连接于车厢顶部,实现对模块化结构的固定安装,提高了线缆的安装效率,同时借助隔板防止线缆之间出现磨损。同时借助隔板防止线缆之间出现磨损。同时借助隔板防止线缆之间出现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布线结构及铁道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布线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辆布线结构及铁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铁路客车主要由车体、内装、电气、转向架和制动五大系统组成,在客车运行事故中,电气安全隐患导致的事故占绝大部分。加强客车电气布线设计,提高铁路客车电气系统的安全,预防和杜绝铁路客车电气安全隐患至关重要。电气系统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归纳为电气布线问题、电气元器件的问题、电气安全保护不完善及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原因。铁路客车电气布线设计是客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布线的规范程度、布线保护是否合理等等,都直接影响客车的行车安全。客车布线主要由主干线线槽、支线线管、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组成,任一节点出现设计错误,都将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目前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线槽固定在车厢顶部,再安装线缆、紧固件等,安装效率较低;并且线缆安装在线槽中易受到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布线结构及铁道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线缆布置的效率较低,且线缆易受到磨损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布线结构,包括:
[0005]线槽,数量为多个,用于布置线缆;多个所述线槽首尾相连依次设置,并用于安装于车厢顶部;所述线槽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线槽为多个布线区,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0006]连接板,数量为多个,分别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线槽连接处;各所述连接板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槽固定连接;
[0007]出线盒,固设于所述线槽上,且位于所述线槽远离车厢顶部的一侧;
[0008]拉铆螺母,数量为多个,用于安装在车厢顶部上;多个所述拉铆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线槽的两侧;
[0009]线槽码,数量为多个,用于固定多个所述线槽;所述线槽码具有容纳所述线槽的容纳空间;所述线槽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拉铆螺母相对应,所述线槽码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拉铆螺母的螺栓与车厢顶部固定连接。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槽的槽底面上开设多个用于绑扎线缆的扎带孔。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板的顶端设有弧形弯折部。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板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两个顶端均设有所述弧形弯折部。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和多个第二连接
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位于连接板的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上下交错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上下交错设置。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线盒的侧壁上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内设有用于保护线缆的软管。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线盒内设有扎线杆,所述扎线杆上安装O型圈。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布线结构还包括:
[0017]连接块体,一端设有用于线缆穿过的限位槽;所述连接块体的一端用于与车厢平顶部相平齐,另一端用于与车厢高顶部连接。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块体上设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一端与连接块体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厢顶部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布线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车辆布线结构,使用前先在车厢顶部预安装多个拉铆螺母,使用时将多个连接板将多个线槽固定安装在一起,并且在线槽中安装隔板,将线槽分为多个布线区,并且将出线盒固定在线槽上,然后在线槽中敷设线缆,最后将模块化的多个线槽出线盒以及线缆一同安装在车厢顶部,并且使用线槽码卡扣在线槽上,线槽码的安装孔与拉铆螺母同轴对齐,使用螺栓穿过安装孔和拉铆螺母将多个线槽、出线盒以及线缆固定在车厢顶部上;通过这种方式,在将多个线槽、出线盒以及线缆进行预安装并形成模块化结构,同时在车厢顶部预安装拉铆螺母,最后将模块化结构的线槽、出线盒以及线缆一同安装在车厢顶部,并使用螺栓穿过拉铆螺母,将线槽码固定连接于车厢顶部,实现对模块化结构的固定安装,提高了线缆的安装效率,同时借助隔板防止线缆之间出现磨损。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道车辆,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车辆布线结构。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铁道车辆,由于采用了车辆布线结构,因此,将模块化结构的线槽、出线盒以及线缆一同安装在车厢顶部,并使用螺栓穿过拉铆螺母,将线槽码固定连接于车厢顶部,实现对模块化结构的固定安装,提高了线缆的安装效率,同时借助隔板防止线缆之间出现磨损。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布线结构安装于车厢顶部的示意图一;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布线结构安装于车厢顶部的示意图二;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布线结构的侧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槽与线槽码的安装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铆螺母的安装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槽与连接板的连接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出线盒的主视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出线盒的俯视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槽码的主视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槽码的俯视图;
[0034]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块体的安装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块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7]1、线槽;11、隔板;12、扎带孔;13、弧形弯折部;2、连接板;21、第一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3、出线盒;31、出线孔;32、软管;33、扎线杆;4、拉铆螺母;5、线槽码;51、容纳空间;52、安装孔;53、螺栓;6、连接块体;61、限位槽;7、车厢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4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槽,数量为多个,用于布置线缆;多个所述线槽首尾相连依次设置,并用于安装于车厢顶部;所述线槽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线槽为多个布线区,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槽的长度方向一致;连接板,数量为多个,分别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线槽连接处;各所述连接板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槽固定连接;出线盒,固设于所述线槽上,且位于所述线槽远离车厢顶部的一侧;拉铆螺母,数量为多个,用于安装在车厢顶部上;多个所述拉铆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线槽的两侧;线槽码,数量为多个,用于固定多个所述线槽;所述线槽码具有容纳所述线槽的容纳空间;所述线槽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拉铆螺母相对应,所述线槽码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拉铆螺母的螺栓与车厢顶部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的槽底面上开设多个用于绑扎线缆的扎带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顶端设有弧形弯折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U型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晓华范恩明全德刘司宇王田孙立民高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