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其再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873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于使用过的墨水瓶能够不限定用途地实现再利用的容易化以及废弃部件的体积削减的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其再制造方法。该墨水补充容器是向打印机补充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其具备:容器部,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导出部,其位于容器部的顶端侧,并且导出墨水;盖子,其保护导出部,并且构成为在导出部能够装卸;以及膜,其附着形成在容器部的内侧面、导出部的内侧面以及盖子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个上。个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其再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墨水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通过从打印头向印刷用纸等印刷介质喷出墨水,从而能够在印刷介质上用墨水进行印刷。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存在向墨罐补充墨水而使用的墨水补充型的喷墨打印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提高墨水瓶或瓶套件的便利性为目的的墨水补充型的墨水瓶。
[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

118453号公报
[0006]在将上述墨水瓶再利用的情况下,由于墨水附着在构成使用过的墨水瓶的全部的部件上,因此存在再利用困难的问题。此外,在将使用过的墨水瓶再利用的情况下,也存在用途被限制的问题。另一方面,若废弃构成墨水瓶的全部的部件,则废弃部件的体积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墨水补充容器。该墨水补充容器是向打印机补充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其具备:容器部,其构成为能够容纳所述墨水;导出部,其位于所述容器部的顶端侧,并且导出所述墨水;盖子,其保护所述导出部,并且构成为在所述导出部能够装卸;以及膜,附着形成在所述容器部的内侧面、所述导出部的内侧面以及所述盖子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被补充墨水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0009]图2是墨水补充容器的正置状态下的主视图。
[0010]图3是表示墨水使用后的墨水补充容器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0011]图4是图3所示的部分区域的放大图。
[0012]图5是表示再制造墨水补充容器的第一方法的工序图。
[0013]图6是表示膜剥离后的使用后容器的截面图。
[0014]图7是用于说明膜的剥离的状态的的说明图。
[0015]图8是表示除去后的膜和使用后容器的截面图。
[0016]图9是用于说明新的膜的附着的说明图。
[0017]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墨水使用后的墨水补充容器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0018]图11是表示再制造墨水补充容器的第二方法的工序图。
[0019]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离心力附加后的、墨水补充容器内的残留墨水的分布状态的截面图。
[0020]图13是表示分离了残留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图。
[0021]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墨水使用后的墨水补充容器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0022][标号说明][0023]100:打印机;110:箱体;112:盖部;120:托架;122:打印头;130:墨罐;132: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4:管;200:墨水补充容器;200a:墨水补充容器;200b:墨水补充容器;300:容器主体;310:膜;311:第一副膜;312:第二副膜;315:残留墨水;330:防水层;400:导出部;415:墨水出口;600:盖子;610:膜;611:第一副膜;612:第二副膜;630:防水层;Ar1:部分区域;C:中心轴线;P100:工序;P110:工序;P120:工序;P130:工序;P200:工序;P210:工序;P220:工序;P230: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0024]A.第一实施方式:
[0025]A1.装置结构:
[0026]图1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被补充墨水的打印机100的立体图。该打印机100是将墨水向印刷介质P上喷出而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在图1中,描绘有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X轴与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对应,Y轴与打印机100的进深方向对应,Z轴与打印机100的高度方向对应。打印机100设置在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规定的水平的设置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是指+X方向和

X方向的总称。同样地,“Y轴方向”是指+Y方向和

Y方向的总称,“Z轴方向”是指+Z方向和

Z方向的总称。
[0027]打印机100具有箱体110。在箱体110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的托架120。在托架120的下面,设置有将墨水向印刷介质P上喷出的打印头122。在箱体110的前表面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部112。在盖部11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墨罐130。
[0028]多个墨罐130由管134连接到托架120的打印头122。各墨罐130内的墨水经由管134向打印头122供给。这些墨罐130是墨水补充型的墨罐。在各墨罐130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将墨水向墨罐130补充的筒状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2。这些墨罐130是未载置于托架120上的固定式的墨罐。另外,各墨罐130的前表面由具有透光性的部件而形成,各墨罐130的墨水余量能够从外部目视。在墨水余量变少了的情况下,打开盖部112,从而能够从墨罐13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132补充墨水。
[0029]在本说明书中,“墨水的补充”的术语是指将墨水向墨罐130供给而增加墨水余量的动作。但是,没有必要通过“墨水的补充”而以墨水将墨罐130填满。此外,“墨水的补充”也包括当初次使用打印机100时,向空的墨罐130填充墨水的动作。
[0030]图2是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正置状态下的主视图。“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正置状态”是指使容器主体300的底部处于下方而置于桌子等的水平面上的状态。将该正置状态下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上端侧称为“顶端侧”,将下端侧称为“后端侧”。图2以后的各图中的+Z方向表示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正置状态下的铅垂向上的方向。另外,在图2中,将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线C以虚线表示。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从中心轴线C朝向垂直的方向的方向称为“径向”。
[0031]墨水补充容器200具有能够容纳墨水的容器主体300;形成后述的墨水出口415的
导出部400;以及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导出部400的顶端侧的盖子600。
[0032]在墨水补充前,墨水容纳在墨水补充容器200。用户打开图1所示的盖部112,从而使墨罐130露出。用户取下墨水补充容器200的盖子600。用户将取下了盖子600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顶底颠倒,而向墨罐130补充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比墨罐130成为满罐的量多的墨水容纳在墨水补充容器200。因此,若从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墨罐130补充墨水几次,则容纳在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墨水几乎全部耗尽。
[0033]图3是表示墨水使用后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墨水使用后”是指通过向上述的墨罐130的几次的墨水补充而补充动作完成,容纳在容器主体300内的墨水几乎耗尽的状态。以下,将所涉及的墨水使用后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称为“使用后容器200”。在图3中,示有包括中心轴线C的截面。容器主体300是具备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向打印机补充墨水,所述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部,其构成为能够容纳所述墨水;导出部,其位于所述容器部的顶端侧,并且导出所述墨水;盖子,其保护所述导出部,并且构成为在所述导出部能够装卸;以及膜,其附着形成在所述容器部的内侧面、所述导出部的内侧面、以及所述盖子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部的内侧面、所述导出部的内侧面、以及所述盖子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膜之间,形成有防水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部的内侧面、所述导出部的内侧面、以及所述盖子的内侧面的全部附着形成有所述膜。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包括彼此重叠为嵌套状地配置的多个副膜。5.一种再制造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的方法,其包括:准备通过补充而使用了所述墨水的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工序;在所述容器部的内侧面、所述导出部的内侧面、所述盖子的内侧面中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手宽之深泽教幸小林淳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