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农业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53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农业机器人,不仅解决了对害虫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高效识别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识别过程中人为误差的问题。对鳞翅目、鞘翅目等种类害虫进行收集和识别,从而判断该区域害虫类发生程度的装置,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底座上球铰接有支撑块,其特征在于,支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壳体内前后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进入导向板,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横向布置的玻璃筒,玻璃筒内放置有发光管,壳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转轴为横向布置的挡板,壳体内横向滑动连接有收集板,壳体左端设有观察腔,观察腔左端设有摄像头。观察腔左端设有摄像头。观察腔左端设有摄像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农业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监控机器人,特别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农业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往往面临各种虫害的危害,那么快速获取农作物生长各个阶段虫害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虫害进行防治至关重要。鳞翅目、鞘翅目等种类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因为这几类害虫具备飞行能力,活动范围不受地形限制,产卵区域范围相对较大。为提高对这类害虫的防治效率,利用此类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捕,然后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准确获取害虫信息,有效掌握农作物生长各个阶段的虫害发生情况,为开展害虫有效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如果采用人工对害虫种类和数量进行收集和分类,一是无法及时获得诱集的虫体样本,种类和数目也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二是采用人工方式,无法满足大范围和持续性的害虫统计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农业机器人,不仅解决了对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高效辨别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辨别过程中人为误差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底座上球铰接有支撑块,其特征在于,支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壳体内前后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进入导向板,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横向布置的玻璃筒,玻璃筒内放置有发光管,壳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转轴为横向布置的挡板,挡板经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的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壳体内横向滑动连接有收集板,收集板经横向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螺纹轴进行驱动进行横向方位的移动,壳体左端设有观察腔,观察腔左端设有摄像头。
[0005]作为优选,所述导入板为外大内小的结构布置。
[0006]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位于相对应的导入版内侧之间的位置,挡板竖向状态时封堵导入板内侧之间的位置。
[0007]作为优选,所述收集板横向滑动连接在壳体内,收集板形状与两挡板闭合时壳体内部形状空间相吻合,收集板上开设有与收集板相对应的通孔,收集板与玻璃筒之间为滑动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位于玻璃筒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螺纹轴,收集板上与螺纹轴位置相对应处分别开设有螺纹孔,收集板左端固定连接有内径大于螺纹轴的透明管,透明管向左伸出且穿过观察腔。
[0009]作为优选,所述观察腔左端面上设有透明盖板,透明盖板左侧固定连接有摄像头。
[0010]作为优选,所述各个螺纹轴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轮,连接轮之间通过连接带进行连接,螺纹轴被驱动单元进行驱动。
[0011]作为优选,所述导入版与挡板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0012]本技术有益效果是:
[0013]1.利用诱捕和识别装置,不仅可以高效快速捕捉到各类害虫,而且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识别的多种害虫种类;
[0014]2.能够利用虫类的趋光性来对该区域的虫类进行诱捕;
[0015]3.解决人工观测无法在夜间有效辨别害虫活动的问题;
[0016]4.附带自清洁功能,可以支持远程操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第二视角。
[0019]图3为本技术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剖视图第二视角。
[0021]图5为本技术收集完成后状态剖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收集完成后状态剖视图第二视角。
[0023]附图标记
[0024]1.底座,2.支撑块,3.壳体,4.太阳能板,5.导向板,6.玻璃筒,7.挡板,8.驱动电机,9.收集板,10.观察腔,11.摄像头,12.螺纹轴,13.透明管,14.透明盖板,15.连接轮,16.连接带,17.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该实施例在使用时,将本方案中的底座1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设定部位,然后调节好壳体3的朝向以及角度,在初始位置时,位于壳体3前后两端的挡板7位于竖直的闭合状态,使得壳体3的前后两端为封闭,而收集板9位于右端,在需要进行工作时,先通过驱动电机8进行转动来驱动挡板7向外进行打开,使得到导向板5组成的通道得以打开,然后控制玻璃筒6内的发光管进行发光,发光管发出的光经过玻璃管与导向板5以及挡板7向外发散,通过虫子的趋光性来吸引可以飞行的虫子,而由于导向板5在壳体3前后侧面分别为外大内小的状态布置,使得虫子从导向板5的外侧进入后会进入到壳体3内,但是在壳体3内向外时会被引导向上下两端,使得进来容易而出去难,而光源在壳体3内,想要进入到壳体3内就需要经过导向板5,利用这样的结构来捕捉大量的虫子,而位于左端的摄像头11即可以进行实时的观察,也可以进行收集后观察,可以通过在打开挡板7后设定的时间内进入到壳体3的虫子的数量为依据来进行数据采集,在使用前先通过发光管进行聚集虫子并起到引起虫子注意的目的,在发光到设定时间后将挡板7打开,可以打开一侧的挡板7也可以打开两侧的挡板7,然后等待虫子的进入,在打开设定时间后驱动两侧的挡板7关闭,同时对已经在壳体3内的虫子数量以及种类进行观察,由于在壳体3内存在发光管以及透明管13,而且虫子较为分散,所以需要将虫子运送到观察腔10内进行观察,进行输送过程中,控制驱动电机8转动进行封闭,封闭完成后通过控制位于壳体3上的各个螺纹轴12进行同步转动,螺纹轴12在进行转动过程中通过螺纹传动控制收集板9从右向左进行运动,收集板9在运动过程
中将位于壳体3内的虫子从右向左进行推动,在推动过程中两个螺纹轴12通过带传动进行连接而同步转动,使得位于壳体3内的收集板9进行平移运动,而收集板9上下两端分别与壳体3之间进行滑动连接,进一步的防止收集板9产生位移或倾斜,在收集板9运动到最左端时停止动作,此时位于壳体3内的虫子均被收集板9向左推动到观察腔10内,观察腔10左端面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方便位于观察腔10左侧的摄像头11进行采集图像并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的数据进行收集并传输。
[0027]同时在收集板9向左进行运动过程中,位于收集板9右端面上的透明管13会从收集腔内穿过并向左滑动,透明管13由于材质为透明材质所以不会对观察结果造成影响,而位于壳体3内的玻璃筒6可以提供对发光管的保护作用的同时起到对虫子的撞击的保护,防止虫子身上所携带的物体沾染在发光管上,同时还能方便清理,在收集板9向左运动过程中,收集板9会与发光管始终保持滑动连接,收集板9在运动的同时会起到对玻璃筒6的清洁作用,以便以后继续使用,而观察腔10内收集的虫子在观察完成后通过人工进行清理。
[0028]挡板7在工作状态时为竖直状态,且分别连接在导入板内侧,同时在挡板7转动到竖直状态时进行限位,防止挡板7转动角度过大而产生缝隙,而挡板7在打开时向外打开并紧贴在位于其上方的导入板侧面。
[0029]位于壳体3上端的太阳能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农业机器人,包括底座(1),底座(1)上球铰接有支撑块(2),其特征在于,支撑块(2)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3),壳体(3)上端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4),壳体(3)内前后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进入导向板(5),壳体(3)内固定连接有横向布置的玻璃筒(6),玻璃筒(6)内放置有发光管,壳体(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转轴为横向布置的挡板(7),挡板(7)经固定连接在壳体(3)上的驱动电机(8)进行驱动,壳体(3)内横向滑动连接有收集板(9),收集板(9)经横向转动连接在壳体(3)上的螺纹轴(12)进行驱动进行横向方位的移动,壳体(3)左端设有观察腔(10),观察腔(10)左端设有摄像头(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为外大内小的结构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7)位于相对应的导向板内侧之间的位置,挡板(7)竖向状态时封堵导向板内侧之间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板(9)横向滑动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张杰赵晴茹琳媛张建涛赵巧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