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48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市政道路雨水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包括雨水篦、预制井、初筛篮、导流篮、浮动门、截污篮以及截污框,所述初筛篮设于雨水篦下方,所述导流篮设于所述初筛篮下方,所述截污篮设于所述导流篮下方,所述截污框设于雨水篦下方,分层板将所述截污框分成上层截污框和下层截污框,所述初筛篮、导流篮以及截污篮均设于所述上层截污框内,所述浮动门设于所述截污篮中心可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雨水口的改造和新建。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削减进入雨水干管中的污染物含量,同时减少中、小雨量下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在雨水口和雨水口至雨水干管的连通管内的沉积,保障大雨量下的雨水口过流能力,缓解堵塞现象发生。缓解堵塞现象发生。缓解堵塞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雨水设施
,具体为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

技术介绍

[0002]雨水径流和道路冲洗水依次通过雨水篦、雨水口井身及连接管进入雨水收集干管。在中、小降雨量或道路冲洗条件下,雨水径流和道路冲洗水进入雨水口内的流速相对较慢,且水量相对较低时,污染物和颗粒物浓度相对较高,因此造成了此时颗粒物易于在雨水口井身和连接管中沉积。当雨水口井身和连接管内的污染物淤积到一定程度时,将极大的降低雨天雨水口的过流能力,造成城市道路的大量积水。
[0003]目前常用的雨水篦无法截留污染物和颗粒物,为此一些专利(CN101538892、CN102864835A、CN106703165A、CN110359541A)申请了带有污染物或颗粒物拦截功能的雨水口截污装置,这些装置的共同特征就是可以对进入雨水口的污染物或颗粒物进行拦截,再通过日常的人力维护或更换滤芯清除雨水口截污装置内的垃圾,从而减少颗粒物或污染物进入管道系统中。由于我国道路下垫面径流污染较为突出,且雨水口分布十分广泛,以上方法增加了人力维护清扫雨水口截污装置的难度,提高了运行维护成本,降低了此类装置使用的实际效益。为此,公开号为CN106978846A的中国专利申请了一种具有控制面源污染功能的全收集防堵塞截污挂篮,其通过设置虹吸管和清水槽可在滤网堵塞水位上升时,对滤网进行反冲洗,使堵塞得到缓解,但如果雨水口中的水位上升过快,并淹没整个截污装置,虹吸管将不能发挥有效输送截留下的颗粒物的作用,所以此方法仅在较低雨量下可以长期的正常运行,一旦遭受稍大的雨量冲击,必然需要人力维护。
[0004]排水管道是污染物重要的收集途径,因此在保障管道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有序的将污染物输入管道中,不仅可以减少路面工人对雨水口中沉积污染物的清理,同时也可以减少因回收截污装置内的污染物而带来的二次处理处置困难的问题。
[0005]因此,寻求构建一种在较低降雨量或旱天洒水车路面冲洗下截污、防沉积能力强,较高降雨量下过流和自清理能力强的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包括雨水篦、预制井、初筛篮、导流篮、浮动门、截污篮和截污框;所述初筛篮设置于雨水篦中部下方,所述导流篮设置于所述初筛篮底端,所述截污篮设置于所述导流篮底端,所述初筛篮、导流篮和截污篮外侧设置有截污框,截污框顶端与雨水篦连接;
[0008]所述截污框内部对应截污篮位置处对称水平设置有分层板,分层板将所述截污框分成上层截污框和下层截污框,所述初筛篮、导流篮以及截污篮均设于所述上层截污框内;
[0009]所述浮动门设置于所述截污篮内部中心,所述浮动门分为上门体、连接杆和下门体,所述上门体位于所述导流篮内部且与所述导流篮底部平行,所述下门体位于所述下层截污框内且与所述截污篮底面平行,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导流篮和所述截污篮中心的固定孔分别连接所述上门体和所述下门体;所述预制井设置于截污框外侧。
[0010]优选的,所述上层截污框表面开设有上部溢流口和下部溢流口,所述下部溢流口的下边缘与所述截污篮顶部齐平;所述上部溢流口的下边缘高度高于所述导流篮顶部高度;所述下门体的上边缘至所述截污篮中心腔体底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导流篮的深度。
[0011]优选的,所述导流篮顶部外边缘的直径大于初筛篮最外侧的直径,导流篮顶部外边缘的直径大于导流篮底部外边缘的直径,导流篮顶部外边缘的直径小于上层截污框内壁的直径,初筛篮腔体外侧直径小于导流篮顶部外边缘的直径。
[0012]优选的,所述初筛篮侧壁表面开设有出水口A,导流篮侧壁表面开设有出水口B,所述下层截污框两侧开设有出水口C,所述预制井底端对称开设有出水口D,所述截污篮外壁表面开设有网孔;所述导流篮底部开设有出水孔A,截污篮中心腔底部开设有出水孔B;所述出水口A、出水口B和网孔直径依次递减。
[0013]优选的,所述上层截污框中的上部溢流口的下边缘高度高于所述导流篮上边缘高度。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至少为2根。
[0015]优选的,所述上门体底边缘外侧和下门体顶边缘外侧均设置有止水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在中、小降雨量或马路洒水车清扫时,将污染物截留在截污篮内,减少了颗粒物在雨水口底部和雨水口至干管的连接管内的沉积。当出现较大雨量时,所述浮动门上移,所述下门体闭合,所述上门体打开,水流在所述截污篮内反向流动,可以对所述截污篮进行方冲洗,由于水量较大,大量富集的颗粒物在较大流速下快速进入干管,从而避免了颗粒物在雨水口底部和雨水口至干管的连接管内的沉积,同时也降低了人力对截污篮的维护频次,同时也减少了对截污篮清理出的残渣的处理和处置的投入,从而在全流程污染控制中降低额外投入、降低碳排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中浮动门上移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导流篮的顶视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浮动门的正视结构图。
[0021]图中:1、雨水篦;2、预制井;201、出水口D;3、初筛篮;301、出水口A;4、导流篮;401、出水口B;402、出水孔A;5、浮动门;501、上门体;502、连接杆;503、下门体;6、截污篮;601、出水孔B;7、截污框;701、上层截污框;702、下层截污框;703、上部溢流口;704、下部溢流口;705、出水口C;8、分层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篦(1)、预制井(2)、初筛篮(3)、导流篮(4)、浮动门(5)、截污篮(6)和截污框(7);所述初筛篮(3)设置于雨水篦(1)中部下方,所述导流篮(4)设置于所述初筛篮(3)底端,所述截污篮(6)设置于所述导流篮(4)底端,所述初筛篮(3)、导流篮(4)和截污篮(6)外侧设置有截污框(7),截污框(7)顶端与雨水篦(1)连接;所述截污框(7)内部对应截污篮(6)位置处对称水平设置有分层板(8),分层板(8)将所述截污框(7)分成上层截污框(701)和下层截污框(702),所述初筛篮(3)、导流篮(4)以及截污篮(6)均设于所述上层截污框(701)内;所述浮动门(5)设置于所述截污篮(6)内部中心,所述浮动门(5)分为上门体(501)、连接杆(502)和下门体(503),所述上门体(501)位于所述导流篮(4)内部且与所述导流篮(4)底部平行,所述下门体(503)位于所述下层截污框(702)内且与所述截污篮(6)底面平行,所述连接杆(502)通过所述导流篮(4)和所述截污篮(6)中心的固定孔分别连接所述上门体(501)和所述下门体(503);所述预制井(2)设置于截污框(7)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截污框(701)表面开设有上部溢流口(703)和下部溢流口(704),所述下部溢流口(704)的下边缘与所述截污篮(6)顶部齐平;所述上部溢流口(703)的下边缘高度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张鑫顾杨马艳周新宇张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