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12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底壳,所述线架中间位置外壁上缠绕设置有线圈,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摇柄,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磁铁,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活动片,所述活动片左侧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限位滑槽且限位柱在限位滑槽内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每根PIN针分别的一端焊接于线架的漆包铜线的线头上,另一端焊接在底壳的铜螺母上,替代端子线而形成了闭合的电路回路,从而实现了线圈通电中产生磁场,将电能转为机械能从而使摇柄左右运动,切换滤光片而工作,减少了端子线物料,同时切换器的电路封闭在内部空间,减少和外界接触形成的短路不良,值得大力推广。值得大力推广。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


[0001]本技术涉及切换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原理是通过一块电路控制板和切换器,当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电路控制板驱使切换器中切换到红外截止滤光片工作,图像传感器还原出真实彩色,当夜间光线不足时,红外截止滤光片自动移开,全光谱光学玻璃开始工作,能够感应晚上红外灯的辅光,使图像传感器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线,从而大大提高了红外摄像机的低照性能,整个画面清晰自然。
[0003]目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需要带端子线通电来实现切换功能,需要增加端子线,人力和物料成本高,制程复杂,并且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底部右侧中间位置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底壳左侧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底壳四周贯穿并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螺纹孔,所述底壳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线架,所述底壳底部内壁上贯穿并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活动片,所述底壳前后两端中间位置均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均设置有铜螺母,所述线架右侧顶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方孔,所述方孔内均滑动连接有PIN针且PIN针一端分别与铜螺母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线架中间位置外壁上缠绕设置有线圈,所述底壳右侧底部中间位置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活动片右侧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一开孔且第一开孔与固定柱之间转动连接。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底壳左侧中间位置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内滑动连接有导磁片。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线架内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摇柄,所述摇柄左侧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磁铁。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摇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活动片两侧均贯穿并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分别固定连接有AR镜片和IR镜片,所述活动片左侧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限位滑槽且限位柱在限位滑槽内滑动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底壳顶部设置有面壳,所述面壳四周贯穿并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开孔
且第二开孔位置与螺纹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孔内均滑动连接有固定螺丝且固定螺丝均与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底壳与面壳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加护层且加护层的材质为橡胶。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面壳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二开槽,所述面壳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筒且第一开槽、第二开槽和固定筒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开槽的位置均与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缠绕在PIN针上。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活动片在底壳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中,首先通过2根PIN针,每根PIN针分别的一端焊接于线架的漆包铜线的线头上,另一端焊接在底壳的铜螺母上,突破了传统滤光片切换器用2根端子线的方法,2个铜螺母固定在PCBA板上,不仅起到固定作用,更重要是替代端子线而形成了闭合的电路回路,从而实现了线圈通电中产生磁场,将电能转为机械能从而使摇柄左右运动,切换滤光片而工作;减少了端子线物料,同时切换器的电路封闭在内部空间,减少和外界接触形成的短路不良,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杜绝因剐蹭造成断路不良。
[0022]2、本技术中,通过在底壳与面壳连接的缝隙上卡接一层加护层,通过加护层增加密封性,降低内部元件与外界的接触,从而降低因与外界接触而导致的短路,使用绝缘螺丝在现有的基础上对PIN针进行压制限位,从而降低发生剐蹭的几率,可简化工艺制程和减少了人力成本,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的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的爆炸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的活动片和摇柄安装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仰视立体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底壳立体图。
[0028]图例说明:
[0029]1、底壳;2、面壳;3、活动片;4、通孔;5、AR镜片;6、IR镜片;7、固定螺丝;8、线圈;9、PIN针;10、线架;11、第一滑槽;12、导磁片;13、磁铁;14、摇柄;15、铜螺母;16、固定座;17、限位柱;18、限位滑槽; 19、第一开槽;20、第一开孔;21、第二滑槽;22、第二开孔;23、空腔; 24、固定柱;25、安装槽;26、卡合槽;27、方孔;28、螺纹孔;29、第二开槽;30、固定筒;31、加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底壳1,底壳1底部右侧中间位置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4,底壳1 左侧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槽25,底壳1四周贯穿并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螺纹孔28,底壳1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一开槽19,安装槽25内设置有线架10,底壳1底部内壁上贯穿并设置有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底部右侧中间位置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4),所述底壳(1)左侧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槽(25),所述底壳(1)四周贯穿并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螺纹孔(28),所述底壳(1)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一开槽(19),所述安装槽(25)内设置有线架(10),所述底壳(1)底部内壁上贯穿并设置有空腔(23),所述空腔(23)内设置有活动片(3),所述底壳(1)前后两端中间位置均贯穿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6),所述固定座(16)内均设置有铜螺母(15),所述线架(10)右侧顶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方孔(27),所述方孔(27)内均滑动连接有PIN针(9)且PIN针(9)一端分别与铜螺母(1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线架(10)中间位置外壁上缠绕设置有线圈(8),所述底壳(1)右侧底部中间位置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4),所述活动片(3)右侧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一开孔(20)且第一开孔(20)与固定柱(24)之间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左侧中间位置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卡合槽(26),所述卡合槽(26)内滑动连接有导磁片(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钟摆式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架(10)内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摇柄(14),所述摇柄(14)左侧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第二滑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臻荣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