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56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由左侧板、上侧板、右侧板及下侧板连接围成,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左侧板及右侧板下端均活动设置有移动组件,左侧板及右侧板上还设置有紧固组件,紧固组件中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中卡设有第二卡板,第二卡板通过连接板连接与地面接触的第一紧固板,左侧板或右侧板与相对应的第二卡板、连接板及第一紧固板共同构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和拆装,有效节省了人力。人力。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0003]建筑工程在修建工程项目时,需要使用建筑工程安全用防护网对建筑场地的外围,进行安装防护,以便于对周围人员和场地设施做好安全准备工作,目前现有的建筑工程安全用防护网,安装固定效果不佳,不便于拆卸,不方便建筑工人使用,降低了建筑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且不便于进行移动,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由左侧板、上侧板、右侧板及下侧板连接围成,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下端均活动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上还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中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卡设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通过连接板连接与地面接触的第一紧固板,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与相对应的第二卡板、连接板及第一紧固板共同构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支架。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下端均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下端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空腔与通孔连接处设有平台,所述移动组件活动设置在空腔及通孔中。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空腔中,所述连接块下端通过弹簧与平台连接,所述连接块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位于通孔中且滑动设在第一滑槽上,所述滑板上设置有移动轮,所述连接块上还置有操作杆,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上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与空腔相通,所述操作杆一端穿过移动槽延伸到左侧板及右侧板的外侧。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右侧板上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卡条,所述卡条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腔中还插设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位于操作杆上端,所述第一卡板一端穿过移动槽并延伸到左侧板及右侧板的外侧。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上还设置有把手。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左侧板及右侧板上,所述固定板上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卡板下端。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侧板上设置有第二紧固板,所述第二紧固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伸缩的移动轮,在需要移动防护网时,通过手提把手,用脚或用手压下操作杆,再将定位块通过移动槽插入空腔中,将连接块及操作杆定位,进而定位移动轮,两个人简单合作即可将移动轮移出,省去了人工搬运的环节,节省了劳动力,同时设置有紧固组件,在紧固组件上滑动设置有第二卡板,使左侧板或右侧板与第二卡板、连接板及第一紧固板构成了便于拆卸的三角支架,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固性能,综上,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和拆装,有效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结构图;
[0016]图2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移动组件结构图;
[0017]图3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左视图;
[0018]图4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移动组件左视图;
[0019]图5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紧固组件俯视图;
[0020]图6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主视图。
[0021]图中:1、左侧板;2、上侧板;3、右侧板;4、卡条;5、第一定位孔;6、把手;7、第一卡板;8、固定板;9、支撑板;10、移动组件;101、连接块;102、操作杆;103、空腔;104、弹簧;105、连接杆;106、滑板;107、第一滑槽;108、平台;109、通孔;110、移动轮;11、第二定位孔;12、卡槽;13、下侧板;14、第二卡板;15、连接板;16、第一紧固板;17、定位块;18、防护网;19、移动槽;20、第二滑槽;21、第二紧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

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由左侧板1、上侧板2、右侧板3及下侧板13连接围成,所述左侧板1、上侧板2、右侧板3及下侧板13采用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18,所述防护网18的安装为成熟技术,不再赘述,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下端均活动设置有移动组件10,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上还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中设有第二滑槽20,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二滑槽20中卡设有第二卡板14,所述第二卡板14通过连接板15连接与地面接触的第一紧固板16,所述第一紧固板16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左侧板1或右侧板3与相对应的第二卡板14、连接板15及第一紧固板16共同构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支架,防止防护网
倾倒。
[0025]进一步,结合图1、图2、图3、图4,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下端均设置有空腔103,所述空腔103下端设置有通孔109,所述通孔109内壁上设有第一滑槽107,所述空腔103与通孔109连接处设有平台108,如图2,所述通孔109直径小于空腔103直径,在空腔103的底端设置通孔109后,剩余的空腔103的底壁形成了平台108,所述移动组件10活动设置在空腔103及通孔109中。
[0026]再进一步,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6,所述移动组件10包括连接块101,所述连接块101设置在空腔103中,所述连接块101下端通过弹簧104与平台108连接,所述连接块101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05,所述连接杆105下端连接有滑板106,所述滑板106位于通孔109中且滑动设在第一滑槽107上,所述滑板106上设置有移动轮110,结合图3、图4,所述连接杆105下端设置有两个滑板106,两个滑板106之间通过转轴设置有移动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由左侧板(1)、上侧板(2)、右侧板(3)及下侧板(13)连接围成,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18),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下端均活动设置有移动组件(10),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上还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中设有第二滑槽(20),所述第二滑槽(20)中卡设有第二卡板(14),所述第二卡板(14)通过连接板(15)连接与地面接触的第一紧固板(16),所述左侧板(1)或右侧板(3)与相对应的第二卡板(14)、连接板(15)及第一紧固板(16)共同构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下端均设置有空腔(103),所述空腔(103)下端设置有通孔(109),所述通孔(109)内壁上设有第一滑槽(107),所述空腔(103)与通孔(109)连接处设有平台(108),所述移动组件(10)活动设置在空腔(103)及通孔(109)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10)包括连接块(101),所述连接块(101)设置在空腔(103)中,所述连接块(101)下端通过弹簧(104)与平台(108)连接,所述连接块(101)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05),所述连接杆(105)下端连接有滑板(106),所述滑板(106)位于通孔(109)中且滑动设在第一滑槽(107)上,所述滑板(106)上设置有移动轮(1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福姚运启姚运义王珂陈士海马长广薛建强赵志腾查传国高小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印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