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50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包括充气膜整体结构、供气系统、动力系统、轨道、支撑结构和定位系统;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的上部为拱形气肋连通下部的竖直气肋,所述拱形气肋可为半圆结构或夹角小于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建筑膜结构
,特别是可开合可移动的充气膜围护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新一代核电机组采用“模块化”、“开顶法吊装”的施工方式,以AP/CAP系列核电机组为例,反应堆厂房在安全壳顶封头(CVTH)就位前进行重要设备、钢结构模块、大宗物项的安装工作,仅重要设备及模块的数量就超过了80个,除反应堆厂房外,其他辅助厂房的设备、钢结构、大宗物项等的数量同样很多。上述这些重要设备、钢结构模块、大宗物项等在施工前需提前在现场进行临时存放,存放时间可达数月,除此之外,现场还需进行大量的模块焊接、拼装、钢筋绑扎、喷漆、除锈等一系列的工作。
[0003]另外,我国在建或规划中的核电机组均在沿海地区,在建设周期内受台风和雨水天气的影响巨大,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围护,现场临时存放的重要设备、钢结构模块、大宗物项等极易出现加速锈蚀、掉漆、敏感元件失效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设备、模块等返工情况较为严重,拖延施工工期,增加施工成本及利息成本。
[0004]截止目前,现场只能通过传统的搭建大量的钢结构、脚手架和装配式结构进行临时围护,不仅搭建和拆除复杂,吊装、运输和制造成本较高,而且无法实现反复多次利用。因此,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测试和技术验证,本技术采用特制的充气膜结构替代原有的钢结构、脚手架和装配式结构作为重要物项的临时围护结构,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应用成本,而且解决了原有围护结构应用不足的问题。
[0005]通过检索现有的技术发现,已有的类似结构形式矢跨比都在1/3~1/4间,导致现场场地利用率较低,且均没有实现滑移开合的技术来满足频繁的拼装、焊接和吊装的要求,无法应用到核电站的IHP、SG、RV、PRZ等特殊设备和模块中去。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陈务军等技术的“混合充气膜结构(201110101607.5)”需对气肋和空间内同时充气,要求空间内密封性能很高且无法实现滑移开合;佟伟申请的“一种可移动充气膜结构建筑(201220097569.0)”包括箱体和膜体,需充气使膜体膨胀形成一个室内空间,要求空间内密封性能很高且无法实现滑移开合;田玉海技术的“充气式移动机库(CN105275259A)”及郭齐红等技术的“一种机库连续充气结构(CN103643833B)”均无法实现快速自动化开合,不能满足现场吊装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结构形式独特新颖的滑移式充气膜围护结构,可替代原有的钢结构、脚手架和装配式结构,并通过提高结构的高跨比降低无效场地的利用,通过试验验证实现了滑移开合技术,满足了现场频繁拼装、焊接和吊装的要求等,可应用到核电机组建设过程中重要设备、钢结构模块、大宗物项等的围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围护包括充气膜整体结构、供气系统、动力系统、轨道、支撑结构和定位系统,
[0007]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为PVC涂层材料构成的气腔结构,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的上部为拱形气肋连通下部的竖直气肋,所述拱形气肋可为半圆结构或夹角小于90
°
的圆弧结构,下部的所述竖直气肋的下方连通支撑气肋,所述拱形气肋、所述竖直气肋和所述支撑气肋沿滑移方向联排;
[0008]所述支撑气肋上设置1~4个送风口,每个所述送风口与所述供气系统相连,所述送风口上铺设气压监测装置;
[0009]所述定位系统为设置在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的两侧和出入口一侧的多个挂耳,所述挂耳通过拉索与地面预先设置的固定点连接,所述固定点处设置快速锁扣装置;
[0010]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气肋下方,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下方,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轨道上,所述动力系统包含至少4台支撑台车,用于控制所述围护的滑移开合。
[0011]优选的,所述竖直气肋和所述拱形气肋的圆截面直径相等,所述支撑气肋的圆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竖直气肋和所述拱形气肋的圆截面直径。
[0012]优选的,所述竖直气肋和所述拱形气肋的直径为0.8~3.0米,所述支撑气肋的直径为1.5~4.0米。
[0013]优选的,所述竖直气肋与所述拱形气肋、所述竖直气肋与所述支撑气肋的连接处采用密封胶密封,在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的外表面均铺设防磨涂层。
[0014]优选的,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的矢夸比在1/2~2之间,高度5~20米,宽度5~50米,深度方向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0015]优选的,所述拉索可为钢索也可为其他非金属索带。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可为钢板或网架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可设置配重施加点。
[0017]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至少包含4台支撑台车,其中至少2台所述支撑台车为动力驱动台车,所述支撑台车上设置限位导向轮。
[0018]优选的,所述驱动台车的运动速度控制在10mm/s~200mm/s之间,加速度控制在2mm/s2~20mm/s2之间,实现所述围护在30min内开或合。
[0019]优选的,所述动力系统上安装自动刹车装置。
[0020]优选的,所述轨道可采用单轨或双轨,所述轨道上设置缓冲挡块。
[0021]优选的,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的前后出入口可设置拉链式篷布,形成能够挡风遮雨的密闭性空间。
[0022]通过本技术可以实现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结构,包含由联排竖直气肋、联排拱形气肋和两个支撑气肋组成的充气膜整体结构、供气系统、动力系统、轨道、支撑结构、拉索和挂耳等。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由联排的竖直气肋、联排的拱形气肋和支撑气肋连通连接而成,该结构的矢夸比可在1/3~2之间,提高场地的利用率,解决现场场地使用紧张的问题。所述支撑结构的下方安装动力系统,动力系统用于控制整体结构的滑移开合,并在动力系统上安装定位和自动刹车装置,使充气膜围护结构准确安全到达指定位置,实现了充气膜结构的自动化滑移开合技术,满足了现场频繁拼装、焊接和吊装的要求。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的两侧和出入口一侧设置多个拉索挂耳,所述拉索一端与挂耳相连,另一端与地面预先设置的固定点连接,并在固定点处设置快速锁扣装置,当充气膜整体结构滑移时解除拉索锁扣装置的约束,当充气膜整体结构移动到指定位置时通过锁扣装置将拉索固定。通
过运用本技术,可以满足以AP/CAP系列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过程中重要设备、钢结构模块、大宗物项等就位前的围护要求,可替代原有的钢结构、脚手架和装配式结构,能够实现快速拆装和反复使用,显著提高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为本技术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结构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结构实施例二的整体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结构的正视图;
[0026]图中,1、拱形气肋,2、竖直气肋,3、支撑气肋,4、挂耳,5、拉索,6、动力系统,7、支撑结构,8、供气系统,9、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膜整体结构、供气系统、动力系统、轨道、支撑结构和定位系统,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为PVC涂层材料构成的气腔结构,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的上部为拱形气肋连通下部的竖直气肋,所述拱形气肋可为半圆结构或夹角小于90
°
的圆弧结构,下部的所述竖直气肋的下方连通支撑气肋,所述拱形气肋、所述竖直气肋和所述支撑气肋沿滑移方向联排;所述支撑气肋上设置1~4个送风口,每个所述送风口与所述供气系统相连,所述送风口上铺设气压监测装置;所述定位系统为设置在所述充气膜整体结构的两侧和出入口一侧的多个挂耳,所述挂耳通过拉索与地面预先设置的固定点连接,所述固定点处设置快速锁扣装置;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气肋下方,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下方,所述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轨道上,所述动力系统包含至少4台支撑台车,用于控制所述围护的滑移开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气肋和所述拱形气肋的圆截面直径相等,所述支撑气肋的圆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竖直气肋和所述拱形气肋的圆截面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气肋和所述拱形气肋的直径为0.8~3.0米,所述支撑气肋的直径为1.5~4.0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移式充气膜围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气肋与所述拱形气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腾飞邹建荣魏小宝李娟徐红卫卢强刘昌年吴健唐特蔡坤戴瑞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