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位敷贴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45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辅助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穴位敷贴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功能的敷贴,在所述手套本体上对应人体穴位位置设有若干定位装置,所述敷贴与所述定位装置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在多个位置同时设置敷贴促进手部血液循环且便于更换敷贴的穴位敷贴手套。部血液循环且便于更换敷贴的穴位敷贴手套。部血液循环且便于更换敷贴的穴位敷贴手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穴位敷贴手套


[0001]本技术涉及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辅助工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穴位敷贴手套。

技术介绍

[0002]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钢针的替代品,不仅保持了静脉通道的持续通畅,且减少了钢针反复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对浅表静脉的损伤,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结果显示,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三级甲等医院普及率达99.3%,但在使用过程中微血栓形成、堵管、静脉炎等并发症明显缩短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给病人和医护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静脉血栓的发生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及高凝状态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者采用局部加温、肝素封管液、二红散外敷等干预对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静脉炎发生、减少堵管、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取得较好效果,但存在弊端如下:
[0003]1.局部加温:采用穿刺前20min加温,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及操作时间。
[0004]2.药物干预:使用肝素封管液对于凝血异常病人存在出血风险。
[0005]3.二红散外敷:每日1次,每次6
‑‑
8h,此方法延静脉走向外敷,由于外敷时间长,留置针常规留置在手、前臂部位,影响了病人留置期间的手臂活动,且外敷期间无法进行洗手等活动。
[0006]总的来说,现有技术中针对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辅助工具不能使患者独自操作以及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0007]中国专利CN211751777U公开了一种手套型中药敷包,但敷药包是缝制在手套本体掌心一面上,敷药包位置单一,且不易于更换药物。
术内容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在多个位置同时设置敷贴促进手部血液循环且便于更换敷贴的穴位敷贴手套。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提供一种穴位敷贴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本体、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功能的敷贴,在所述手套本体上对应人体穴位位置设有若干定位装置,所述敷贴与所述定位装置可拆卸连接。
[0011]本技术的敷贴使用了专用中药制剂配方,可促进血液循环,且敷贴设于手套本体的位置与人体对应穴位相匹配,定位装置用于将敷贴定位在手套本体上,第一,使不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患者,可以通过穿戴穴位敷贴手套即可使敷贴贴合在人体手部对应的能促进血液循环的穴位位置上,可起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第二,使穿戴穴位敷贴手套的患者在洗手或手部进行其他短时间活动时摘除手套后,再次穿戴手套时仍可达到敷贴与手部穴位完全对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引发的微血栓形成、堵管、静脉炎等并发症,进而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同时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还可减少护士工作
量。敷贴与定位装置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粘接等多种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手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手腕部与手掌部,在所述手掌部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手腕部上设有第三开口。
[0013]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为3个,其中两个设于所述手腕部,另一个设于所述手掌部。
[0014]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第三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对称设置且均设于所述手腕部靠近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第三定位装置设于所述手掌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处。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均设于所述手腕部内侧、所述第三定位装置设于所述手掌部内侧。
[0016]优选地,所述手掌部还包括固定部、活动部、拉链,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通过所述拉链活动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活动部为U形或方形。
[0018]优选地,所述敷贴通过粘接方式与所述定位装置可拆卸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手套本体材质为棉纱、毛绒、皮革、超纤、布料的其中一种。
[0020]优选地,所述敷贴包括支撑外层和功能内层,所述功能内层为活血化瘀材料。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戴上手套即可使敷贴起刺激内关穴、外关穴、合谷穴并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无需掌握穴位知识,便于广大无医学知识的患者使用;
[0023](2)敷贴与定位装置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敷贴;
[0024](3)拉链的设置可使手套本体预留出静脉留置针头的空间,避免手套戴入后挤压静脉留置针头,造成患者不舒适。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穴位敷贴手套实施例1仰视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种穴位敷贴手套实施例1俯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种穴位敷贴手套实施例2俯视图;
[0028]图4为合谷穴的穴位参考图;
[0029]图5为内关穴和外关穴的穴位参考图;
[0030]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0031]1、手套本体;11、手腕部;111、第三开口;12、手掌部;121、第一开口;122、第二开口;123、固定部;124、活动部;2、敷贴;3、定位装置;31、第一定位装置;32、第二定位装置;33、第三定位装置;4、拉链;A、内关穴;B、外关穴;C、合谷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3]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
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穴位敷贴手套的第一实施例,包括手套本体1、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功能的敷贴2,在手套本体1上对应人体穴位位置设有若干定位装置3,敷贴2与定位装置3可拆卸连接。
[0036]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手套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手腕部11与手掌部12,在手掌部12上设有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手腕部11上设有第三开口111。手腕部11上的第三开口111用于使手能穿入手套本体1,手掌部12上的第一开口121用于在手穿过手套本体1后使拇指穿出,第二开口122用于使其余四指穿出,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不区分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手套型中药敷包,本技术的手套可以将手指均伸出手套外,只是手掌与手腕部11处于手套本体1内,使患者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穴位敷贴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本体(1)、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功能的敷贴(2),在所述手套本体(1)上对应人体穴位位置设有若干定位装置(3),所述敷贴(2)与所述定位装置(3)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敷贴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手腕部(11)与手掌部(12),在所述手掌部(12)上设有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所述手腕部(11)上设有第三开口(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敷贴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3)为3个,其中两个设于所述手腕部(11),另一个设于所述手掌部(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位敷贴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3)包括第一定位装置(31)、第二定位装置(32)、第三定位装置(33),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1)和所述第二定位装置(32)对称设置且均设于所述手腕部(11)靠近所述第三开口(111)处,所述第三定位装置(33)设于所述手掌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蕊刘华崔耀辉黄娜付丽丽王苏兰马俊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