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抗扭转稳相射频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31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频抗扭转稳相射频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绝缘层、第一外导体层、第二外导体层、编织层和护套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内导体上,所述编织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导体层上,所述护套层设置在所述编织层上,所述内导体、绝缘层、第一外导体层、第二外导体层、编织层和护套层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外导体层和第二外导体层均为带状金属箔,所述第一外导体层螺旋绕包在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二外导体层螺旋绕包在所述第一外导体层上,所述第一外导体层和第二外导体层的螺旋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稳相射频同轴电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弯折及扭转而带来的信号失真的问题。号失真的问题。号失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频抗扭转稳相射频同轴电缆


[0001]本技术属于电缆组件振动实验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频抗扭转稳相射频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天线信号的发出和接收,监控雷达对高速运动体的捕捉,卫星定位等都离不开射频信号的传递,而射频同轴电缆,负责在各个射频通讯元器件间传递射频信号,将信号传递至处理系统(或传出),是射频通讯必不可少的电子元件。
[0003]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在航天领域的不断拓展和进步,对射频同轴电缆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雷达、天线和部分探测卫星等设备,适用频率越来越高,且随时需要转动角度,对准目标区域进行采样或收发射频信号,需要电缆具有极高的工作频率和极好的弯曲稳定性,能够在一定角度内扭转、弯曲等。现有技术最常用的稳相射频同轴电缆,都采用单层金属箔带绕包加编织层的技术,很难抵抗反向的弯曲和扭转,多次弯曲和扭转后会造成信号失真,影响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频抗扭转稳相射频同轴电缆,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稳相射频同轴电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弯折而带来的信号失真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高频抗扭转稳相射频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绝缘层、第一外导体层、第二外导体层、编织层和护套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内导体上,所述编织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导体层上,所述护套层设置在所述编织层上,所述内导体、绝缘层、第一外导体层、第二外导体层、编织层和护套层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外导体层和第二外导体层均为带状金属箔,所述第一外导体层螺旋绕包在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二外导体层螺旋绕包在所述第一外导体层上,所述第一外导体层和第二外导体层的螺旋方向相反。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导体层和第二外导体层的绕包直径精度为
±
0.01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为单根镀银铜线或单根镀银铜包钢线。
[0009]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为微孔聚四氟乙烯与空气混合介质薄膜。
[0010]进一步的,所述编织层由多根镀银铜并线编织而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层的材料为交联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将传统中的单层金属箔带绕包技术,改变为内外双层外导体结构,即将单层金属箔带单向绕包技术改进为在绝缘层表面上双层异向螺旋式绕包,且绕包精度达到一定的标准,以此来实现,无论稳相射频同轴电缆在使用过程中朝哪个方向扭转,均能保证第一层外导体不松散,实现射频信号的精确、稳定传导,从而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因外界对电缆的扭转而导致信号传导失真的问题;通过将绝缘层材料设置为多层微孔聚四
氟乙烯与空气混合介质薄膜,能够降低电缆介电常数至1.42~1.46之间,使电缆的传输速率最高达83%。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
内导体、2

绝缘层,3

外导体、31

外导体内层、31

外导体外层、4

编织层、5

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图1为本技术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高频抗扭转稳相射频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内层31、外导体外层32、编织层4和护套层5,其中,绝缘层设置在内导体上,编织层设置在外导体外层32上,护套层设置在编织层上,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内层、外导体外层、编织层和护套层均同轴设置,外导体内层和外导体外层均为带状金属箔,外导体内层螺旋绕包在绝缘层上,外导体外层螺旋绕包在外导体内层上,外导体内层和外导体外层的螺旋方向相反。
[0019]其中,外导体内层31的绕包精度控制在
±
0.01mm,保证电缆的阻抗一致性优于
±
0.2Ω,使电缆的最高使用频率达到83.5GHz;外导体内层31和外导体外层32采用相反的绕包方向,电缆在进行正向扭转时,外导体内层31向内收紧,防止电缆松散;同样的,电缆在进行反向扭转时,外导体外层32向内收紧,防止电缆松散,解决了常规稳相射频同轴电缆只有一层单向金属箔带,反向扭转时电缆松散导致稳定性变差的问题,提高了电缆的双向抗扭转能力。
[0020]一种高频抗扭转稳相射频同轴电缆生产包括以下步骤:
[0021](a)内导体1的制备:采用单根镀银铜线或单根镀银铜包钢线,导体的直径或有效直径为0.51mm
±
0.002mm;
[0022](b)绝缘层2的制备:优选微孔聚四氟乙烯与空气混合介质薄膜,薄膜密度为0.7g/cc,薄膜宽度为3mm~12mm,薄膜厚度为0.076mm~0.203mm,多层微孔聚四氟乙烯与空气混合介质薄膜均以150%以上的覆盖率重叠无缝搭盖绕包在内导体上,相邻两层绕包方向相反,绝缘层外径为1.4mm
±
0.005mm;
[0023](c)外导体3的制备:外导体由两层组成,分别为外导体内层31和外导体外层32,外导体内层采用厚度0.04mm,宽度1.5mm金属箔带以140%覆盖率正向绕包在绝缘层上,绕包精度控制在
±
0.01mm,保证电缆的阻抗一致性优于
±
0.2Ω;外导体外层采用厚度0.04mm,宽度1.5mm金属箔带以140%覆盖率反向绕包在外导体内层上;
[0024](d)编织层4的制备:选型直径0.07mm的镀银铜线,先采用并丝机,将多根镀银铜线并丝,然后采用16锭编织机,将镀银铜线并丝以不低于95%的密度,交叉编织在外导体外层上,组成电缆的编织层,编织层外径2.05mm
±
0.05mm;
[0025](e)护套层5的制备:优选颗粒直径1mm~2mm,长度2mm~3mm的交联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颗粒,采用四段高温氟塑料挤出机,塑化区域温度梯度为240℃/260℃/280℃/280℃,速度为20m/s,将熔融的交联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材料挤塑包覆在编织层上,护套层挤塑厚度要求在0.2mm~0.3mm之间,然后冷却成型。
[0026]采用这种方式,生产内导体直径0.51mm,绝缘外径1.4mm,护套外径2.45mm的电缆,电缆特性阻抗为50Ω
±
0.2Ω,传输速率为83%,截止频率高达83.5GHz,双向抗扭转达5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频抗扭转稳相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体、绝缘层、第一外导体层、第二外导体层、编织层和护套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内导体上,所述编织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导体层上,所述护套层设置在所述编织层上,所述内导体、绝缘层、第一外导体层、第二外导体层、编织层和护套层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外导体层和第二外导体层均为带状金属箔,所述第一外导体层螺旋绕包在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二外导体层螺旋绕包在所述第一外导体层上,所述第一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武黄涛陈玲全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富士达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