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25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包括:输液基座,输液基座上设有输液通道、加药通道,输液通道、加药通道均贯穿输液基座,输液基座上设有输液接口和加药接口,输液接口、加药接口位于输液基座的同一侧,输液接口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加药接口与加药通道连通,加药接口内设有混药装置,混药装置通过其上的针管分别连通西林瓶和输液袋,针管的两端设有尖刺部位,针管内设有管状的空腔,针管的侧壁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开口并且两个开口均与空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针管的结构进行改进,将针管的两端设置为锥形尖刺结构并且将针管两端的开口设置在侧壁上,减少针管进行穿刺时产生的落屑,同时避免针管穿刺胶塞时屑通过开口进入针管内。开口进入针管内。开口进入针管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


[0001]本技术涉及输液装置研究
,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医院用的输液袋包括袋体以及与袋体一体成型的输液密封部,输液密封部包括与输液管连接的输液接口以及用于将其他药物加入输液袋中的加药接口;若需要加的药为粉末状药品,护士需用注射器先从输液袋中抽取药液,然后将注射器中的药液注入装有粉末状药品的药瓶中,反复摇晃使粉末状药品融解混合,再将药瓶中的溶解后的药水抽取注入输液袋中,有时药粉不能一次性溶解,需要多次从输液袋中抽取药液注入药瓶中,护士易被注射针头扎到手,配药时间长且容易造成输液管漏液,药瓶中易有药液剩余。
[0003]专利号“CN107951711A”中公开了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接口,其中用于混药的针管为两端均为斜口式的贯穿型结构,此种结构的针管进行穿刺时会产生较多落屑,上述针管穿刺胶塞时会导致落屑通过斜口进入针管内;同时专利号为“CN107951711A”的专利中将加药接口设置为混药部以及置瓶部,在混药部内设置混药装置,其中混药装置通过手动旋转推进并卡接的方式移动针管从而刺穿胶塞,混药完成后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旋转并退回西林瓶,操作不及时的情况下会导致药液倒流入西林瓶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输液基座,所述输液基座上设有输液通道、加药通道,所述输液通道、加药通道均贯穿所述输液基座,所述输液基座上设有输液接口和加药接口,所述输液接口、加药接口位于所述输液基座的同一侧,所述输液接口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所述加药接口与所述加药通道连通,所述加药接口内设有混药装置,混药装置通过其上的针管分别连通西林瓶和输液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口膜、盖板,所述封口膜粘贴封装在所述加药接口的端部,所述加药接口的端部设有环形槽,所述盖板可拆卸放置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针管的两端设有尖刺部位,所述针管内设有管状的空腔,所述针管的侧壁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开口并且所述开口均与所述空腔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混药装置包括:针管移动装置、西林瓶固定装置,所述针管移动装置将针管活动安装在所述加药接口内,所述西林瓶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针管移动装置上,当所述针管的一端插入西林瓶后通过西林瓶固定装置将西林瓶夹持固定。
[0006]进一步地,所述针管移动装置包括:滑套、胶塞、钢针穿刺部件,所述滑套套装在所述加药接口内,所述胶塞安装在所述加药接口内并利用滑套压紧固定在所述加药接口的底部,所述钢针穿刺部件安装在所述滑套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钢针穿刺部件包括:针管、滑动部件,所述滑动部件安装在所述滑套的滑槽内并且所述滑动部件能够沿着所述滑套内的滑槽滑动,所述针管贯穿所述滑动部
件的中部。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滑套内,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套的底部相接,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动部件相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西林瓶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板,所述卡板安装在所述滑动部件上并且均位于所述加药接口内,两个卡板上均设有卡凸,当所述针管插入西林瓶后两个卡板分别紧贴在西林瓶的侧壁上,两个卡板上的卡凸分别卡接在西林瓶的瓶颈位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封口膜为铝塑复合膜,厚度为0.12~0.5mm,形状为圆形,两侧设有手持撕开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厚度为1~2mm,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盖板上可根据需求增加不同结构的加强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对针管的结构进行改进,将针管的两端设置为锥形尖刺结构并且将针管两端的开口设置在侧壁上,减少针管进行穿刺时产生的落屑,同时避免针管穿刺胶塞时屑通过开口进入针管内。
[0014]2.本技术在加药接口内设置滑套、胶塞、钢针穿刺部件、弹簧构成针管移动装置,加药完成后通过弹簧自动顶回钢针穿刺部件使针管自动脱离胶塞,防止加药后和倒置输液时药液倒流入西林瓶内,减少药物残留,有效保证药物的使用量。
[0015]3.本技术在加药接口的端部设置封口膜,避免针管重复穿刺过程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产生的污染和交叉感染,有效避免常规抗癌化学生物制剂加药过程中对医护人员造成的人身伤害风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的透视图。
[0018]图3为输液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输液基座的透视图。
[0020]图5为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钢针穿刺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针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封口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西林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的使用状态图。
[0027]其中:1

输液基座;2

加药接口;3

输液接口;401

滑套;402

滑动部件;403

针管;404

弹簧;405

胶塞;5

卡板;501

卡凸;6

封口膜;7

盖板;8

环形槽;9

西林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的范围。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1]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包括:输液基座(1),所述输液基座(1)上设有输液通道、加药通道,所述输液通道、加药通道均贯穿所述输液基座(1),所述输液基座(1)上设有输液接口(3)和加药接口(2),所述输液接口(3)、加药接口(2)位于所述输液基座(1)的同一侧,所述输液接口(3)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所述加药接口(2)与所述加药通道连通,所述加药接口(2)内设有混药装置,混药装置通过其上的针管(403)分别连通西林瓶(9)和输液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口膜(6)、盖板(7),所述封口膜(6)粘贴封装在所述加药接口(2)的端部,所述加药接口(2)的端部设有环形槽(8),所述盖板(7)可拆卸放置在所述环形槽(8)内,所述针管(403)的两端设有尖刺部位,所述针管(403)内设有管状的空腔,所述针管的侧壁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开口并且所述开口均与所述空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装置包括:针管移动装置、西林瓶固定装置,所述针管移动装置将针管(403)活动安装在所述加药接口(2)内,所述西林瓶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针管移动装置上,当所述针管(403)的一端插入西林瓶(9)后通过西林瓶固定装置将西林瓶(9)夹持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移动装置包括:滑套(401)、胶塞(405)、钢针穿刺部件,所述滑套(401)套装在所述加药接口(2)内,所述胶塞(405)安装在所述加药接口(2)内并利用滑套(401)压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承赵京东翟兴源卢秀莲任泽林盛振斌王燕李晓伟薛晓霞姜瑞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扬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