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689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给药瓶,给药瓶贯穿且固定连接有出药管,给药瓶内部设有活塞板,活塞板远离出药管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贯穿于给药瓶,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活塞杆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周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固定连接于给药瓶远离出药管一侧,齿条啮合有齿轮,齿轮固定连接有连接轴周侧,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于连接管,连接轴设有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整体给药装置能够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齿轮转动一定圈数来带动齿条移动固定距离,进而带动活塞板移动固定距离,实现对给药剂量的控制。给药剂量的控制。给药剂量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
[0003]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的耳鼻喉给药装置给药的量难以控制精准,有的是活塞注射式的,因为力度不好控制,所以注射量不好控制,有的是滴注式,有时按一下瓶体会有一连串药液滴出,为此我们提出耳鼻喉给药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其具有的优点:设置的给药瓶可以用于储存治疗所需药品,设置的活塞板能够通过推压挤出药物,设置的活塞杆能够起到连接作用,设置的连接管能够为后续部件提供安装位置,设置的齿条能够带动活塞杆移动,设置的齿轮能够带动齿条移动,齿轮齿条相互配合能够将圆周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便于安装的同时,能够提升整体给药装置的紧凑性,设置的连接轴能够为齿轮提供安装位置,设置的第二支撑块能够为连接轴提供安装位置,提升连接轴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设置的控制组件能够控制连接轴转动,并控制齿轮带动齿条移动,能够利用齿轮齿条传动的传动精度实现对于活塞杆移动量的控制,进而控制给药的剂量;整体给药装置能够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齿轮转动一定圈数来带动齿条移动固定距离,进而带动活塞板移动固定距离,实现对给药剂量的控制,提升给药装置的实用性。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瓶,所述给药瓶一端贯穿且固定连接有出药管,所述给药瓶内部设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远离所述出药管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杆一端,所述活塞杆贯穿于所述给药瓶,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一端,所述齿条置于所述给药瓶外侧,所述齿条周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于所述给药瓶远离所述出药管一侧,所述齿条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有连接轴周侧,所述连接轴两端分别套设且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管内侧壁,所述连接轴一端设有控制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给药瓶可以用于储存治疗所需药品,设置的活塞板能够通过推压挤出药物,设置的活塞杆能够起到连接作用,设置的连接管能够为后续部件提供安装位置,设置的齿条能够带动活塞杆移动,设置的齿轮能够带动齿条移动,齿轮齿条相互配合能够将圆周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便于安装的同时,能够提升整体给药装置的
紧凑性,设置的连接轴能够为齿轮提供安装位置,设置的第二支撑块能够为连接轴提供安装位置,提升连接轴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设置的控制组件能够控制连接轴转动,并控制齿轮带动齿条移动,能够利用齿轮齿条传动的传动精度实现对于活塞杆移动量的控制,进而控制给药的剂量;整体给药装置能够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齿轮转动一定圈数来带动齿条移动固定距离,进而带动活塞板移动固定距离,实现对给药剂量的控制,提升给药装置的实用性。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轴周侧,所述转盘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铰接有滑杆一端,所述滑杆周侧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贯穿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管,所述套筒远离所述第二滑杆一端设有驱动组件。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转盘能够起到连接以及传动作用,设置的第一连接杆能够带动转盘进行同步转动,设置的第二连接杆能够起到连接作用,能够将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端的圆周运动转变为与滑杆连接端的直线运动,从而便于手动控制,设置的滑杆能够起到连接传动作用,设置的套筒能够为滑杆以及驱动组件提供安装位置,设置的驱动组件能够控制滑杆沿着其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周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均与所述套筒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套筒靠近所述滑杆一端的内侧壁和远离所述滑杆一端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卡板,另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伸缩方向沿所述第三连接杆轴线方向,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板,所述第三连接杆未受外力时,所述弹簧处于未伸缩状态。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三连接杆能够起到连接作用,并且为后续部件提供安装位置,设置的固定板以及卡板能够对第三连接杆进行限位,能够防止第三连接杆滑出套筒所在范围,设置的弹簧能够在按压第三连接杆后,始终使得第三连接杆具有恢复原位的趋势,能够在施加与第三连接杆上的外力撤销后,及时将第三连接杆进行复位,通过第三连接杆的往复运动,带动滑杆进行往复运动,从而控制齿轮转动固定圈数,达到控制给药剂量的目的。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滑杆一端的周侧固定连接有柔性套,且所述柔性套置于所述套筒外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柔性套能够在按压第三连接杆时,起到缓冲作用。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套筒远离所述连接管一端套设有保护壳,且两者之间螺纹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保护壳能够在不需要给药时对第三连接杆起到保护作用,减小误触误碰造成的不必要影响。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轴一端贯穿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套筒,且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置于所述套筒外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转动块可以在给药操作完成后,通过手动转动,带动连接轴反转,进而带动齿轮反转,带动齿条反向移动,将活塞板移动至初始位置。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9]1.通过设置的给药瓶可以用于储存治疗所需药品,设置的活塞板能够通过推压挤出药物,设置的活塞杆能够起到连接作用,设置的连接管能够为后续部件提供安装位置,设置的齿条能够带动活塞杆移动,设置的齿轮能够带动齿条移动,齿轮齿条相互配合能够将圆周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便于安装的同时,能够提升整体给药装置的紧凑性,设置的连接轴能够为齿轮提供安装位置,设置的第二支撑块能够为连接轴提供安装位置,提升连接轴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设置的控制组件能够控制连接轴转动,并控制齿轮带动齿条移动,能够利用齿轮齿条传动的传动精度实现对于活塞杆移动量的控制,进而控制给药的剂量;整体给药装置能够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齿轮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瓶(1),所述给药瓶(1)一端贯穿且固定连接有出药管(2),所述给药瓶(1)内部设有活塞板(3),所述活塞板(3)远离所述出药管(2)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杆(4)一端,所述活塞杆(4)贯穿于所述给药瓶(1),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5)一端,所述齿条(5)置于所述给药瓶(1)外侧,所述齿条(5)周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块(6),所述第一支撑块(6)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固定连接于所述给药瓶(1)远离所述出药管(2)一侧,所述齿条(5)啮合有齿轮(14),所述齿轮(14)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周侧,所述连接轴(8)两端分别套设且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块(7),所述第二支撑块(7)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管(13)内侧壁,所述连接轴(8)一端设有控制组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耳鼻喉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9)包括转盘(91),所述转盘(91)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轴(8)周侧,所述转盘(91)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92)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92)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93)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93)另一端铰接有滑杆(94)一端,所述滑杆(94)周侧滑动连接有套筒(95),所述套筒(95)贯穿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管(13),所述套筒(95)远离所述滑杆(9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明李静波王俊杰贺星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