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WRF
‑
Hydro模型的混合产流区次洪预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径流模拟与预报的
,特别是一种基于WRF
‑
Hydro模型的混合产流区次洪预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水文预报中,水文模型的输入主要是雨量计观测到的“落地雨”。预报时间取决于流域的汇流时间,预报的准确性受雨量计数量的限制。为了进一步延长预报提前时间和提高预报精度,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NWP),以取代“落地雨”模式。目前,将水文模型与细尺度NWP模型(1
‑
10 km)结合在一起进行流量实时预报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水文模型与精细尺度大气模型的耦合已被证明有可能充分预测流域出口的流量。近年来,大气
‑
水文耦合预报系统的研究正朝着描述更详细、更复杂的陆面水文过程的方向发展。
[0003]WRF
‑
Hydro包含了高分辨率的地形和水文数据,如产汇流、下渗、蒸发等,由多个参数组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关键参数的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WRF
‑
Hydro模型的混合产流区次洪预报方法,包括搜集典型雨洪过程资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输入场采用高分辨率同化降雨数据,设置WRF
‑
Hydro水文模式初始参数;步骤2:基于所述WRF
‑
Hydro水文模式初始参数,输出径流预报结果;步骤3:对所述径流预报结果进行评价;步骤4:当所述径流预报结果评价存在不合理误差时,对所述WRF
‑
Hydro水文模式初始参数进行优化,生成WRF
‑
Hydro水文模式优化参数;步骤5:基于所述WRF
‑
Hydro水文模式优化参数,输出新的所述径流预报结果并进行评价;步骤6:发布预报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RF
‑
Hydro模型的混合产流区次洪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采用高分辨率同化降雨数据代替大气模式输出的降雨数据,提供运行时段的气象要素预报;设置WRF
‑
Hydro的参数为默认值,并设置边界条件和地形数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WRF
‑
Hydro模型的混合产流区次洪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依据径流预报结果与实测的流量过程资料相比较,对径流预报的质量进行评价,选用评价指标作为流域水文模型在应用流域适用性的评判标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WRF
‑
Hydro模型的混合产流区次洪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在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选取与设置后,对径流要素预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洪峰流量、峰现时间、径流量和洪水过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WRF
‑
Hydro模型的混合产流区次洪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指标包括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纳什系数中至少一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WRF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李传哲,刘昱辰,韩婧怡,陈娟,于福亮,王一之,张善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