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73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包括下鞋底和上鞋底,所述下鞋底和上鞋底之间设置有加强垫,所述下鞋底包括下鞋底本体,所述下鞋底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边,所述下鞋底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边,所述加强垫包括加强垫本体,所述加强垫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强垫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带有加强垫的上鞋底放入下鞋底内,下鞋底本体一侧设置的第一挡边嵌入第一弧形槽内,同时第二挡边嵌入第二弧形槽内,可以避免上鞋底和下鞋底之间发生移位的情况,当进行踩踏时,加强垫顶会抵在垫片槽的前侧,使得加强垫不会在垫片槽内不会发生移动进而使得骑行踩踏的力量传导更强,使得骑行可以更加轻松。得骑行可以更加轻松。得骑行可以更加轻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具体是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鞋子的舒适感要求越来越高,而鞋子的舒适感很大程度来源于鞋底的好坏,而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
[0003]而现有的鞋底往往只适用于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当人们进行户外骑行时,由于人们需要不断的对自行车脚踏板进行踩踏,普通的鞋底时间久了常常会给人们带来不适,大大影响了人们的骑行体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包括下鞋底和上鞋底,所述下鞋底和上鞋底之间设置有加强垫,所述下鞋底包括下鞋底本体,所述下鞋底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边,所述下鞋底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边,所述加强垫包括加强垫本体,所述加强垫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强垫顶,所述上鞋底包括上鞋底本体,所述上鞋底本体一侧边缘处的上端设置有上鞋底护挡,所述上鞋底本体的一侧中间位置开设有三个圆形凹槽,所述上鞋底本体的下侧开设有垫片槽,所述加强垫嵌入所述垫片槽内,所述第一挡边呈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挡边呈半圆弧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鞋底本体靠近上鞋底护挡的一侧开设有三个圆形凹槽,通过设置圆形凹槽,可以使放置的增高垫的底部圆形凸起卡入在上鞋底本体的圆形凹槽内进而使增高垫不会发生位移,方便不同身高和性别的骑行者使用。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鞋底本体一侧边缘处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上鞋底本体另一侧边缘处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弧形槽。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一挡边相匹配,所述第一挡边和下鞋底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槽和第二挡边相匹配,所述第二挡边和下鞋底本体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鞋底和上鞋底相匹配,所述加强垫本体和加强垫顶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鞋底护挡呈半圆弧结构,所述上鞋底护
挡和上鞋底本体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垫本体和加强垫顶的厚度为3

5厘米,所述加强垫本体和加强垫顶采用尼龙或碳纤维制成。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鞋底本体采用橡胶制成。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鞋底本体采用EVA材质制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将加强垫放入上鞋底本体下侧开设的垫片槽内,再将带有加强垫的上鞋底放入下鞋底内,下鞋底本体一侧设置的第一挡边嵌入第一弧形槽内,同时第二挡边嵌入第二弧形槽内,可以避免上鞋底和下鞋底之间发生移位的情况,当进行踩踏时,加强垫顶会抵在垫片槽的前侧,使得加强垫不会在垫片槽内不会发生移动进而使得骑行踩踏的力量传导更强,使得骑行可以更加轻松。
[0017]2、本技术通过将加强垫本体和加强垫顶的厚度设置为3

5厘米,可以让加强垫本体嵌入在垫片槽内进而使得下鞋底和上鞋底连接更为紧密,同时可以提高脚踩踏自行车时支撑效果,加强垫本体和加强垫顶采用尼龙或碳纤维制成可以使在踩踏自行车时起到对脚更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加强垫的重量也较轻避免骑行太久使脚底产生酸痛感,下鞋底本体采用橡胶制成可以使得下鞋底本体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大大提高了骑行鞋底的使用寿命,上鞋底本体采用EVA材质制成使得穿戴更加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下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加强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上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垫片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下鞋底;11、下鞋底本体;12、第一挡边;13、第二挡边;2、加强垫;21、加强垫本体;22、加强垫顶;3、上鞋底;31、上鞋底本体;32、第一弧形槽;33、第二弧形槽;34、上鞋底护挡;35、圆形凹槽;36、垫片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图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包括下鞋底1和上鞋底3,所述下鞋底1和上鞋底3之间设置有加强垫2,所述下鞋底1包括下鞋底本体11,下鞋底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边12,下鞋底本体1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边13,加强垫2包括加强垫本体21,加强垫本体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强垫顶22,上鞋底3包括上鞋底本体31,上鞋底本体31一侧边缘处的上端设置有上鞋底护挡34,上鞋底本体31的一侧中间位置开设有三个圆形凹槽35,上鞋底本体31的下侧开设有垫片槽36,所述加强垫2嵌入所述垫片槽36内,所述第一挡边12呈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挡边13呈半圆弧结构。
[0026]在图1~图6中,上鞋底本体31一侧边缘处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弧形槽32,上鞋底本体31另一侧边缘处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弧形槽33,第一弧形槽32和第一挡边12相匹配,第一
挡边12和下鞋底本体11固定连接,第二弧形槽33和第二挡边13相匹配,第二挡边13和下鞋底本体11固定连接,下鞋底1和上鞋底3相匹配,加强垫本体21和加强垫顶22固定连接,上鞋底护挡34呈半圆弧结构,上鞋底护挡34和上鞋底本体31固定连接,将下鞋底1放置在桌面上,将加强垫2放入上鞋底本体31下侧开设的垫片槽36内,再将带有加强垫2的上鞋底3放入下鞋底1内,下鞋底本体11一侧设置的第一挡边12正好嵌入第一弧形槽32内,同时第二挡边13正好嵌入第二弧形槽33内,可以避免上鞋底3和下鞋底1之间发生移位的情况,当进行踩踏时,加强垫顶22会抵在垫片槽36的前侧,使得在踩踏时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得踩踏时更加轻松。
[0027]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述上鞋底本体31靠近上鞋底护挡34的一侧开设有三个圆形凹槽35,通过设置圆形凹槽35,可以使放置的增高垫的底部圆形凸起卡入在上鞋底本体31的圆形凹槽35内进而使增高垫不会发生位移,方便不同身高和性别的骑行者使用。
[0028]请参阅图3和图4,加强垫本体21和加强垫顶22的厚度为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包括下鞋底(1)和上鞋底(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鞋底(1)和上鞋底(3)之间设置有加强垫(2),所述下鞋底(1)包括下鞋底本体(11),所述下鞋底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边(12),所述下鞋底本体(1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边(13),所述加强垫(2)包括加强垫本体(21),所述加强垫本体(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强垫顶(22),所述上鞋底(3)包括上鞋底本体(31),所述上鞋底本体(31)一侧边缘处的上端设置有上鞋底护挡(34),所述上鞋底本体(31)的下侧开设有垫片槽(36),所述加强垫(2)嵌入所述垫片槽(36)内,所述第一挡边(12)呈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挡边(13)呈半圆弧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鞋底本体(31)靠近上鞋底护挡(34)的一侧开设有三个圆形凹槽(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更有踩踏效率的骑行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鞋底本体(31)一侧边缘处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弧形槽(32),所述上鞋底本体(31)另一侧边缘处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弧形槽(33)。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延志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幸运星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