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智能身份识别卡及智能身份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650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智能身份识别卡及智能身份识装置,至少包括:外壳、信息结构功能表面、主板和锂电池;该外壳起保护和集成其他部件的功能,其他部件均安装在外壳内部;该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由至少1个功能结构单元周期排列而成;该功能结构单元至少包括顶层结构、介质基板与底层结构,其中,顶层结构包括不同尺寸或者形状的金属贴片、作为电磁感应结构,而底层结构包括射频传输网络和有源元器件;该信息结构功能表面可以重构该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电磁散射特征;该主板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通过排线或者排插等方式连接,负责为信息结构功能表面提供电源、控制信号及编码序列;锂电池通过电源接口与主板相连,为智能身份识别卡提供电源。智能身份识别卡提供电源。智能身份识别卡提供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智能身份识别卡及智能身份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身份识别安全技术的交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身份识别卡及智能身份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身份识别在社会生活、生产管理、甚至军事领域中都应用的十分广泛,随着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向移动通信网络和物联网等
进行交叉与融合,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常见的身份识别卡,例如IC卡、即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具有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等功能,但该技术为接触式卡片,识别信息依赖于专用设备、且无法远距离进行识别操作;再例如,ID卡、即身份识别卡 (Identification Card),最常用的采用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采用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的技术,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具有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的功能,尤其是卡片成本低、寿命长,但是该技术读写距离短、读写系统工作灵活性低、数据存储和功能扩展能力弱;对于大范围移动的个人、车辆、集装箱等领域,需要增加识距离,则进一步采用有源RFID芯片、成本和功耗则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常用的身份识别卡,无论是IC 卡、还是ID卡,进行识别操作为一个主动进行的行为、且需要有明确的点对点的朝向性,即待识别的人或者物体,需要主动地正对准专用识别设备进行识别操作,在一些安全场景,如安防、或者边防边检等保密或者隐密场合,则也不是太合适。
[0003]现有一些满足远距离身份识别的网络通信技术,如基于Wifi或者ZigBee的远距离识别技术,但本身其识别距离也是相对于传统识别技术的“远”距离,大都是米级的能力,且这些技术依赖于身份识别终端及无线通信网络,使用因素和使用场景受限,且一定程度上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尤其在敏感领域应用,更容易受到信息安全方面的攻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智能身份识别卡,实现主动或者被动地身份识别,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隐蔽性、全天候、远距离等特点。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智能身份识别卡,该智能身份识别卡至少包括壳体,信息结构功能表面、主板和锂电池,所述信息结构功能表面、主板和锂电池位于壳体内;主板通过第一排插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底面的第二排插连接,为后者提供控制信号和编码序列、以及供电;锂电池通过软排线与主板上的连接器相连,提供整个系统所需的总电源;其中,第二排插位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底层面边缘的一侧,第一排插位于主板的顶层面、且与第二排插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
[0006]优选的,所述信息结构功能表面包括至少N
×
M个功能结构单元周期排列而成,每个单元包括顶层结构、上层介质基板、中间层结构、下层介质基板与底层结构;所述顶层结构位于上层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中间层结构的第一表面与上层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贴合,并且中间层结构的第二表面与下层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贴合,底层结构位于下层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上述每个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都是正对关系,所述N≥1且M ≥1。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为透波材料。
[0008]优选的,顶层结构包括不同尺寸或者形状的金属贴片作为电磁感应结构,所述电磁感应结构上设置有两个过孔,并且过孔依次贯穿顶层结构、上层介质基板、中间层结构、下层介质基板与底层结构。
[0009]优选的,每两个相邻的两个结构功能单元的其中一个过孔分别通过微带线连接到底层结构上的二合一功分结构上,合路后每个二合一功分结构通过微带线与有源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有源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微带线接入另外一个二合一功分结构,即另外一个功分结构实现四个结构功能单元的信号/能量的合成;另外一个功分结构的合路端通过微带线与一分二的功分结构的合路端相连,通过功分结构形成两个分路,两个分路再通过微带线分别连接下一级的一分二的功分结构,两个下一级的功分结构的输出端通过微带线分别与四个结构功能单元的另一个过孔相连,将号/能量分别输出至四个结构功能单元上。
[0010]优选的,所述中间层结构为电磁感应地,并且中间层设置有缝隙,该缝隙向上映射的位置位于顶层结构上,向下映射的位置位于底层结构上;底层结构包括射频传输网络,其输入端与缝隙的通过耦合的方式将每个结构功能单元接收的电磁信号传输进射频传输网络,输入端通过一段微带线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级,放大器的输出级与二分一功分构成的选择结构的合路端相连,选择结构的分路端分别连接一个PIN二极管,每个PIN二极管输出级通过微带线与每个单元上的两个过孔相连。
[0011]优选的,顶层结构包括不同尺寸或者形状的金属贴片以及包围该金属贴片的四个金属贴片形成电磁感应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中间层结构为电磁感应地,并且中间层上设置有两个不接触的缝隙;所述两个缝隙向上映射的位置位于顶层结构上,向下映射的位置位于底层结构上;底层结构包括二合一功分结构,所述二合一功分结构的两个支路分别与两个功能结构单元上的缝隙对应,并分别通过对应的缝隙以耦合的方式接收功能每个结构单元接收的电磁信号,所述二合一功分结构的输出端通过微带线与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级相连接,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级通过微带线与预设的第二放大器输入级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级通过微带线与一分二的功分结构的分路端口相连,所述一分二的功分结构的两个支路分别连接延时器或者移相器,所述延时器或移相器输出的信号通过每个单元所对应的另一个缝隙实现信号/能量的输出。
[0013]优选的,至少采用幅度值或者相位值的一种构成一定长度的时间序列组合形成身份 /目标识别码,或采用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可重构的电磁散射特征作为身份/目标识别的信息。
[0014]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智能身份识装置,该装置包括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身份识别卡。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0016](1)该智能身份识别卡,采用独创的电磁特征即目标散射特征为信息编码和识别的方式,且信息结构功能表面具备增强或者减小携带人员的目标散射特征,以便实现较远距离的身份识别,识别距离可达“百米级”、甚至“公里级”。
[0017](2)该智能身份识别卡配合电磁遥测器或电磁传感器,可实时、全天候工作,因为采用的是电磁散射特征作为信息识别的手段,与传统的IC卡或者ID卡识别技术相比,可以实现多目标/多用户的同时识别,尤其可以在大风、高原、沙漠等复杂环境或者野外、战地、边检边防等条件下使用。
[0018](3)该智能身份识别卡利用电磁遥测器或电磁传感器的探测信号实现信息的单一传输,本身不主动辐射,而是将信息加载到探测信号上、形成新的调制信号,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潜伏性。
[0019](4)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该智能身份识技术,可与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智能身份识别卡,其特征在于,该智能身份识别卡至少包括壳体,信息结构功能表面、主板和锂电池,所述信息结构功能表面、主板和锂电池位于壳体内;主板通过第一排插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底面的第二排插连接,为后者提供控制信号和编码序列以及供电;锂电池通过软排线与主板上的连接器相连,提供整个系统所需的总电源;其中,第二排插位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底层面边缘的一侧,第一排插位于主板的顶层面,且与第二排插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智能身份识别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结构功能表面包括至少N
×
M个功能结构单元周期排列而成,每个单元包括顶层结构、上层介质基板、中间层结构、下层介质基板与底层结构;所述顶层结构位于上层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中间层结构的第一表面与上层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贴合,并且中间层结构的第二表面与下层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贴合,底层结构位于下层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上述每个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都是正对关系,所述N≥1且M≥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智能身份识别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透波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智能身份识别卡,其特征在于,顶层结构包括不同尺寸或者形状的金属贴片作为电磁感应结构,所述电磁感应结构上设置有两个过孔,并且过孔依次贯穿顶层结构、上层介质基板、中间层结构、下层介质基板与底层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功能表面的智能身份识别卡,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两个结构功能单元的其中一个过孔分别通过微带线连接到底层结构上的二合一功分结构上,合路后每个二合一功分结构通过微带线与有源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有源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微带线接入另外一个二合一功分结构,即另外一个功分结构实现四个结构功能单元的信号/能量的合成;另外一个功分结构的合路端通过微带线与一分二的功分结构的合路端相连,通过功分结构形成两个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汝丹苗龙杨林军赵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易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