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643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涉及电热针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包括顶壳、收线结构、底座,所述顶壳的中部空腔为电路腔,所述电路腔中设置有控制电路和电源模块,所述顶壳中设置有置线腔,所述置线腔的外侧端设置夹槽,所述夹槽的底端与顶壳的底侧壁连通;所述收线结构包括导线、电流夹、压辊,所述导线设置在置线腔中,所述导线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流夹设置在夹槽中,所述电流夹与导线的另一端固定且电性连接,所述压辊设置在置线腔的外侧端部位,所述导线穿过双辊轮的间隙中;所述底座的左部的通孔中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与顶壳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收放导线,且方便调节和移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热针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热针是根据电针原理专利技术的一种能使针体发热的针。在针柄上用电阻丝加温至60℃,皮肤下层组织只增加了5℃。大部分的温度被循环的液体所扩散和带走。而电热针是在针体前部产生温度,温度可以直接影响被刺的针感层,最高温度可以烧灼针体周围的组织,起到火针的作用,但针柄及针体根部温度却增加甚微。针灸时,是现将针体插入皮下,然后将导线与针体连接。一般导线大都铺设,不仅会因重力影响针体的方向,还会因多导线导致难以理清。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电热针的导线不方便理清。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包括顶壳、收线结构、底座,所述顶壳呈板状的壳体结构,所述顶壳的中部空腔为电路腔,所述电路腔中设置有控制电路和电源模块,所述顶壳的前后部各设置的若干空腔为置线腔,每个置线腔的外侧端各设置有一个夹槽,所述夹槽的底端与顶壳的底侧壁连通;所述收线结构包括导线、电流夹、压辊,所述导线设置在置线腔中,所述导线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流夹设置在夹槽中,所述电流夹与导线的另一端固定且电性连接,所述压辊呈双辊轮结构,所述压辊设置在置线腔的外侧端部位,所述导线穿过双辊轮的间隙中,所述压辊转动,将置线腔中的导线向夹槽中卷动,或者将夹槽中的导线向置线腔中卷动;所述底座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设置在顶壳的正下方,所述底座的左部的通孔中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与顶壳转动连接,所述底座起到和支柱起到支撑顶壳的作用。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柱的结构包括固定管和伸缩杆,所述固定管呈圆柱体管状结构,所述固定管的底端与底座固定,所述伸缩杆呈圆柱体结构,所述伸缩杆的底部插入倒固定管的管孔中,且与固定管螺接,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顶壳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在固定管中向上或向下螺进,使得顶壳向上或向下移动。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的顶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旋钮,每个压辊的一个辊轴的顶端与旋钮固定连接,所述旋钮便于控制压辊转动。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便于推动底座移动。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的前后侧壁的通孔中各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按钮,每个控制按钮各连接在一根导线与电源模块之间,所述控制按钮控制导线与电源模块的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上的每个控制按钮的上侧各设置有一个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一个指示灯亮起,表面下侧的一个控制按钮导通。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的顶侧壁的凹槽中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便于控制装置运行。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的底侧壁上设置的条形凹槽为底槽,所述底槽中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起到照明的作用。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的右端部位的顶侧壁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即为安放槽,所述安放槽用于盛放电热针。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放槽的顶端口处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呈半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密封盖的左端与顶壳铰接,所述密封盖起到密封安放槽的作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设置底座和支柱,使用时,打开照明灯后,推动底座,使得顶壳移动至人体的正上方,将伸缩杆在固定管中向上或向下螺进,使得顶壳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得顶壳移动至适合的高度,然后将针体刺入皮下穴位。本技术方便调节和移动。
[0017](2)本技术设置收线结构,转动旋钮,旋钮带动压辊转动,压辊将置线腔中的导线向夹槽中卷动,使得导线和电流夹向下移动,离开夹槽,直至电流夹下坠至针体处,然后将电流夹夹在针体上,按动控制按钮,使得导线与电源模块连通,使得电流沿着导线流入到针体上。本技术便于收放导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2为顶壳的右视的剖视图。
[0020]其中:顶壳10、置线腔11、夹槽12、电路腔13、底槽14、导线15、电流夹16、压辊17、旋钮18、控制按钮19、指示灯20、照明灯21、安放槽23、密封盖24、控制面板26、底座27、固定管28、伸缩杆29、万向轮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结构如图1

2所示,包括顶壳10、收线结构、底座27,所述顶壳10呈板状的壳体结构,所述顶壳10的中部空腔为电路腔13,所述电路腔13中设置有控制电路和电源模块,所述顶壳10的前后部各设置的若干空腔为置线腔11,每个置线腔11的外侧端各设置有一个夹槽12,所述夹槽12的底端与顶壳10的底侧壁连通;所述收线结构包括导线15、电流夹16、压辊17,所述导线15设置在置线腔11中,所述导线15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流夹16设置在夹槽12中,所述电流夹16与导线15的另一端固定且电性连接,所述压辊17呈双辊轮结构,所述压辊17设置在置线腔11的外侧端部位,所述导线15穿过双辊轮的间隙中,所述压辊17转动,将置线腔11中的导线15向夹槽12中卷动,或者将夹槽12中的导线15向置线腔11中卷动;所述底座27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27设置在顶壳10的正下方,所述底座27的左部的通孔中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与顶壳10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7起到和支柱起到支撑顶壳10的作用。
[0022]所述支柱的结构包括固定管28和伸缩杆29,所述固定管28呈圆柱体管状结构,所述固定管28的底端与底座27固定,所述伸缩杆29呈圆柱体结构,所述伸缩杆29的底部插入倒固定管28的管孔中,且与固定管28螺接,所述伸缩杆29的顶端与顶壳10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9在固定管28中向上或向下螺进,使得顶壳10向上或向下移动。
[0023]所述顶壳10的顶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旋钮18,每个压辊17的一个辊轴的顶端与旋钮18固定连接,所述旋钮18便于控制压辊17转动。
[0024]所述底座27的底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30,所述万向轮30便于推动底座27移动。
[0025]所述顶壳10的前后侧壁的通孔中各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按钮19,每个控制按钮19各连接在一根导线15与电源模块之间,所述控制按钮19控制导线15与电源模块的连接。
[0026]所述顶壳10上的每个控制按钮19的上侧各设置有一个指示灯20,所述指示灯20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一个指示灯20亮起,表面下侧的一个控制按钮19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壳(10)、收线结构、底座(27),所述顶壳(10)呈板状的壳体结构,所述顶壳(10)的中部空腔为电路腔(13),所述电路腔(13)中设置有控制电路和电源模块,所述顶壳(10)的前后部各设置的若干空腔为置线腔(11),每个置线腔(11)的外侧端各设置有一个夹槽(12),所述夹槽(12)的底端与顶壳(10)的底侧壁连通;所述收线结构包括导线(15)、电流夹(16)、压辊(17),所述导线(15)设置在置线腔(11)中,所述导线(15)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流夹(16)设置在夹槽(12)中,所述电流夹(16)与导线(15)的另一端固定且电性连接,所述压辊(17)呈双辊轮结构,所述压辊(17)设置在置线腔(11)的外侧端部位,所述导线(15)穿过双辊轮的间隙中;所述底座(27)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27)设置在顶壳(10)的正下方,所述底座(27)的左部的通孔中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与顶壳(10)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结构包括固定管(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中燕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朗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