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344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畜牧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行轨道、机头、驱动装置、车厢、制动装置、载重轮和控制装置;运行轨道包括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主轨道和两个辅助轨道,主轨道设置于两个的辅助轨道之间;机头通过驱动装置设置于主轨道的长度方向上,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机头在主轨道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车厢设置于运行轨道上方,车厢与机头传动连接,制动装置和载重轮分别设置于车厢的下表面上,制动装置与主轨道相连,载重轮至少设置为两个,两个的载重轮分别与两个的辅助轨道滚动连接;车厢的内侧底面上设置有防滑层;控制装置与制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成品猪运输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成品猪运输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成品猪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场内三轨道运输车


[0001]本技术涉及畜牧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场内三轨道运输车。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呈规模化养殖的养猪场通常采用设置专用赶猪通道将成品猪从猪舍赶至销售点进行销售。但是随着养猪场的规模逐渐扩大,传统赶猪通道的弊病也越来越凸显。成品猪在赶猪通道中的行走速度相对较慢,且不受人为控制,同时赶猪通道通的路程相对较长,导致需要在赶猪通道上配置较多的工作人员对赶猪通道进行管理,并且工作人员与成品猪接触频繁,难以保证成品猪的安全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品猪运输效率高且运输生物安全等级高的场内轨道运输车。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包括运行轨道、机头、驱动装置、车厢、制动装置、载重轮和控制装置;
[0005]所述运行轨道包括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主轨道和两个辅助轨道,所述主轨道设置于两个的所述辅助轨道之间;
[0006]所述机头通过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主轨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机头在主轨道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0007]所述车厢设置于所述运行轨道上方,所述车厢与所述机头传动连接,所述制动装置和载重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厢的下表面上,所述制动装置与所述主轨道相连,所述载重轮至少设置为两个,两个的所述载重轮分别与两个的所述辅助轨道滚动连接;
[0008]所述车厢为长方体的钢结构厢体,所述车厢的内侧底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0009]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制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电连接。
[0010]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第一导向轮和第一防脱轨装置,所述驱动轮、第一导向轮和第一防脱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主轨道的长度方向上。
[0011]其中,所述制动装置包括第二导向轮和第二防脱轨装置,所述第二导向轮和第二防脱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主轨道的长度方向上。
[0012]其中,还包括多个接地支撑脚,多个的所述接地支撑脚分别设置在主轨道和两个辅助轨道的下端。
[0013]其中,还包括万向节,所述万向节设置于所述机头和车厢之间,所述机头通过万向节与所述车厢传动连接。
[0014]其中,还包括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主轨道的下端并沿所述主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装置和制动装置均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传统的赶猪通道改进为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可有效提高成品猪的运输效率;通过在车厢的内侧底面上设置防滑层,以防止运输车上坡
或下坡行走过程中成品猪往后、往前或左右挤压造成的偏重现象;通过在车厢的底面上设置至少两个载重轮,以支承车厢的重量,有效提高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所示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场内三轨道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所示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运行轨道的俯视图;
[0018]图3所示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运行轨道与制动装置和载重轮的连接示意图。
[0019]标号说明:1、机头;11、驱动装置;12、控制装置;13、第一导向轮;14、第一防脱轨装置;15、驱动轮;2、车厢;21、第二导向轮;22、载重轮;23、制动装置;24、第二防脱轨装置;3、运行轨道;31、主轨道;32、辅助轨道;33、连杆;34、接地支撑脚;35、齿条;4、万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1]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将传统的赶猪通道改进为场内三轨道运输车,以提高成品猪的运输效率。
[0022]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包括运行轨道3、机头1、驱动装置11、车厢2、制动装置23、载重轮22和控制装置12;所述运行轨道3包括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主轨道31和两个辅助轨道32,所述主轨道31设置于两个的所述辅助轨道32之间;所述机头1通过驱动装置11设置于所述主轨道3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驱动装置11用于带动所述机头1在主轨道3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车厢2设置于所述运行轨道3上方,所述车厢2与所述机头1传动连接,所述制动装置23和载重轮22分别设置于所述车厢2的下表面上,所述制动装置23与所述主轨道31相连,所述载重轮22至少设置为两个,两个的所述载重轮22分别与两个的所述辅助轨道32滚动连接;所述车厢2为长方体的钢结构厢体,所述车厢2的内侧底面上设置有防滑层;所述控制装置12与所述制动装置23和驱动装置11电连接。
[0023]具体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工作人员首先将成品猪赶入车厢2内,此时控制装置12控制驱动装置11运行并通过驱动装置11分别带动机头1和车厢2在主轨道31上移动,以实现将装载在车厢2内的成品猪运输至销售点进行售卖;在驱动装置11运行过程中,制动装置23处于关闭状态,两个载重轮22分别支承在两个辅助轨道32,以分担车厢2对主轨道31的压力;当场内三轨道运输车移动至销售点附近时,控装置控制驱动装置11切换为关闭状态并开启制动装置23,以将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停止于销售点,完成对成品猪的运输操作。
[002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传统的赶猪通道改进为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可有效提高成品猪的运输效率;通过在车厢2的内侧底面上设置防滑层,以防止运输车上坡或下坡行走过程中成品猪往后、往前或左右挤压造成的偏重现象;通过在车厢2的底面上设置至少两个载重轮22,以支承车厢2的重量,有效提高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0025]优选的,所述防滑层焊接于车厢2内腔的底面。
[0026]优选的,所述防滑层为方格网。
[002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11包括驱动轮15、第一导向轮13和第一防脱轨装置14,所述驱动轮15、第一导向轮13和第一防脱轨装置14均设置于所述主轨道31的长度方向上。
[0028]从上述描述可知,驱动轮15用于驱动机头1和车厢2的移动,第一导向轮13用于对机头1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第一防脱轨装置14用于防止机头1在移动过程中,机头1与主轨道31相互脱离。
[0029]进一步的,所述制动装置23包括第二导向轮21和第二防脱轨装置24,所述第二导向轮21与所述第二防脱轨装置24均设置于所述主轨道31的长度方向上。
[0030]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导向轮21用于对车厢2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第二防脱轨装置24用于防止车厢2在移动过程中,车厢2与主轨道31相互脱离。
[003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制动装置23还包括但不限于制动器,所述制动器与主轨道31相连,所述制动器用于对场内三轨道运输车进行减速和停车,以及维持场内三轨道运输车的处于停车状态。
[0032]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接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行轨道、机头、驱动装置、车厢、制动装置、载重轮和控制装置;所述运行轨道包括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主轨道和两个辅助轨道,所述主轨道设置于两个的所述辅助轨道之间;所述机头通过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主轨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机头在主轨道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车厢设置于所述运行轨道上方,所述车厢与所述机头传动连接,所述制动装置和载重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厢的下表面上,所述制动装置与所述主轨道相连,所述载重轮至少设置为两个,两个的所述载重轮分别与两个的所述辅助轨道滚动连接;所述车厢为长方体的钢结构厢体,所述车厢的内侧底面上设置有防滑层;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制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场内三轨道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标陈财文严积淼连升岳金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智辰智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