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扈学晔专利>正文

一种教学用投影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29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教学用投影设备,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内的投影镜头,所述本体的第一角、第二角、第三角以及第四角分别固定有第一充气装置、第二充气装置、第三充气装置以及第四充气装置,所述本体的上侧设置有一分别与第一充气装置、第二充气装置、第三充气装置以及第四充气装置相连接的把手,所述本体的下侧设置有一分别与第一充气装置、第二充气装置、第三充气装置以及第四充气装置相连接的底盘,通过第一气垫、第二气垫、第三气垫、第四气垫充气后能很好的对本体包裹起来,能够避免本体的侧面与墙壁或门碰撞导致本体的损坏,而且在将设备放在桌面上使用时。设备放在桌面上使用时。设备放在桌面上使用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投影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用投影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投影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一些临时性的小型学术交流活动往往会使用一些便携式投影设备,但是现有的便携式投影设备在人工用手拎着走路时不小心难免会与旁边的门或墙碰撞,从而可能造成投影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教学用投影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容易碰到墙壁或门使投影设备受损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教学用投影设备,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内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角、第二角、第三角以及第四角分别固定有第一充气装置、第二充气装置、第三充气装置以及第四充气装置,所述本体的上侧设置有一分别与第一充气装置、第二充气装置、第三充气装置以及第四充气装置相连接的把手,所述本体的下侧设置有一分别与第一充气装置、第二充气装置、第三充气装置以及第四充气装置相连接的底盘,所述第一充气装置与第二充气装置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气垫,所述第二充气装置与第三充气装置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气垫,所述第三充气装置与第四充气装置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气垫,第四充气装置与第一充气装置之间有两个第四气垫,所述两个第一气垫、第二气垫第三气垫以及第四气垫将本体水平方向的八条边线处包裹。
[0006]所述第一充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本体第一角上的第一中空固定壳体,所述第一中空固定壳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与第一中空固定壳体顶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一充气空间,第一安装板与第一中空固定壳体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二充气空间,所述第一充气空间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与第一安装板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通过第一拉簧相固连,所述第一密封块与把手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相固连,且第一连接杆可往复移动地贯穿第一中空固定壳体顶部,所述第二充气空间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二密封块,且第二密封块与第一安装板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一弹簧相固连,所述第二密封块与底盘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相固连,且第二连接杆可往复密封移动地贯穿第一中空固定壳体底部。
[0007]所述第二充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本体第二角上的第二中空固定壳体,所述第二中空固定壳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且第二安装板与第二中空固定壳体顶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三充气空间,第二安装板与第二中空固定壳体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四充气空间,第三充气空间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三密封块,所述第三密封块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通过第二拉簧相固连,所述第三密封块与把手之间相对的一端端
面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相固连,且第三连接杆可往复移动地贯穿第二中空固定壳体顶部,所述第四充气空间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四密封块,且第四密封块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固连,所述第四密封块与底盘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相固连,且第四连接杆可往复密封移动地贯穿第二中空固定壳体底部。
[0008]所述第三充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本体第三角上的第三中空固定壳体,所述第三中空固定壳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三安装板,且第三安装板与第三中空固定壳体顶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五充气空间,第三安装板与第三中空固定壳体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六充气空间,第五充气空间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五密封块,所述第五密封块与第三安装板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通过第三拉簧相固连,所述第五密封块与把手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五连接杆相固连,且第五连接杆可往复移动地贯穿第三中空固定壳体顶部,所述第六充气空间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六密封块,且第六密封块与第三安装板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三弹簧相固连,所述第六密封块与底盘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六连接杆相固连,且第六连接杆可往复密封移动地贯穿第三中空固定壳体底部。
[0009]所述第四充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本体第四角上的第四中空固定壳体,所述第四中空固定壳体内固定设置有第四安装板,且第四安装板与第四中空固定壳体顶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七充气空间,第四安装板与第四中空固定壳体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八充气空间,第七充气空间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七密封块,所述第七密封块与第四安装板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通过第四拉簧相固连,所述第七密封块与把手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七连接杆相固连,且第七连接杆可往复移动地贯穿第四中空固定壳体顶部,所述第八充气空间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八密封块,且第八密封块与第四安装板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四弹簧相固连,所述第八密封块与底盘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八连接杆相固连,且第八连接杆可往复密封移动地贯穿第四中空固定壳体底部。
[0010]所述第一充气空间的容积为第三充气空间的1.5倍,所述第三、第五、第七充气空间的容积相同,所述第二、第六、第八充气空间的容积相同。
[0011]所述第一充气装置上设置有一用于清理投影镜头的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固定固定设置在第一中空固定壳体靠近投影镜头的一侧侧面上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与第一充气空间内相连通,所述中空管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靠近投影镜头的一端铰接有一直板,所述直板上固定设置有毛刷,所述直板与移动杆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让安装板复位的复位件。
[0012]所述直板靠近本体的一侧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半圆柱块,所述本体靠近第一半圆柱块的一侧侧面上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半圆柱块。
[0013]所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5]1、通过第一气垫、第二气垫、第三气垫、第四气垫充气后能很好的对本体包裹起来,能够避免本体的侧面与墙壁或门碰撞导致本体的损坏,而且在将设备放在桌面上使用时,气垫又都会变瘪,从而能够避免设备各处的重量不一导致有些气垫收到重力过大凹陷过多,有些凹陷较少,导致设备放置倾斜而无法正常使用。
[0016]2、通过毛刷的设置能够在每次拎起来携带时对投影镜头进行清理,从而能够实现对投影镜头的定时清理,无需人工再次清理,使设备使用更方便,而且通过第一圆柱块和第
二圆柱块的设置能够使毛刷在每次清理后能够进行抖动将灰尘抖落,从而能够避免毛刷上灰尘粘附过多而无法起到对投影镜头的清理效果。
[00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0]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1]图4是图2中的B

B处剖视图。
[0022]图5是第三充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第四充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投影设备,包括本体(1)、设置在本体(1)内的投影镜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第一角、第二角、第三角以及第四角分别固定有第一充气装置(10)、第二充气装置(11)、第三充气装置(12)以及第四充气装置(13),所述本体(1)的上侧设置有一分别与第一充气装置(10)、第二充气装置(11)、第三充气装置(12)以及第四充气装置(13)相连接的把手(3),所述本体(1)的下侧设置有一分别与第一充气装置(10)、第二充气装置(11)、第三充气装置(12)以及第四充气装置(13)相连接的底盘(4),所述第一充气装置(10)与第二充气装置(1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气垫(5),所述第二充气装置(11)与第三充气装置(12)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气垫(6),所述第三充气装置(12)与第四充气装置(13)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气垫(7),第四充气装置(13)与第一充气装置(10)之间有两个第四气垫(8),所述两个第一气垫(5)、第二气垫第三气垫(7)以及第四气垫(8)将本体(1)水平方向的八条边线处包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用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装置(10)包括固定设置在本体(1)第一角上的第一中空固定壳体(100),所述第一中空固定壳体(100)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01),且第一安装板(101)与第一中空固定壳体(100)顶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一充气空间(102),第一安装板(101)与第一中空固定壳体(100)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二充气空间(103),所述第一充气空间(102)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一密封块(104),所述第一密封块(104)与第一安装板(101)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通过第一拉簧(105)相固连,所述第一密封块(104)与把手(3)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106)相固连,且第一连接杆(106)可往复移动地贯穿第一中空固定壳体(100)顶部,所述第二充气空间(103)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二密封块(107),且第二密封块(107)与第一安装板(101)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08)相固连,所述第二密封块(107)与底盘(4)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109)相固连,且第二连接杆(109)可往复密封移动地贯穿第一中空固定壳体(100)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用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装置(11)包括固定设置在本体(1)第二角上的第二中空固定壳体(110),所述第二中空固定壳体(110)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11),且第二安装板(111)与第二中空固定壳体(110)顶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三充气空间(112),第二安装板(111)与第二中空固定壳体(110)底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为第四充气空间(113),第三充气空间(112)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三密封块(114),所述第三密封块(114)与第二安装板(111)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通过第二拉簧(115)相固连,所述第三密封块(114)与把手(3)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116)相固连,且第三连接杆(116)可往复移动地贯穿第二中空固定壳体(110)顶部,所述第四充气空间(113)内设置有一可往复密封移动的第四密封块(117),且第四密封块(117)与第二安装板(111)之间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18)相固连,所述第四密封块(117)与底盘(4)相对的一端端面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119)相固连,且第四连接杆(119)可往复密封移动地贯穿第二中空固定壳体(110)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教学用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充气装置(12)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扈学晔何旭颖孙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扈学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