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饮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578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1
一种自动饮水装置,包括用于储备饮用水的水箱,水箱上设有连通水箱出水口与进水口的循环水管,循环水管上设有水泵,与所述循环水管连通设有饮水管,饮水管的端部设有用于饮水人员喝水的水嘴,所述水嘴上设有用于采集饮水人员口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水泵电路连接,且温度传感器与水泵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水泵启停的温度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口腔温度控制饮水的过程,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且提高了饮水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且提高了饮水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且提高了饮水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饮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饮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饮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预计“十四五”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老化,加之空巢、疾病等因素的困扰,绝大多数老人在生活上存在诸多的不便,水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水在人体可以传送养分,促进体液循环,帮助消化,排泄废物,保持呼吸功能,润滑关节和调节体温,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不少的人存在饮水困难。
[0003]比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双手行动不便的人,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用手端起水杯喝水;由于各种疾病造成吞咽功能障碍的人在喝水时,看护人员如果一次的喂水量过多,容易造成呛水的现象,如脑卒中、帕金森、脑外伤手术治疗或脑干、小脑病变、脑梗、偏瘫及一些肢体受损的残疾人,该类人员需要少量多次的进行喂水,需要消耗医护人员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糖尿病患者,该类人群的特点是对饮水的需求量极大,需要频繁给水,对于该类老人,如果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造成卧床行动不便的话,同样对看护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
[0004]但是,现有的饮水装置多采用泵吸式供水,此类饮水装置不仅需要手持,还易导致饮水人员呛水,此外部分饮水装置采用自吸式供水,但自吸式供水不适用于吞咽障碍的病人,因此,急需一种能够适合上述人群使用的饮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部分人群饮水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饮水装置,其能够利用口腔温度控制饮水的过程,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且提高了饮水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自动饮水装置,包括用于储备饮用水的水箱,水箱上设有连通水箱出水口与进水口的循环水管,循环水管上设有水泵,与所述循环水管连通设有饮水管,饮水管的端部设有用于饮水人员喝水的水嘴,所述水嘴上设有用于采集饮水人员口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水泵电路连接,且温度传感器与水泵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水泵启停的温度开关。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嘴包括与饮水管连通的管式壳体,壳体内设有用于水流从壳体内流出的出水管,出水管靠近壳体内的管口处设有垫片,垫片通过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弹簧完全贴合覆盖所述管口,垫片上设有沿所述出水管内侧伸出所述出水管的阀杆,阀杆用于饮水者将所述垫片推离所述管口,以使水从壳体内沿出水管流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内设有可通过水流的固定件,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阀杆相适配的开孔,阀杆穿过所述开孔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饮水管内设有用于防止水倒流的单向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饮水管为弹性材质制作。
[0012]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壳,所述水箱、水泵、循环水管及温度开关均内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饮水管伸出所述外壳设置。
[0014]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饮水人员的口腔温度,将信号传输给温度开关,温度开关控制启动水泵的启停,达到饮水的目的,相对现有的自压式和其他手段控制,实现了饮水的起始、暂停及终止一体化流程,解放了饮水人员自身和以及护理者的双手,对不同程度手部残疾人员或者各种老年人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无需人工频繁辅助即可使饮水人员方便地喝到水,提高了饮水者全天候饮水的需求保障。
[0016]2.本技术在饮水过程中设置了循环水管,可以避免水泵带来的饮水管管路压力过高问题,从而防止饮水者饮水时出现呛水、洒水等现象,提高了饮水人员饮水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0017]3.本技术采用舌部轻压阀杆即可实现饮水装置出水,利用舌部控制水流的中断,进一步降低了吞咽性障碍患者在饮水过程中的呛咳风险,进而提高了饮水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水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1、流量调节阀,2、水箱,3、水泵,4、温度开关,5、温度传感器,6、水嘴,601、壳体,602、弹簧,603、垫片,604、固定件,605、出水管,606、阀杆,7、单向阀,8、饮水管,9、循环水管,1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动饮水装置,包括用于储备饮用水的水箱2,水箱2可以是保温壶之类的具备保温效果的容器,以长时间保持水箱2中饮用水的水温,方便饮水人员的日常护理,水箱2上设有连通水箱2出水口与进水口的循环水管9,循环水管9上设有水泵3,即通过循环水管9、水泵3和水箱2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具体实施时,在循环水管9上还设有流量调节阀1,流量调节阀1可以调节循环回路中水的流量大小,使饮水过程更加安全,与所述循环水管9连通设有饮水管8,具体实施时,可在循环水管9上设置一个三通,饮水管8与所述三通连接,以此将饮水管8连接在循环水管9上,饮水管8的端部设有用于饮水人员喝水的水嘴6,所述水嘴6上设有用于采集饮水人员口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与所述水泵3电路连接,且温度传感器5与水泵3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水泵3启停的温度开关4。
[0024]在使用本技术时,饮水人员口含水嘴6,温度传感器5采集到人体口腔温度后,将信号传输给温度开关4,温度开关4收到人体口腔温度值后启动水泵3,水箱2中的水通过
饮水管8进入水嘴6,达到饮水的目的,本技术可以实现饮水的起始、暂停及终止一体化流程,完全解放了饮水人员自身和以及护理者的双手,对于不同程度的病残饮水人员适用性好,无需外加人工频繁辅助即可方便地喝到水,同时,所述循环回路的存在,可以避免水泵3带来的饮水管8管路压力过高,从而防止饮水人员饮水时出现呛水、洒水等问题,使得饮水人员的饮水过程更加安全、舒适。
[0025]在具体实施本技术时,所述饮水管8内设有用于防止水倒流的单向阀7,从而防止污染水箱2内的水源,进一步地保证了饮水安全,饮水管8在制备时,可以采用弹性材质制作,例如食品级的塑料管或者带有一定硬度的硅胶管,在保证饮水管8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增加了饮水管8使用时的变形能力,饮水人员在饮水时,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饮水管8,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舒适度。
[0026]进一步地,所述水嘴6包括与饮水管8连通的管式壳体601,温度传感器5设于壳体601外表面,壳体601内设有用于水流从壳体601内流出的出水管605,需要说明的是,壳体601内的水仅能从出水管605流出,以方便水路的控制,出水管605靠近壳体601内的管口处设有垫片603,垫片603通过固定在所述壳体601内壁上的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备饮用水的水箱(2),水箱(2)上设有连通水箱(2)出水口与进水口的循环水管(9),循环水管(9)上设有水泵(3),与所述循环水管(9)连通设有饮水管(8),饮水管(8)的端部设有用于饮水人员喝水的水嘴(6),所述水嘴(6)上设有用于采集饮水人员口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与所述水泵(3)电路连接,且温度传感器(5)与水泵(3)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水泵(3)启停的温度开关(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嘴(6)包括与饮水管(8)连通的管式壳体(601),壳体(601)内设有用于水流从壳体(601)内流出的出水管(605),出水管(605)靠近壳体(601)内的管口处设有垫片(603),垫片(603)通过固定在所述壳体(601)内壁上的弹簧(602)完全贴合覆盖所述管口,垫片(603)上设有沿所述出水管(605)内侧伸出所述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朱鹏程新泰李军姜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