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77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包括树穴,所述树穴四周设有用于对路面进行支撑的树池支撑模块,所述树池支撑模块下设有排水垫层,所述树池支撑模块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树池支撑单元,所述树池支撑单元上设有透水盖板,所述透水盖板上设有渗水孔和蓄水孔,所述蓄水孔上设有蓄水管,所述树池支撑模块下设有蓄水渠,所述蓄水管的出水口端与所述蓄水渠相连通。通过树池支撑模块能够对对树木根系起到良好的固定保护作用,防止树木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被风吹倒,通过设置蓄水管和蓄水渠,在雨量大时能减少路面积水,并保证对树木根系的供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的施工工艺,其施工方便。其施工方便。其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道路建设
,具体而言,为一种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大城市作为人口和建筑均处于高密度的区域,土地空间资源日益紧张,由于人口以及建筑密集程度大,树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在行道树生长方面。传统人行道由于路面无支撑,铺砖须压实,压实土壤严重影响树木根系生长,且树池内部空间有限,土壤易板结、根系难以伸展,常常会出现根系生长凸起破坏路面、树体长势不佳、路面积水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树池结构不仅不利行人通行,而且还会影响市容市貌美观。特别是台风等恶劣天气下,树木易倒伏,对市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存在较大威胁。
[0003]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包括树穴,所述树穴四周设有用于对路面进行支撑的树池支撑模块,所述树池支撑模块下设有排水垫层,所述树池支撑模块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树池支撑单元,所述树池支撑单元上设有透水盖板,所述透水盖板上设有渗水孔和蓄水孔,所述蓄水孔上设有蓄水管,所述树池支撑模块下设有蓄水渠。
[0007]进一步,所述排水垫层下设有用于找平的基层,所述透水盖板上设有透水找平垫层,所述透水找平垫层上设有路面砖。
[0008]进一步,所述蓄水孔入口端高度高于所述渗水孔入口端的高度,所述蓄水管上均布设有排水孔。
[0009]进一步,所述蓄水渠中设有蓄水海绵。
[0010]进一步,所述树池支撑单元采用混凝土再生骨料制成。
[0011]进一步,所述树池支撑模块之间安装设有用于防止树池支撑单元平移的限位部件。
[0012]一种基于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3]根据树池范围挖出用于安装蓄水渠的槽,并将蓄水渠安装至槽内;
[0014]在树池范围内设置排水垫层并压实找平;
[0015]将树池支撑模块安装在所述排水垫层上;
[0016]回填种植土;
[0017]在树池支撑模块上铺贴透水盖板。
[0018]进一步,所述排水垫层采用石土比7:3混合制成。
[0019]进一步,所述排水垫层厚度为10cm。
[0020]进一步,所述种植土的压实度为80%。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专利技术的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通过树池支撑模块能够对对树木根系起到良好的固定保护作用,防止树木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被风吹倒,通过设置蓄水管和蓄水渠,在雨量大时能减少路面积水,并保证对树木根系的供水;
[0023]本专利技术的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的施工工艺,基于上述的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本工艺采用装配方式由下至上对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进行安装,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25]图1为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7]图3a为树池支撑单元一示意图;
[0028]图3b为树池支撑模块一示意图;
[0029]图4a为树池支撑单元二示意图;
[0030]图4b为树池支撑模块二示意图;
[0031]图5a为树池支撑单元三示意图;
[0032]图5b为树池支撑模块三示意图;
[0033]图6为树池支撑单元通过限位部件进行限位的连接示意图;
[0034]图7为蓄水渠总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蓄水渠平面图;
[0036]图9a为树池结构与路面结合示意图1;
[0037]图9b为树池结构与路面结合示意图2;
[0038]图9c为树池结构与路面结合示意图3;
[0039]图10为透水盖板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
[0041]1‑
树穴;2

透水盖板;201

渗水孔;202

蓄水孔;3

蓄水管;301

排水孔;4

蓄水渠;5
‑ꢀ
基层;6

透水找平垫层;7

路面砖;8

限位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43]实施例1
[0044]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包括树穴1,树穴1四周设有用于对路面进行支撑的树池支撑模块,树池支撑模块下设有排水垫层,树池支撑模块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树池支撑单元,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如图3a、图4a和图5a中所示的3中不同树池支撑单元,根据路况、土壤环境以及其它因素进行选择;图3a中所示的树池支撑单元包括方形的底框和顶框,底框和顶框的
四角处设有支撑柱,顶框上设有透水盖板2,如图10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透水盖板2采用扣入式内外镶嵌结构,施工简单快捷,以并保证回填土壤后立柱与底板装配结构的稳定性;透水盖板2上设有渗水孔201和蓄水孔202,树池支撑单元上设有透水盖板2,蓄水孔202上设有蓄水管3,其装配而成的树池支撑模块如图3b所示;图4a中所示的树池支撑单元包括方形底框,方形底框四角处均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面设有用于限位固定透水盖板的十字限位片,透水盖板2卡设在四条支撑柱上设置的十字限位片之间,其装配而成的树池支撑模块如图4b所示;图5中所示的树池支撑单元包括十字底座,十字底座的两根底杆的两端均设有与其他树池支撑单元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十字底座的中心处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面设有用于限位固定透水盖板的十字限位片,此树池支撑单元在使用时,先将底杆上的连接部与分别其相邻的四个树池支撑单元上底杆上的连接部相连接,再将透水盖板2卡设在四个支撑柱上设置的十字限位片之间即可,其装配而成的树池支撑模块如图5b中所示,图3b和4b中所示的树池支撑模块,其中的树池支撑单元采用隔一布一的方式进行装配连接,间隔的树池支撑单元之间还设有透水盖板。如图7和图8中所示,树池支撑模块下设有蓄水渠4,蓄水管3中的水部分渗入土壤中,部分进入蓄水渠4中进行储存,蓄水孔202入口端高度高于所述渗水孔 201入口端的高度,所述蓄水管3上均布设有排水孔,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透水盖板2的四边向中心蓄水孔202的交汇处设有约0.3%的坡度,当雨量不大时,水分首先通过渗水孔 201渗入土壤中,对根系提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树穴(1),所述树穴(1)四周设有用于对路面进行支撑的树池支撑模块,所述树池支撑模块下设有排水垫层,所述树池支撑模块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树池支撑单元,所述树池支撑单元上设有透水盖板(2),所述透水盖板(2)上设有渗水孔(201)和蓄水孔(202),所述蓄水孔(202)上设有蓄水管(3),所述树池支撑模块下设有蓄水渠(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垫层下设有用于找平的基层(5),所述透水盖板(2)上设有透水找平垫层(6),所述透水找平垫层(6)上设有路面砖(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孔(202)入口端高度高于所述渗水孔(201)入口端的高度,所述蓄水管(3)上均布设有排水孔(301)。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渠(4)中设有蓄水海绵。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行道树根系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支撑单元采用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扬刘晓晖江建宗磊常泽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中建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