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71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包括控制把手、内部中空的主体结构管、联动控制链、移植尖嘴、回填土控制板;控制把手安装于主体结构管外侧壁,且通过联动控制链与移植尖嘴进行联动连接;移植尖嘴包括多个等腰三角形结构片,铰接于主体结构管的下部边缘处,移植尖嘴在自然状态下呈咬合状;回填土控制板包括多个矩形结构片,铰接于主体结构管;回填土控制板设置在移植尖嘴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扦插穴开挖、沉水植物投放、覆土回填连续性操作,能够更好地固定和保护沉水植物根部,且适用于难以将水位降至50cm以下的较高水位中,适应范围更加广泛,更加便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沉水植物移植效率和成活率。活率。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水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沉水植物移植效率和成活率,对水生态修复治理十分关键。
[0003]目前,沉水植物移植方法多是将沉水植物直接插栽于水下底泥,对于一些水深不便调节的水域,多是直接将沉水植物直接抛于水中。但由于移植的沉水植物根部稳固性较差、鱼类咬食搅动、水流流向扰动以及水体透明度低、光照强度差等因素,沉水植物移植成活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本技术提供的移植工具适用范围广,具有扦插穴开挖、沉水植物投放、覆土回填连续性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沉水植物移植效率和成活率,从而为沉水植物移植提供更加便捷好用的方法。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包括控制把手、内部中空的主体结构管、联动控制链、移植尖嘴;其中,一个以上的控制把手安装于主体结构管外侧壁,一个以上的控制把手通过联动控制链与移植尖嘴进行联动连接,进而控制移植尖嘴张合;所述移植尖嘴包括多个等腰三角形结构片,铰接于主体结构管的下部边缘处,移植尖嘴在自然状态下呈咬合状。
[0007]所述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还包括回填土控制板;所述回填土控制板包括多个矩形结构片,铰接于主体结构管;所述回填土控制板设置在移植尖嘴的外侧。回填土控制板能够控制土体回填将沉水植物根部进行固定、掩埋。
[0008]所述控制把手包括把手手柄、把手舌部、定滑轮、连接器、记忆回弹器、连接铰;其中,所述连接器、记忆回弹器将把手手柄与把手舌部连接在一起,连接铰将把手舌部与联动控制链经位于把手手柄头部的定滑轮连接在一起,通过控制把手舌部控制移植尖嘴张合。
[0009]所述移植尖嘴与主体结构管通过第一连接孔铰接在一起,联动控制链的下端连接于移植尖嘴的重心处。
[0010]所述控制把手的数量为2个,2个控制把手呈对称式分布于主体结构管外侧壁。
[0011]所述主体结构管的形状为圆柱体或正棱柱体。所述等腰三角形结构片、矩形结构片的数量与主体结构管的形状相对应。主体结构管的形状优选为正六棱体结构。等腰三角形结构片、矩形结构片的数量与主体结构管的形状相对应,如主体结构管为正六棱体结构,则等腰三角形结构片、矩形结构片的数量均为6。
[0012]所述移植尖嘴与主体结构管靠近铰接处设置有弹簧片或者回形弹簧。弹簧片或者回形弹簧使得移植尖嘴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咬合状态。
[0013]所述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还包括联动控制环,所述联动控制链包括第一联动控制链、第二联动控制链;其中,控制把手通过第一联动控制链与联动控制环连接,联动控制环通过第二联动控制链与移植尖嘴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控制链的数量与控制把手的数量相同或者成整数倍;第二联动控制链的数量与移植尖嘴的等腰三角形结构片的数量相同或者成整数倍,即移植尖嘴的每个等腰三角形结构片都至少连接一个第二联动控制链。
[0014]所述移植尖嘴两侧设置有第一外棱;所述回填土控制板两侧设置有第二外棱。第一外棱在移栽穴开挖时,能够控制更多的土体外移,以尽可能扩大移栽穴空间;第二外棱在覆土回填时,能够控制更多的土体回填,尽可能将沉水植物根部进行固定、掩埋。
[0015]所述控制把手、主体结构管、移植尖嘴、回填土控制板为不锈钢铁皮;联动控制链为硬质不锈钢粗丝。
[0016]所述沉水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本体以及沉水植物种子。
[0017]所述主体结构管直径由沉水植物外径决定,一般可取8~12cm,高度由水深决定,一般可取120~160cm。
[0018]所述移植尖嘴可由6片相同的等腰三角形结构片组成,其底边长度与主体结构管的矩形结构片宽度相等,其高度与回填土控制板高度相同。
[0019]自然状态下,所述控制把手舌部向下、移植尖嘴呈咬合状,联动控制链将控制把手和移植尖嘴联动连接,可通过控制把手舌部控制移植尖嘴张合。
[0020]所述回填土控制板可由相同的矩形结构片组成,其宽度与主体结构管的矩形结构片宽度相等,其高度与移植尖嘴高度相同。
[0021]上述移植工具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2]S1、选型:根据待移植沉水植物类型、种植深度以及水深条件,选择移植工具型号;
[0023]S2、移栽穴开挖:手握控制把手,在拟移植点处移植尖嘴朝下插入河底适宜深度,然后将把手舌部向上握,带动联动控制链使移植尖嘴外扩,进而形成移栽穴;
[0024]S3、移栽:将待移栽沉水植物由移植工具的主体结构管的中空部的上开口放入,并使其沿主体结构管的中空部向下滑落,直至沉水植物根部落入移栽穴中;
[0025]S4、覆土回填:待沉水植物根部落入移栽穴后,缓慢向上提拉移植工具,自然地,回填土控制板影响范围内泥土被推向移栽穴,完成覆土回填;
[0026]S5、依次重复上述步骤S2、S3、S4,直至在拟移植沉水植物水域完成沉水植物移栽。
[0027]步骤S2中,所述移栽穴开挖时,使主体结构管倾斜一定角度,以便于步骤S3移栽时,沉水植物能够顺着主体结构管内壁较缓慢滑落,而不至于滑落速度大,对沉水植物根部造成不必要损伤;
[0028]步骤S4中,所述覆土回填时,缓慢向上提拉移植工具时,将主体结构管竖直,以便于沉水植物能够尽可能竖直。
[0029]步骤S4中,所述覆土回填时,缓慢向上提拉移植工具时,回填土控制板受重力回落,自然将其影响范围内土体推向移栽穴,也即完成覆土回填。
[003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31]1、本技术适用范围广,在适宜沉水植物生长水深范围内均便于使用。尤其适
用于160cm及以下水深,不便于进行水深调节的水域;操作简单,兼具扦插穴开挖、沉水植物投放、覆土回填一体化功能;移植效率高,能够有效提高沉水植物移植效率和成活率。
[0032]2、根据本技术的沉水植物移植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同样适用于沉水植物种子种植,以便于沉水植物种子落根且不被啮食。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沉水植物移植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控制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静止状态时,移植尖嘴与回填土控制板的位置示意图;此时为自然状态下,移植尖嘴呈咬合状,其底部处于a处,回填土控制板自然下垂,其底部处于b处。
[0036]图4为插入泥土时,移植尖嘴与回填土控制板的位置示意图;此时移植尖嘴呈咬合状,其底部处于a处不变,回填土控制板的底部由b处转动到c处。
[0037]图5为移栽穴开挖时,移植尖嘴与回填土控制板的位置示意图;此时移植尖嘴的底部由a处转动到b处,回填土控制板的底部由c处转动到d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把手(1)、内部中空的主体结构管(2)、联动控制链(3)、移植尖嘴(4);其中,一个以上的控制把手(1)安装于主体结构管(2)外侧壁,一个以上的控制把手(1)通过联动控制链(3)与移植尖嘴(4)进行联动连接,进而控制移植尖嘴(4)张合;所述移植尖嘴(4)包括多个等腰三角形结构片,铰接于主体结构管(2)的下部边缘处,移植尖嘴(4)在自然状态下呈咬合状;还包括回填土控制板(5);所述回填土控制板(5)包括多个矩形结构片,铰接于主体结构管(2);所述回填土控制板(5)设置在移植尖嘴(4)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把手包括把手手柄(11)、把手舌部(12)、定滑轮(13)、连接器(14)、记忆回弹器(15)、连接铰(16);其中,所述连接器(14)、记忆回弹器(15)将把手手柄(11)与把手舌部(12)连接在一起,连接铰(16)将把手舌部(12)与联动控制链(3)经位于把手手柄(11)头部的定滑轮(13)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沉水植物高效移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植尖嘴(4)与主体结构管(2)通过第一连接孔(41)铰接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慧沈振乾张明珠刘丙军李丹谭宏许铭俊卓泉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挂广州市二次供水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牌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